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基于空间距离的成本视角,以2005至2018年全国278个非区域中心地级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间接近对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趋同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接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城市之间空间距离的成本缩小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空间溢出效应会提升邻近等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同性。同时,东部地区的空间接近更容易引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趋同,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较为独立。空间接近能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趋同,通过金融集聚的方式可能会导致金融集聚对趋同性产生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中部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律.目前城市群地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还占据较大比重.各中心城市的就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胡敏 《科技信息》2010,(19):I0240-I0241
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演替的偏离度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三产业就业结构均比东部地区的偏差要大,显示了较强的不平衡性,这也为西部地区借鉴东部地区先进经验进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启示。同时,对东西部内部典型省份的分析发现,东部内部省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与各省具体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各省市有一定的差异,说明东部内部各省市经济活跃程度不同。而西部内部各省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则显现出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5项指标来研究陕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得出结果:陕西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城市群的差异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综合发展水平高地区、发展较高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提出应优先发展"一线两带"地区城市,带动陕北地区城市和陕南地区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培育,是打破城市空间界限、重构区域优势、推动区域竞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日趋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西城市群的培育起步较晚,存在空间结构不合理、集群辐射能力不足、城市功能及产业趋同、基本公共服务分割等问题。因此,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7个城市(镇)群的培育潜力进行测算和排序,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基于地区差异性划分出城市群培育的层次,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两群并发、三带联动、五群蓄势"的城市群培育空间格局和四条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培育壮大江西城市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8.
以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作为重要依据,构建行业竞争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产业转型趋向.结果表明: (1) 不同地区间同一行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度差异较大,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门类及其技术密集度存在差异; (2) 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结构转型态势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西安-咸阳都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型、宝鸡市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型、渭南市中低技术产业发展型和铜川市资源匮乏开拓型; (3) 基于行业竞争优势度及其对应的技术密集程度的产业规划,能够客观地反映地区间的"生产力差",有助于避免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和盲目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群城际经济关联的空间结构的准确度量和把握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作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中部地区城市群备受瞩目。因此,本文基于经济质量、经验常数、时间距离等多角度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6个城市群43个地级市经济关联的空间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际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的差异,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关联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的经济关联度差异较显著。②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较城市群城际间经济联系总量大。③城市群整体对外辐射能力不强,吸引强度高于对外辐射强度。④城市群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但各个城市群网络密度均低于整体网络密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界定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动力机制,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驱动因素归纳为集聚竞争力、个体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通过对我国现有城市群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主要在于群内城市分工协作不明、产业同构化严重和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因此提高区域一体化程度是未来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90年珠江三角洲人口的结构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口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三方面展开分析,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延缓了珠江三角洲人口老龄化进程。教育的发展,使低龄适龄劳动人口在业率大幅度下降,人均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的集聚度略在下降,职业结构的变化表明珠江三角洲仍以工业化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主要城市已进入以二三产业并重促进城市发展的阶段。今后应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作为文化教育中心的,以各类城市间的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多层次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不同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有小幅减小,但差异仍较大,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均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东部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吸引物、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影响着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业还处于以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的发展优势,将宜昌、咸宁、荆州和恩施培育成增长极,发挥“黄金水道”联动东西两大城市群的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把就业弹性和信息熵作为测度就业结构均衡度的指标,并将其运用于安徽省就业结构变化特征的分析中.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弹性方面:经济增长相对稳定时,第一产业就业弹性总体为负值,二三产业就业弹性同向变化且为正值.行业就业结构方面:安徽省就业结构的熵值变化反映出全省多数行业仍然处于扩大规模的加速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均衡性增强;安徽省17个地市行业就业结构信息熵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5、1995、2005、2018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海口市湿地类型空间分布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系数,分析海口市近30年来在城镇化背景下的湿地变化特征,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海口市的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与主城区建设面积呈强负相关性;(2)海口市的优势湿地景观类型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水田和河流湿地,湿地斑块总数和斑块密度不断增加,斑块平均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空间上也趋向分散性和非均质分布;(3)海口市的城市土地呈快速向外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增加了湿地景观的破碎度,降低了湿地景观的连通性;(4)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废水排放量的增大等致使红树林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及河流湿地等湿地面积萎缩。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构性及人口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人口素质变化已出现明显分异。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水平互为因果,因此这种分异加大了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以职住比作为测度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生成的浮动单元进行空间范围-平衡度分析,进而通过累积统计指标变化曲线和数值分布的可视化,得到超大城市的就业中心、居住区和一般建设区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采用上海岗位、人口、路网等基础数据,以80%、85%、95%等不同收敛值的路网距离阈值筛选结果,研究表明,就业中心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最大,按85%的收敛值,其浦西部分为15~25 km,浦东部分为20~28 km;就业次中心为4~10 km.其他区域的平衡尺度由就业中心决定,随着与中心的距离增大而扩大、由3 km向外扩展到8~17 km,邻近就业次中心的区域平衡尺度因叠加效应而缩小.该方法亦能用于职住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可达性等分析,通过与岗位、居民通勤距离进行对比,有助于解释职住空间错位与长距离通勤交通现象的关联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大都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重要城市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创造的价值和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制造行业.认为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和高端科技服务业等相关概念、分析其相互关系以及高端科技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之后,从总体发展情况、部门发展情况两个方面分析大连市高端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大连市高端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发展条件,探讨大连市高端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发展时序.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地区不同排水体制中污水有机物浓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感潮河流影响珠三角某城市的不同类型污水进行了有机物浓度调查,推算出该城市污水的COD浓度约为272mg/L。不同排水体制中污水有机物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分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平均191mg/L)显著高于合流制管道中污水(平均137mg/L)。合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随河水水位升高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432。分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与河水水位无相关性。在感潮河流影响的地区分流制较合流制更能阻止河水进入污水管网,能保证进入污水厂的污水COD浓度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流制更适宜作为该地区的排水体制,该结果为珠三角地区排水体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