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冠著 《科技信息》2010,(28):323-323
通过阅读,人们发现世界、认识生活,领悟世界、体验情感,提升境界、净化灵魂,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通过阅读教学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在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更显重要。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等方面展开论述,谈谈怎样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实施人文教育,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教育、人的教育,其育人功能使它注重于开发心灵、陶冶性情、培养人格.而审美教育则可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以美启真,启迪心灵;以美悦情,净化性情;以美储真,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体验”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它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体验式阅读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品析语言、涵泳体味,设置情景体验,在实践与亲历中体验等策略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汉语这种具有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种,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场景,使美质像春风细雨般渗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体验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具备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有:1.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学习的切入点,促进学习知识的建构;2.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秦罗敷更是成为美女的代名词。罗敷究竟"美"在何处?我们可从外貌美、心灵美、智慧美三大方面来完整领略罗敷光彩照人之美,并从其形象中获得更高层次美的享受和体验,最终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习语文,不仅是对文化的理解,还是对心智的开启,对情愫的放飞。学习语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才能展现语文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等途径,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强烈、深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0.
管微琴 《科技信息》2011,(5):285-285,2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基于对话的语文教学,就要成为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11.
莫莉 《科技信息》2012,(6):344-344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的多方面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承担着学生语言、思维与心灵建构的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成了师生的简单问答,与文本毫无关系,更不用说引起学生的思维及心灵的触动。这样的阅读教学成了无效或低效的。本文正是基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关注,思考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一些误区,由此引起更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从而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突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去设计导致学生对作品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其自然而然的受到灵魂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由于学生的主体经验不同,他们理解作品的程度也不一样,况且作品本身还有多方面的含义,不能用单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天然地具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正如美学名人所说:"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美的世界。"因而,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美育教材之一。美育能使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美感体验中,受到感化,熏陶,使其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逐渐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说:"语文教学过程要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要诗意策划,即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二是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出发,教给学习方法;三是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四是重视发展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个性、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因材施教。根据以上特点,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一、教师在授课中,要抓住课文共性,剖析课文个性,明确课文的特点1、抓住课…  相似文献   

16.
连桂华 《科技资讯》2013,(6):199-19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或悲壮激昂或缠绵细腻的诗词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呢?本文拟从感悟诗意、诗情、体验诗境、再悟诗情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鉴于“对话”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2001年新课程标准中给予其重要位置,“对话”融入到了阅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对“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给语文教师提供很好的教学理念,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进来,丰富其教学经验,帮助其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18.
江金泉 《海峡科学》2007,(9):104-105
“审美”的“审”是“审视”、“察看”、“观看”的意思,“审美活动”,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赏,就是欣赏美。审美教育能够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和理智,引起心灵愉悦的特殊心理反应,是人类运用语言和思维长期发展的结果。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许多文质兼优的课文都是美的结晶,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广阔舞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而且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阅读教学虽是个老话题,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常有所感、有所悟。那一天,教学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作者借助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叙述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对生命中的冷漠、孤单、衰老等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我课前布置的预习题“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作了自认为比较精彩的总结。不料,课后就有学生给了我这样一张纸条:“我认为以我们现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还无法真正深刻理解有些文章中对生命的感慨,就像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一样;即使有,那也难免有‘为赋新词’的嫌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我:“语文教学,什么最重要?”我说:“美感最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培养尤为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本人多年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