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我国建立了以奖、助、贷、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他们往往在自信心、心理承受力、安全感等心理层面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从他们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成因上着手进行分析,加强舆论引导、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大家觉得最头疼的要数"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他们作为特殊的受教育者,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我们要把爱心投入到"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千方百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给人们的经济及心理造成了无尽的损失及伤害,特别是还在成长中的广大在校中、小学学生,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充满了紧张、困惑和恐惧,看到我们许许多多的心理工作者忙碌于他们之间,我感到我做为一名在校"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责任重大,在灾难面前我回顾我们在平时的工作,我们往往太注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与强壮、只看重各项项目标准的执行情况、只在乎学生们竞技成绩的好与坏,基本忽略了对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通过此次事件我认为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引导,让广大初中生有较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信心与勇气、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笔者任教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中职学院任教幼师教育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教育中我们难免看到许多另类的学生,看着他们的问题我们为这样的花季少年感到叹息,于是我们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中职学院的老师就尝试了转化中职"问题学生"之教育。用心教育的我们谈起了中职的"问题学生",千方百计地学习了"问题学生"的知识,在平时的教育中尽心尽力地转化问题学生,在初见成效的我们有点爱上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5.
在瑶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有一种"汉化"的心理倾向,他们已经把汉文化的许多因素如汉字、汉地道教等等,吸收进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直到把它们作为一个瑶族的文化客体再度出现.千百年来,瑶族的"汉化"心理,一直影响着瑶族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这个蓝靛瑶村社的定点调查,考察瑶族的"汉化"心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考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了"90"后大一新生与以往大一新生的共性心理特点及他们个性心理特点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对辅导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求从辅导员自身出发,达到心理换位;其次从入学后就开始对"90"后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再次有目标、阶段地开展"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教育,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90"后个体心理教育。从而引导"90"后以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周围"效应在大学生之间的存在状况和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与分析,着重在关系到学生培养和素质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通过提高认识,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对学生群体心理的教育和把握,充分利用有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正确的分析自己价值取向。注重群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进行体验式教育与引导,从而让我们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和稳定,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保障。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丁海东 《奇闻怪事》2007,(10):41-4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学生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会影响一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现实,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加和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缺乏,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将"朋辈辅导"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07所,在校生近900多万人,高职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扩招以来,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问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其经济贫困,更要关注心理贫困。本文拟就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效策略作一个简要探讨,力图引起社会、学校对高职院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方针,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让我们的课程进一步适合儿童的心理,适合每一位儿童个性的发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研究精神,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它定会展现出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的硕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他们的网络心理素养具有强烈的自我性、独立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对他们的网络行为乃至实际生活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在网络化背景下改进网络心理素养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是高校改善教学质量、实行因材施教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上因先天或后天的生理、心理缺陷而在学习、生活上出现困难的人。如何解决这些高职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在设法解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发展教育的时代,不能忽视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深层次的培养和管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迅速的适应社会需求,是全体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第七次非洲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的与会者在他们的最后报告中说,"目前,教育经费的来源比较稳定,我们需要做的是改进管理。"非洲教育当局"新的实用主义"在经费问题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8.
纵观对于子女的教育,中国人尤其显得迫切而注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国人一贯的追求。近些年来,由于升学和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甚至采取了高压的态势,在未成年人被剥夺本该属于他们的笑声之外,还让他们的心理与生理背负了沉重的枷锁。因而,怎样丰富未成年人的样外生活,就成了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师生过招     
现在的教育精神讲究师生的绝对平等,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对待学生只能和蔼可亲、春风化雨,不能出言不逊,更不能拳脚相加,原因就是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们要迁就他们脆弱的心灵。那么当孩子们以小卖小,懂装不懂而犯错时,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应该怎办呢?虽然不能粗鲁的对待他们,但是也不能轻饶,不妨洞察他们的心理,设想几个巧点子修理修理他们,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机智。我们教育学生学知识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更要首先学会把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拿来活用。学生们有他们的鬼主意,我们也要针对性地想几个鬼点子,用它们来替代歇斯底里的说教和违反师德的拳脚,岂不是既省时省力又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20.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