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的异常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 按照采用的不同技术将异常检测分为基于统计、 基于机器学习和基于数据挖掘3种, 阐述了各种异常检测技术的特征, 并描述了目前基于异常入侵检测系统用到的各种算法及其实现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 比较了各种算法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入侵检测成了信息安全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措施 ,而异常检测是入侵检测研究中的热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常检测算法 ,用 K- Nearest Neighbor分类算法对特权程序 (或进程 )的系统调用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系统调用出现的频度判断进程是否异常 .测试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较低的误报率 ,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 ,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异常的定义,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异常检测算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发现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的局部异常观点较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阐述了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的定义及其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流异常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入侵检测和数据流异常挖掘技术的研究,把数据流异常挖掘应用到入侵检测,成为目前入侵检测新的有效方法和研究热点.对基于数据流异常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进行了设计,并对数据流异常挖掘算法进行了设计和实现,通过实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控制系统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开展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欺骗攻击研究.把欺骗攻击与过程故障都看作引起系统工作状态异常的诱发因素,统一用故障检测的方法加以检测.首先建立了欺骗攻击模型,接着开发了TE过程控制器在环模拟系统,在该仿真系统上对三个欺骗攻击场景利用主元分析统计监控算法进行异常检测.结果表明,传统的故障检测算法在欺骗攻击中漏检率和误报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规模高速网络中传统异常检测算法检测效率、扩充性等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异常检测算法,将大规模的高速网络流量汇聚看成信号来处理,通过小波三层聚合算法将其分解成高中低三个频段,再利用小波偏差值算法对影响流量的关键频段进行运算,最终得到可突显流量异常的不同时间窗内偏差值分布.试验分析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检测效率较高,可被用于构建大规模高速网络自动实时在线异常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高速网络中传统异常检测算法检测效率、扩充性等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异常检测算法,将大规模的高速网络流量汇聚看成信号来处理,通过小波三层聚合算法将其分解成高中低三个频段,再利用小波偏差值算法对影响流量的关键频段进行运算,最终得到可突显流量异常的不同时间窗内偏差值分布.试验分析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检测效率较高,可被用于构建大规模高速网络自动实时在线异常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异常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未知攻击,对于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异常检测技术实时性差,误报率高且计算量大,因此,无法直接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鉴于此,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实时无线传感网异常检测(Wavelet Analysis-Based Real-time Anomaly Detection,WARAD)算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WARAD算法采用了逆向获取实时网络流量,然后通过对小尺度区间使用小波系数方差法计算Hurst值,从而提高异常检测的实时性、准确率,并降低求解Hurst值的运算复杂度.最后,在MeshIDE平台上实现了基于WARAD算法的异常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无线传感网环境下异常检测的实时性,并降低了异常检测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相似文献   

9.
网络入侵的聚类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入侵检测中对知入侵的检测主要由异常检测完成,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需要构造一个正常行为特征轮廓的参考模型,但建立该特征轮廓和确定异常性报警的门限值都比较困难,而且建立该特征轮廓使系统开销大.据此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入侵检测的聚类算法和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算法通过动态更新聚类中心和类内最大距离实现,收敛速度快,再结合对数据的预处理使聚类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用于以未知入侵检测为代表的特殊模式检测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多元时间序列模式异常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k-近邻局部异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主元分析的多元时间序列的降维方法,对多元时间序列模式异常进行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多元时间序列模式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有基于规则的误用检测和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提出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的特性,快速识别和对噪声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较好地识别新的攻击。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对目前所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将神经网络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可行性.结合网络入侵和主机入侵方面的检测能力,构建了基于智能体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重点讨论了神经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提出了较优的变速度回归神经网络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网络入侵防范方法如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已经很难保证系统和网络资源的安全。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改进禁忌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三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实现入侵检测。然后通过BP反向传播算法获取网络的权值和阀值等参数,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禁忌表的改进禁忌优化算法,采用此改进的禁忌优化算法对BP算法优化得到的权值和阀值进行进一步寻优。最后,将禁忌算法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用于网络入侵检测。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入侵检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检测率,是一种适合网络入侵检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提出入侵检测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它是个高效并行非线性动态处理系统,可以满足实时处理要求·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然后用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入侵检测预测、预警·用进化神经网络方法不断演化,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当进化神经网络学会系统正常工作模式后,能够对偏离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做出反应,进而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攻击模式·实验表明预警率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5.
异常检测可以认为是通过对用户正常行为及系统正常应用环境的学习来识别异常的过程.由于系统及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异常检测还难以达到很高的识别精度.为此,针对在物理上与Internet网完全隔离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亦即内网,提出基于mobile agent(MA)的多层次入侵检测架构,利用自组织映射网络方法,在不同层次的agent中建立二堆网格的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分别检测目标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异常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入侵者攻击的持续时间内,本系统通过多次采样的办法可以使检测率提高到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存在的缺陷和入侵检测在动态安全模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新方法--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并且给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构建体系.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7):3997-4001
在开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预处理阶段加入了一种新的预处理插件,插件中使用改进的AdaBoost算法进行异常网络流量的特征提取和构造每一级AdaBoost分类器,然后用级联的结构将多个AdaBoost分类器做线性组合共同完成入侵检测,组合系数通过自适应学习得到。实验表明,该插件可以有效地检测Snort规则集中无可匹配特征的异常网络流量,降低Snort系统对于异常流量检测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满足高速网络环境对入侵检测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工控系统入侵的检测率,讨论了传统工控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并从信息论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工控系统特异性及其攻击手法的建模,归纳出工控攻击在协议栈、统计特性、通信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动态和静态指纹,基于一种新的异构信息的抽象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启发式工控系统异常检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型运行高效,相比一般智能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力手段,文中提出一种结合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决策树分类方法把数据集划分为正常数据和入侵数据,并作为训练集分别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改善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提高了对未知数据的检测能力。离线训练后的系统可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检测,通过实验证明了此系统很好的检测效果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IDS(入侵检测系统)已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检测和异常检测是一般IDS的常用检测技术,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基于活动样本的检测方法,活动样本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而HOP神经网络的联想记忆特性弥补了模式匹配的样本有限性,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OP神经网络的IDS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