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福建省柑桔矢尖蚧的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寄生性天敌6种、捕食性天敌5种.对最为常见的矢尖以黄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和镞盾蚧黄蚜小蜂Aphytis unaspidis的寄生率消长动态、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和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幼虫的田间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建议可从四川等地引入褐黄异角蚜小蜂Coccobius fulvus,以提高天敌对矢尖蚧的综合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2.
武都县、文县柑桔矢尖蚧壳虫防治何梅芳(甘肃省林科所730046)柑桔矢尖蚧壳虫是柑桔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害虫,危害柑桔的枝、叶、果实。叶片受害处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卷缩,叶焦枝枯。受害果实的虫体附着处着色不好,果小、味酸、品质差,甚者,绝收或整株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新农药优乐得防治柑桔矢尖蚧的效果;并与其他四种农药进行了比较。结果为优乐得防治效果最好,经方差分析划线法进行多重比较后得出:优乐得与蚧螨灵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三种农药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1996—1997年,在福州,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Chen et al)侵染期幼虫对当地主要蔬菜害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幼虫,在室内做人工感染试验。在室温20—28℃,寄生线虫与宿主昆虫的比例为为80:1的情况下,线虫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为50%,94%,92%。在当地土壤中无中华卵索线虫的空心菜田,设三个小区,每小区15m~2,各移植斜纹夜蛾2—3龄幼虫150头于菜株上,A区用12540条线虫侵染期幼虫混在2460克湿沙中,撤施于植株根部土面;B区用同样数量的线虫混在8公斤水中,喷洒在菜株上;C区为不释放线虫的对照区。于释放线虫后的第4天和第7天,从各小区随机回收斜纹夜蛾幼虫20头和30头,在室内单头饲养,检查线虫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结果:第4天调查寄生效果相近,寄生率分别为61.1%,60%。第7天调查寄生率分别为76.7%,70%。而对照区的虫体中均未见有线虫寄生,寄生率为0。差别显著。在元白菜上释放中华卵索线虫侵染期幼虫,莱青虫的寄生率为6.6%。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省临潼县渭河滩地大仓鼠的食性、食物选择程度、日食量及贮粮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仓鼠是一种主要以农作物种子为食,兼食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杂食性动物.不同季节鼠胃中均以作物种子出现率最高,动物性食物在4月及8—9月份出现率高于其它各月,在作物未成熟及收获后的4、6月及11月,大仓鼠最喜食的作物种子是花生和豆类.幼鼠日食量为12.2g,成年鼠为15.1g,成年鼠的日食量显著高于幼年鼠.未成年鼠贮粮量较少或不贮粮,成年鼠贮粮较多.  相似文献   

6.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成都市、合川县、乐至县猪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为36.30—82.75%,感染强度为1—264。感染初期蚴虫主要寄生于肝脏,后期主要寄生于网膜;寄生于犬体的细颈囊尾蚴的成虫——泡状带绦虫,感染率为25—38.8%(屠场附近),犬人工感染细颈囊尾蚴后,在第62—64天开始排出成熟孕节,排出孕节的动态呈波浪式并有明显的季节性,以3—5月和9—11月为高峰,严冬和盛夏很少排出;调查的55头阳性猪,因细颈囊尾蚴寄生,平均每头减少肉重0.35kg,足油0.5kg,我省每年出栏生猪约6千万头,按30%感染率计,每年全省将损失2千多万元人氏币。该研究为防治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徐州地区主要寄生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在小环境中,它搜寻寄主蛹平均耗时(93.12±66.53)s。搜寻到寄主后,多数小蜂从寄主蛹腹部爬上蛹体并产卵,只有少数小蜂在蛹的头部和胸部爬上寄主蛹并产卵。1~3 d龄小蜂寄生能力无差异,其寄生率均为100%,4 d龄小蜂寄生能力开始显著下降,5 d龄的寄生率已降至20%。白蛾黑基啮小蜂能寄生杨小舟蛾老熟幼虫、预蛹、1~5 d龄蛹,不能寄生6 d龄蛹。1 d龄杨小舟蛾蛹被寄生率最高,达(92.59±12.83)%,随着蛹龄的增长,小蜂对寄主蛹的寄生能力逐渐下降。在增加寄主蛹密度的情况下,小蜂的寄生能力并不能显著提高。随着雌蜂密度的增加,寄主蛹的被寄生率和每头寄主子代出蜂量也相应提高,当蛹蜂比为1∶5时开始出现过寄生现象,并随着雌蜂数量的增加,过寄生现象呈上升趋势。速冻蛹(蛹动)对白蛾黑基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1992-1994年进行了松树害虫黑足树蜂及寄生天敌黑色枝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黑足树蜂的为害程度测定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现黑色枝跗瘿蜂成虫羽化高峰的出现迟于黑足树蜂二周左右,产药黑足树蜂在树上上的产卵也产卵于寄主的卵或初孵幼虫空寄生,寄生率高达46%以上,是寄生黑足树蜂并控制其种群的关键性天敌。  相似文献   

10.
舟山黄大洋海域春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柑桔蚧虫的寄生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从云南省柑桔蚧虫育出的寄生蜂34种,隶属2个总科、6个科、24个属;其中9种为云南省新记录,指出了常见蚧虫的主要寄生蜂,对3个我国未报道而在云南常见的种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早生高墨”葡萄的光合作用在年生长周期中呈不规则的三峰曲线(或称双低谷型曲线),其中,在采果前后,生长后期叶片光合作用较强,且主梢成龄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发育枝上的叶片。  相似文献   

13.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小熊猫主食竹类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大、小熊猫均以鹅热竹(Bashaniaspanostachya)为主要食物.经采取其竹叶。竹笋和不同年龄的竹茎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并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对Zn,Cu,Mg,Fe,Ca,Mn,K等7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和竹笋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竹茎,尤其是竹叶含量最高,同一年龄竹子在不同季节里和不同年龄竹子在同一季节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草坪草匍匐翦股颖耐热突变体“粤选1号”在高温胁迫下光反应的能量供应对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亲本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叶绿体ATPase活性、叶片ATP和ADP含量及其能荷值迅速下降, 而“粤选1号”在整个高温胁迫中,保持着较高的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和ATPase活性,维持着较高的ATP和ADP含量及能荷值.表明“粤选1号”耐热性获得可能与“粤选1号”具有更多的能量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杂交狼尾草的茎节(带侧芽)、茎段、心叶和嫩叶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筛选出较合适的组培外植体材料.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上有较大的差异.茎节和心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茎段;茎段和嫩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茎节的植株再生率最高,为最佳的杂交狼尾草组培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与茶树间作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本文对14~15年生湿地松与茶树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研究表明:间作茶园光强减弱45.2~38.6%,气温低1~3 ℃,昼夜温差小,空气湿度夏季有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0~20cm土层内有降低趋势,20~60cm稍有提高;茶树叶片的净光合效率提高4%左右,蒸腾强度降低20.3~21.7%;叶片上表皮、栅状组织和全叶均较薄,叶质柔嫩,茶叶产量平均提高 8%左右;茶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绿茶品质较好;林木蓄积量为3.3m~3/亩,综合经济效益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北疆棉花光合,蒸腾作用基本特性与测试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北疆大田自然条件下,棉叶光合晴天日变化呈双峰和单峰两种形式。光合速率上午大于下午。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温度最高的15:00-16:00时,打顶前主茎自上而下第1和第4完全展开叶Pn最高,打顶后第1展开叶最高;Tr在打顶前后均是第1完全展开叶为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