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叔薇 《科学通报》1964,9(2):156-156
以磷酸二(2-乙代己基)酯(HDEHP)作固定相,用各种无机酸或盐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的反相分配层析法分离希土和其他性质近似的金属离子,已陆续有所报导,鉴于从纸上将分离后的各元素取下,以微量络合滴定或比色法测定时,磷酸根对测定不利,所以着重探讨以胺类萃取剂作固定相的各种分离体系。本工作主要研究在三正辛胺(TNOA)-硝酸铵体系中若干希土元素和铀的纸层析行为,以及其分离极限比。于1毫克镧中能分离和检出1微克钐、铕或钆,而钇、钐、铕和钆共存时彼此不能分离。并且拟订了用比色法测定纸上希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恩新 《科学通报》1974,19(11):490-490
萃取色层是一种以有机萃取剂吸附在惰性支持体上作为固定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的色层分离方法。它把溶剂萃取的选择性特点以及色层分离的高效性特点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有效的金属分离技术。近十几年来,在无机金属离子和放射性元素分离的研究和应用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极谱法研究水溶液中稀土与TPPS_4的络合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6,31(22):1702-1702
水溶性的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吩(TPPS_4)的结构见图1。它与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络合物的光度法研究,近年来已有报道。卟啉与Cd(Ⅱ)、Mg(Ⅱ)、Pb(Ⅱ)形成络合物的极谱研究,也有报道。本文着重讨论水溶液中稀土离子与TPPS_4形  相似文献   

4.
BPMOPP与1,10-二氮杂菲对钪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民 《科学通报》1993,38(6):527-527
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邻苯是一种以两个吡唑酮为端基联接起来的非环四齿β-二酮类螯合剂,为我们首次合成。钪由于具有亲铁亲石等地球化学性质,资源分散,组分复杂,加之它同其余16个稀土元素性质相近,不仅同稀土元素的分离,而且同非稀土元素的分离都一直是人们注意的课题。BPMOPP比PMBP多一倍的螯合功能团,其pK值(3.76)较PMBP(4.04)小,因此,它能在更高酸介质中萃取金属离子,预测它与1,10-二氮杂菲(Phen)协同萃取钪的pH值会更小,这对易水解的钪的分离提取无疑将会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萃取有机相中凝胶态的形成与FT-IR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玉华 《科学通报》1997,42(1):37-41
从70年代末吴瑾光等发现皂化酸性萃取剂是一个形成油包水型微乳状液(w/o mi-croemulsion)的过程以来,萃取有机相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越来越受到萃取化学家和胶体化学家的重视.各种传统的测试手段(如金属离子的液液分配平衡、界面张力的测定等)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如FT-IR,NMR,TEM,LS(光散射),PCS(光子相关光谱)等被用来研究萃取有机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硝基苯、苯和苯胺的方法. 研究了萃取纤维、酸度、温度、盐度、萃取时间、顶空体积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对硝基苯、苯和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 0.50, 0.11和1.00 μg/L.  相似文献   

7.
周纯 《科学通报》1990,35(22):1717-1717
研究水溶性卟啉(TMPyP)和金属卟啉的电化学行为有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例如某些金属卟啉是光合作用中的氧化一还原催化剂。我们在水溶液中使金属离子直接与卟啉形成络合物,并用单扫伏安法观测其电化学性能,便可以灵敏、简捷地得到金属离子包括稀土离子在植物体内有关生理功能的一些电化学信息。李国刚等报道了Zn-TPPS络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本文报道TMPyP和Zn-TMPyP的伏安行为。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剂-微晶酚酞分离富集后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民  赵小红  蒋凯  刘国光 《科学通报》2006,51(20):2365-2368
建立了一种利用负载有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微晶酚酞作为固相萃取剂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新方法. 控制一定的酸度(pH 1.0), 能够实现Cu(Ⅱ)与Cd(Ⅱ)、Pb(Ⅱ)、Mn(Ⅱ)、Co(Ⅱ)、Fe(Ⅲ)、Ni(Ⅱ)、Al(Ⅲ)、Zn(Ⅱ)、Hg(Ⅱ)等常见阳离子的完全分离; 富集因数可达200倍, 检测限为0.03 mg · L-1, 回收率在96.8%~105%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 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白立改  杨更亮  雷环  王洋  闫翠红 《科学通报》2012,(31):2942-2947
以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二元单体,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聚(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整体柱.红外光谱测得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的内部形态,压汞法考察了聚合物的孔径分布等参数.将该整体柱用作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不仅对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成功分离,并对α-淀粉酶、溶菌酶、蜗牛酶和木瓜酶的混合物进行了成功分离.结果表明,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的整体柱具有结构均匀、通透性好、易于实现聚合物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方便、高效、廉价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考虑非弹性碰撞的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旭东  孙其诚  王光谦  马宏博 《科学通报》2009,54(11):1511-1517
用修正的BGK模型模拟粒间非弹性碰撞效应, 用Fokker-Planck扩散算子描述湍流-颗粒作用, 建立了低浓度固液两相流颗粒相的模型动理学方程和宏观水动力学方程组. 运用 Chapman-Enskog迭代法获得动理学方程的二阶近似解, 建立了颗粒相脉动应力和脉动能传导通量的显式本构关系. 建立的动理学模型在颗粒近乎弹性条件下简化为已有的模型, 为固液两相流模拟提供了一个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1.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4,29(23):1433-1433
一、序言 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近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都集中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配合。对于溶剂化能量较大的“软酸”过渡金属离子含氧冠醚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多。从模拟金属蛋白中Cu(Ⅱ)离子的位置观点来看,Cu(Ⅱ)离子冠醚配合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曾经研究过苯并-15-冠-5和Cu(Ⅱ)在甲醇-水溶液中的热效应,导致可能没有反应的结论。木文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证实了Cu(Ⅱ)离子可以和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分子凝胶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开发新的胶凝剂、发现新的凝胶体系和揭示新的胶凝机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分子凝胶的优势,推进分子凝胶的现实应用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期盼.考虑到:(1)有序或部分有序小分子胶凝剂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是分子凝胶赖以存在的基础,(2)内相多孔网状结构的存在有助于荧光敏感薄膜材料获得良好传感性能,(3)凝胶乳液的液-液两相特点有可能因凝胶作用的发生而转化为固-固(凝胶-凝胶)或固-液(凝胶-液)两相结构等因素,在过去的10年里,作者实验室将分子凝胶策略引入到新型荧光敏感薄膜材料、凝胶乳液和以凝胶乳液为模板的低密度多孔材料制备中,由此,获得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敏感薄膜材料和油水分离材料,拓展了分子凝胶研究.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工作实际,阐述分子凝胶策略在功能表界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提出分子凝胶拓展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分子凝胶拓展研究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戎非  冯小刚  李萍  袁春伟  付德刚 《科学通报》2006,51(13):1504-1508
以二乙烯苯(DVB)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为单体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载体, 表面经过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修饰后, 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的方法制备了以D-扁桃酸(D-MDA)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微球(MIM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显示, 分子印迹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 平均粒径为4.38 μm, 多分散系数为1.0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聚合物反应完全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将分子印迹微球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研究了其分子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采用光接枝法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及其手性对映体呈现出良好的分离能力, 在化学传感、色谱分析和固相萃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液-固界面上变性蛋白折叠自由能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耿信笃  张静  卫引茂 《科学通报》1999,44(19):2046-2050
依据液_固界面上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以及固体表面吸附自由能变可分成吸附及解吸附自由能变 2个独立分量 ,提出了变性蛋白在高效疏水色谱 (HPHIC)固定相表面折叠自由能的测定原理、折叠自由能计算公式和实验测定方法 ,分别对胍变溶菌酶和α_淀粉酶的折叠自由能进行了测定 ,发现变性蛋白在HPHIC固定相表面的折叠自由能远较在溶液中的高 ,且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其相对平均标准偏差溶菌酶为± 4.7%,α_淀粉酶为± 3.0 %,表明该方法有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王启松 《科学通报》1981,26(1):46-46
由于T_4 RNA连接酶的应用,酶促合成多核苷酸已取得很大进展。不过,这些反应都是在液相中进行的。在液相中反应为充分利用酶的活性是有利的,但它仍旧存在着分离周期长、操作损失大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尝试了用固相法酶促合成寡聚核苷酸。所用载体为Sepharose(4B),它预先被溴化氰活化,再与8-(6氨基己基)-氨基-3′腺苷酸  相似文献   

16.
包昌年 《科学通报》1983,28(22):1367-1367
中性有机磷萃取剂可从盐酸溶液中萃取分离镓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们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所以,对此类萃取体系的机理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Diamond和Tuck曾讨论了磷酸三丁酯(TBP)自盐酸溶液中萃取三价金属离子的一般机理。按Mazonska测定结果,镓是以萃合物HGaCl_4·2TBP形式进入TBP有机相的。三辛基氧化膦(TOPO)萃镓的  相似文献   

17.
梁映秋 《科学通报》1984,29(4):210-210
一、引言自从Jensen将1-苯基-3-甲基-4-苯酰-吡唑酮-5(以下简称HPmbP)引用为螯合萃取剂后,由于它在分离分析各种金属方面所表现的优良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Roy等曾报道他们合成了Ln(PmbP)_3·nH_2O以及它和乙醇等加合物。Okafor等报道他们合  相似文献   

18.
庞叔薇 《科学通报》1962,7(11):46-46
用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HDEHP)萃取分离希土元素,结果良好,两相邻希土的分离因数达2.5。我们将此酯的甲苯溶液均匀涂于滤纸上作为固定相,硫酸钠的酸性溶液作淋洗剂,上升展开约需六小时。以茜素乙醇溶液显示斑点。实验找出,淋洗液的酸度愈大,比移值亦大。在 pH 达2.75时,希土的比移值均为零;在 pH 0.62时,各希土的比移  相似文献   

19.
温元凯 《科学通报》1977,22(6):267-267
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随着近年来离子交换、萃取、逆渗析和离子选择性电极等新技术的发展引起愈来愈多的注意和研究。水解现象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Kraus等和Sillén等多年来对各种金属离子的水解现象作过一系列研究,但迄今很少有对金属离子水解规律作定量分析。我们知道,金属离子溶于水大多发生水  相似文献   

20.
固液两相离心泵的性能和效率受控于泵内的两相流动规律,理解泵内的两相流动规律和磨蚀机理,对于合理设计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无搅拌固液两相流PIV测试平台,消除高速搅拌对泵内流场的影响,改进颗粒-流体的两相循环方式,提高了实验的测试精度;通过POD方法分析低固相浓度时泵的性能改善的原因,探寻固体颗粒对泵内液相湍流的调制机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固液两相流水动力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固液两相流高效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