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肥胖症是由电视引起的系列病中的又一新发现。特别是儿童,电视对你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长时间看电视,不仅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引起诸如“电视近视”、“电视孤独症”等病,还可引起“电视肥胖症”。据美国科学家对13 000名5~7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发现:每天看电视5个小时左右的孩子比每天只看1~2个小时的儿童“电视肥胖症”的发病率高1倍。有调查表明,近三年来的33例肥胖症儿童中,除了10%的肥胖儿童是由疾病引起、约占10%的属家族遗传外,绝大多数的肥胖儿童属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几乎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爱看电视。 儿童电视肥胖症是由…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城市儿童肥胖症快速增长的流行趋势,试验由学校介入,统一安排肥胖儿减肥计划,试验证明在校内组织实施肥胖儿童综合减肥计划成效显著,学校介入防治儿童肥胖症是可行的,应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单纯肥胖是一个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进食、体力活动过少、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慢性疾病。本文主要对儿童肥胖症的概念、危险因素、干预控制的原则等有关知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儿童单纯肥胖症发病情况,对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302医院《营养健康》制作的《不同身高的标准体重表》按年龄、身高查出标准体重,据WHO制定标准,凡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将肥胖分为轻度(20%~29%)、中度(30%~49%)及重度(≥50%)。结果:共调查2875人3岁1天至15岁在校儿童,单纯性肥胖症201例,肥胖率为6.99%,男童肥胖率是女童的2.1倍,差异有显著性。城市农村肥胖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6.99%,男童肥胖率是女童的2.1倍,以9岁1天至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达12.44%。城市农村肥胖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者不及时控制,常可并发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至成人后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发病率升高,成为影响人类长寿的重要原因。过去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干预的指导思想沿袭成人的“减肥”或“减重”的观念。为了追求显著效果,其方案设计往往过分减少摄入量,增大运动量。这类方案难持久,反跳大,压抑正常生长发育,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近年来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干预的焦点集中在保障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体能,促进体育运动能力,稳定匀速降低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与运动减肥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现代“明病”。引发肥胖症的原因很多,目前普遍认为肥胖主要是营养过剩、机体代谢失调和遗传等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综合症,肥胖导致人体脂肪过多堆积,体重过度增加,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胆结石等,要有效地预防肥胖,治疗肥胖症,长期坚持运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2):103-103
肥胖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已成为困扰全球的重大健康问题。约一半的肥胖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已有一些基因变异被发现与肥胖症相关。近年来,科学家已发现胰岛素导入基因2可能对肥胖症有重要影响,这一基因参与调控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而胰岛素又能控制体内脂肪酸、胆固醇和血糖的水平。这一基因的缺陷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10多个科研机构的研宄人员总共分析了约9000名肥胖志愿者的基因信息,发现人类的肥胖症可能与一个常见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种基因变异影响全球约10%的人口。他们的研宄成果初步揭示了影响肥胖的分子机理,为未来研制抗肥胖药物指明方向。不过科学家同时强调,不应将肥胖症完全归咎于基因,饮食等后天因素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沈娇娇  林梅 《科技资讯》2014,(12):216-21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小学生因过度的能量摄入以及缺乏运动出现了单纯性肥胖症。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有针对性地为患有单纯性肥胖症的城市小学生提出相关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肥胖症是一种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危害的疾病,但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本文从我国少年儿童肥胖症发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预防干预的措施和建议,倡导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防治少年儿童肥胖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肥胖症的康复过程的运动干预效果.利用分组对比观察和分析3组肥胖大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身高、体重、瘦体重、BMI、体脂率在康复变化,科学检测肥胖症康复效果.结果显示,运动疗法结合力量训练组在肥胖症大学生的康复效果比单纯控制生活规律和运动疗法康复效果更明显.控制生活规律基础上的运动疗法结合力量训练的干预对高校大学生肥胖症康复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一近中年就发胖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称之为“发福了”。其实肥胖对于人体键康,尤其对中年人的身体有害。专家们已证明,男子开始患肥胖症的年龄是42.3岁,女子为38.5岁,肥胖症的发展时期,男子为45~50岁,女子更早一些。 肥胖不仅会使体型难看,更重要的是导致新陈代谢混乱,是心脏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结石等发病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肥胖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12.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因素则主要有生理因素、父母因素、言语因素以及社会模仿和诱因。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建立良好的父母控制模式,实施有效的言语指导,同时还要指导儿童学会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安全性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公园儿童户外活动安全进行了问卷调查,概括出影响活动场地的安全因素,包括场地设计因素、游戏器械因素以及儿童自身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安全性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甘肃科技》2009,25(4):138-139
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众多可疑因素进行总结和筛选,找到主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儿童气质、喂养方式、家庭环境、社会行为4个因素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医治疗肥胖症的用药规律。收集62篇有关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论文,并提取出其中的药对,导入到Excel表格中,运用Weka3.8软件、Pajek2.0软件对治疗方法、药物频数、药物功效、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并绘制高频药物复杂网络构图。据统计显示,中医治疗肥胖症的治法按频次高低依次为:化湿、健脾、祛痰、活血、温肾、行气、清热、疏肝等。共涉及97味中药,治疗肥胖症的高频药物主要分为六类: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补虚药,如黄芪、山药等;清热药,如黄芩、黄连等;消食药,如山楂、神曲等;理气药,如枳实、陈皮等;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等;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等。肥胖症的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三脏。肥胖症常用的中医药治法规律是以清热祛湿、疏肝解郁、温肾化痰为主,配伍活血、行水、理气的药物,并随证加减,常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学因素的气质;二是外部条件的家庭因素,包括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当然,其他各种因素也起作用,而且它们都不是独立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这些因素中,气质是个体内因;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属外部因素,父母是外部因素的主要操控者.因此,父母在儿童早期社会交往教育中,应该特别注重儿童的气质,并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环境,为培养儿童早期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人群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然而经过实践证明:透彻地认识减肥机理,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才是防治肥胖症的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德州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学前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德州市578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研究。收集学前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肥胖检出率,并对肥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德州市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为6.4%,其中男童8.44%,女童3.88%;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3岁组最高。父亲肥胖、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两个因素对学前儿童肥胖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结论]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学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父母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国内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减少和规避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2010—2015年发表的534篇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男高于女,家是儿童伤害的多发地,且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与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有关。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明显,影响因素较多,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GIS等数据,分析两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探究就医者在就诊医院和出行方式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及优化儿童就医模式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地理区位比较,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来看,本地就医者来自城区的数量较多,外地就医者来自华北地区的较多,存在明显的地理空间邻近性;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行因素和医疗机构因素,其中,在京出行方式中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以及就诊科室中的口腔科、泌尿科、普外科、神经科和心脏内科是影响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年龄和是否在北京常住、家庭收入和汽车拥有量是影响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