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热条件下,基于Bi( )对聚丙烯酰胺(PAM)催化蛋白质-耐尔蓝(NB)的荧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测定铋的新方法。ΔF与CBi( )呈线性关系的范围为0.07~0.52μg/L;检出限为0.005μg/L;对0.10和0.40μgBi( )/L测定的RSD分别为6.4%和2.6%。该方法已用于某些谷物、人发和水样中Bi( )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氧化石墨烯修饰的ITO电极上,通过电聚合光敏材料耐尔蓝,构建了具有电子受体功能的光电极.该光电极能与电子供体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产生光致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光电流实现了对NADH的检测.探讨了光致电化学响应机理,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固定量和耐尔蓝初始浓度对光电极性能的影响.在优化了电解质溶液pH和偏压的测试条件下,该光电极对NADH的响应范围为0.01~80.0μmol/L,检出限为7.0nmol/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3%.该光电极的制备和对NADH的检测不需要除氧,有经济、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5-二(α-硫甲基吡啶)1,3,4噻二唑(DPTD)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1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于1.08 V(vs.SCE)处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DPTD在GC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化学过程.利用电化学方法求出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78,扩散系数为1.20×10-5cm2.s-1.利用循环伏安法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Cu2+和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相似文献   

4.
氯酸钾-耐尔蓝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亚硝酸根在醋酸介质中对氯酸钾氧化耐尔蓝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催化光度新方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0~0.3 mg/L,检出限为0.0n mg/L  相似文献   

5.
在偏二甲肼的氧化中使用普鲁士蓝作为合适的电子转移调节剂,应用普鲁士蓝修饰碳糊电极(PB/CPE)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法技术可以应用在偏二甲肼的电催化氧化上。通过观察PB/CPE的电化学行为和偏二甲肼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来具体评估PB/CPE对偏二甲肼溶液浓度测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普鲁士蓝可以作为促进偏二甲肼氧化的催化剂,利用电流测定法得出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3~80 mg·L~(-1),检测限为4.6×10~(-5)g·L~(-1)。该传感器表现出许多优势,其中包括很少的干扰、简单的准备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化学方法将酸性铬蓝K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上而制备出新型的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行为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HAc-Na Ac缓冲溶液(p H=3.6)中,-200~800 m V电位扫描范围内,抗坏血酸在此修饰电极上发现有一个氧化峰,并且此峰的高度和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8×10-8~1×10-3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检出限为2×10-8mol·L-1(信噪比3∶1),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0.2 mol/L Na2SO4水溶液中乙酰二茂铁(Acetylferrocene,AFc)在玻碳电极上催化氧化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AFc对NAC的电化学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该电催化氧化反应在动力学上对AFc及NAC均为一级反应,计时电流实验测得该电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为(4.65±0.05)×103mol-1.L.s-1.在AFc浓度一定时,催化氧化峰电流与NAC浓度在(0.2~4)×10-3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同时运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含NAC的药物进行了含量测定,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用加热多壁碳管与浓硝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了可溶性的多壁碳管.在超声作用的帮助下可以把这种酸处理的多壁碳管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黑色的水溶胶.此水溶胶可以与阳离子染料耐尔蓝发生相互作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这种作用的结果是耐尔蓝吸附于胶粒表面;进而导致溶胶出现共聚现象,并且用电化学方法表征了共聚物.实验结果显示耐尔蓝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吸附于多壁碳管胶粒表面.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酰基二茂铁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制备3种单二茂铁基的α,β-不饱和酮(1a~1c).然后将其与水合肼缩合成环合成吡唑啉(2a~2c),再与相应酰氯反应,引入具备强吸电子能力的含氟基团,合成5种3-二茂铁基-5-芳基-1-苯甲酰基吡唑啉(3a~3e),并运用IR、MS、1H NMR、19F NMR、13C NMR及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两种电化学手段探讨化合物3a~3e的氧化还原过程,利用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化合物3a~3e对高氯酸铵(AP)的燃速催化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只含有一组氧化还原峰,归属于分子中茂环Fc/Fc+的氧化还原过程,且电极反应动力学基本受扩散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将原来的分解温度从450℃提前到3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胆固醇在均相及两相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在无隔膜电解池中、Pt电极上,进行恒电流电解(电流密度:3.3mA/cm~2)。借助于IR、MS、TLC和HPLC等对电解产物做鉴定。其电氧化产物为3β,5α,6β—羟基胆固醇,7α—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5,6—环氧胆固醇和7—酮胆固醇等。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在离子注入钯的玻碳电极上,研究了硝基苯(NB)在非水介质0.1mol/LKClO4+DMF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AES测量了离子注入电极的表面组成和各元素的浓度-深度分布,在40keV下,剂量为1×1017离子/cm2的钯注入到玻璃碳(GC)中可产生钯原子最高百分含量为20%的近表面区,GC注入钯后NB的电化学还原会产生中毒现象,用现场ESR与电化学方法联用检测到NB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硝基苯阴离子自由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NB电化学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使用α-甲基吡啶与足量硫磺和苯胺共热,产物真空分离,乙醇中重结晶,制备?C_(12)H_3N_2S(Ⅰ),C_(13)H_(11)N_2S(Ⅱ)和C_(13)H_(10)N_2S(Ⅲ),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空??个同系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 (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 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 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 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 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电流阶跃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 p-苯二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过程.在0.5mol·L~(-1)H_2SO_4+0.5mol·L~(-1)Na_2SO_4溶液中,p-苯二酚的循环伏安图上有两个氧化峰,第一峰的位置在0.58V(Vs.SCE),第二峰的位置1.05V(Vs.SCE),说明 p-苯二酚在铂电极上的氧化是分步进行的。用电流阶跃等方法,求得每步的电子转移数为1。提高电解溶液的 pH 值,氧化峰位置负移,说明电子转移后,有一去质子反应,p-苯二酚的整个电极反应为ECEC 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NaOCl/Mn(TPP)OAc/吡啶体系在CH_2Cl_2-H_2O中以季铵盐作相转移剂,对环己烯、α-蒎烯、β-蒎烯及莰烯进行了环氧化反应,分别得到含有72,53,49和51%环氧化物。这些表明,此反应体系也适用于空阻较大并具有末端双键的β-蒎烯及莰烯的环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研究氧气氧化对硝基乙苯反应时,发现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为关键中间产物,对硝基苯乙酮为主产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苯基锌卟啉(TPPZn)催化氧气氧化对硝基乙苯的反应模型和速率方程,对其表观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根据110-150℃范围内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确立了对硝基乙苯氧化生成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的第一步为零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9.5kJ/mol;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分解生成对硝基苯乙酮的第二步反应为1/2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4.6kJ/mol。对比同一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发现低温时k2和k1基本相等,而高温时k2大于k1。通过比较两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对硝基苯乙酮的生成,且可以提高其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过程中,某些环境因素如缓冲液组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常会被忽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lO_2~-氧化S_2O_3~(2-)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以及种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类型的缓冲溶液中,反应中间物的物种并不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反应速率随其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在四个不同的缓冲溶液中测试的反应动力学表明,缓冲物组分对反应速率和反应途径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是NH_4~+-NH_3·H_2O缓冲溶液对S_2O_3~(2-)的氧化反应和中间物(S_4O_6~(2-))的分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对ClO_2~--S_2O_3~(2-)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溶液中离子强度和缓冲溶液中缓冲物的组成,并将其考虑到动力学模型中。  相似文献   

20.
将Pincer形配体2,6-双(5-叔丁基-1H-吡唑-3-基)吡啶(H_2L)与CuBr_2反应,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H_2LCuBr_2](H_2L=2,6-双(5-叔丁基-1H-吡唑-3-基)吡啶),并进行元素分析、紫外-可见(UV-Vis)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和热重分析等表征。在70℃条件下的乙腈溶液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H_2LCuBr_2为催化剂,分别对芳族底物如异丙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苯甲醇进行了氧化催化活性测试。实验证明该催化剂对苯甲醇、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氧化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主要产品分别为苯甲醛、苯甲醛和苯乙酮。苯甲醇在8 h内转化率为51. 77%,选择性95. 46%;苯乙烯在4 h内转化率为94. 84%,选择性81. 07%;α-甲基苯乙烯在4 h内转化率为99. 80%,选择性97. 91%。通过对苯甲醇氧化反应的质谱跟踪监测,提出了合理的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