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效率提升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2003—2016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研究发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郑州大都市区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优于核心发展区和联动辐射区;技术优先型的地级市少于效率优先型的地级市。因此,优化资源配置、转变产业结构等方式是河南省提高新型城镇化效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北京市作为国际科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人工智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关系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16-2018年114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0%,技术效率是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此外,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非上市企业,且行业间差异明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全要素增长率最高,教育行业的全要素增长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模型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创新效率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006-2010年河南省创新综合效率相对偏低,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于技术效率,表明河南省创新投入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与豫中、豫东、豫北、豫西相比,豫南地区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3)2006-2015年综合效率没有变化,规模效率呈微弱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豫南地区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豫东和豫北;4)2006-2015年,技术进步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6):966-972
采用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201个县域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DEA方法,对201个县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各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逐渐放缓.2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区内差异较大,受地形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大.3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各县Local Moran’s I指数的研究,Local Moran’s I值从2003年的0.29上升到0.48,技术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并日益"两极化",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两种空间发展模式为主的状态.针对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完善粮食生产技术空间配置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邹蔚  彭锐 《科技与经济》2020,33(1):31-35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2011-2017年全国各地区全社会和科技创新两个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及湖北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湖北工业各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认为湖北应提升工业科技创新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2):114-11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近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增速有所减缓.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测算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但受技术进步影响缓慢,增速逐渐趋缓;河南省各地区、各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明显;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强,农业科技支持力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农业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弱.因而可以从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财政支持3方面着手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陕西省农业生产力水平,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构建评价模型,以陕西省2013—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陕西省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陕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生产规模效率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陕西省农业生产力提升的第一驱动力,各行政市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提高陕西省的农业生产力,应采取优化农业投入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兴修水利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对1990—2012年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带有分布滞后效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来对国家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粮食产量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政府财政农业科研投资、政府财政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和有效灌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有效灌溉面积因素对粮食生产全要素增长率增长的影响短期效应最明显;政府财政科技推广投资对粮食生产全要素增长率增长的影响也具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政府财政科研投资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科研投资的短期效果大于长期,效果的产生至少存在3年滞后期,并且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可以持续多年。  相似文献   

9.
聂丽 《河南科学》2013,(10):1745-1747
在分析2003--2010年河南省农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影响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变化率,技术进步缓慢使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大农业科研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组织化及管理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改善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数字化技术投入、数字化生产应用和数字化创新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厘清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构建了2009—2019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和异质性,制造业数字化生产应用能力逐渐加强,但数字化技术投入与创新动力不足;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数字化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改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1.
赵曼  魏星 《科技与经济》2020,33(2):102-105
基于2011年以来的最新行业分类标准,构建2011—2016年江苏省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从时间的维度、细分行业的维度、基于研发强度的行业类别维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011—2016年间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负值,且自2012年开始由技术进步推动转为由技术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低技术制造业为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瓶颈。提升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路径包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河南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分析,提出河南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划与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队伍,有力支撑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技术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于风险投资的发展策略。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高效实用最终依赖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该研究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对于河南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深入分析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全样本种粮大户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62.23%,进步空间很大,100—130亩规模组大户生产技术效率值最高为71.92%,并具有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较强的“反向”作用效应。种粮大户资源禀赋中各变量对技术效率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性,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经营规模、家庭农业投入人口、技术变量、社会环境、社会环境2都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效应,种粮总收入、信贷可获得性、社会环境3、信息服务变量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04—2013年这10年中,河南粮食连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南粮食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种粮成本上升的幅度超过粮食生产效益上升的幅度,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接近极限,增产压力较大;粮食主产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本上还是靠天收粮;土地流转总量不大,粮食生产规模效益偏低,等等。对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农资涨价幅度,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建立现代规模化、集约化粮食生产体系。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粮食生产这一大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河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科研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优化整合河南省农业科研资源,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分析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建立特定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选取2001~2012年贵州省及2007~2012年各地级市及自治州的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和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其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年份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效率为非DEA有效,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年平均TFP指数仅为0.989,呈衰退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造成TFP指数总体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发挥贵州资源禀赋优势、推行绿色GDP制度、提高科技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河南粮食产量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海燕  李海旺  李武林 《河南科学》2013,(12):2133-2136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回归模型,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引入回归方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从业人员、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等,由此确定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回归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最大误差仅为12.5%.  相似文献   

19.
赵倩 《创新科技》2015,(6):27-28
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积极处理,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对高碳资源的依赖,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概况、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