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隐语俚语同属俗文化形态的俚俗之语,长期流行于民间,而大多不见于载籍.在口口传承过程,难免传讹畸变.文人采录时,因口传之语有音无字,致生临文无字之惶惑.如何把口头的俚俗语转化为文字,常常不能循音顾义做到音义兼美采录其语;因不能择字记音正字律词而每生新误.同一词语便有截然不同的写录,谨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版行的《隐语俚语词典》为例,略事申说:  相似文献   

3.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稚》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6.
《中西闻见录》是近代北京第一份科技期刊.对《中西闻见录》中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分析,认为《中西闻见录》中的《论音学》对于声学相关概念的定义科学合理,《蒸汽论》论述了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权量新法》系统提出了我国度量衡与国际度量衡接轨的建议和具体方法.这3篇文章在《中西闻见录》中专业性较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收集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异构字,其中声符代换的有149组。这些代换声符的声音在隋唐时期可分为两类:音同声符,音近声符。探究声符变化的原因有四点:反映语音演变,方言不同,简省笔画,误用。  相似文献   

8.
《昭明选》作为一部按体选录各类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选》的性质及作编纂目的相关的;从《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又重“质”的学观。  相似文献   

9.
"是"字是《逆臣录》中的高频用词,至明代"是"字用法已高度成熟,但是受法律文书这种文体的影响,《逆臣录》中的"是"字既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新发展,又呈现出与同时代文献中"是"字用法的不同面貌,就此,本文对《逆臣录》中"是"字用法作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0.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字都是10年来出错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论衡》一书中,“之”字一共出现了5108次,主要为动词、代词、助词和固定用法等几类。从“之”的语法功能来看,带“之”的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谓语等,还可作复句的分句,表转折、原因或条件等。此外,“之”字还可以作为语气词、衬音助词等使用。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一书,正文仅1800余字,但地位极为特殊。有学者认为《孝经》之称为“经”尚在汉代立太学讲《五经》之前,其意义重大尚在各经之上,有“大本”、“总会”之称,可谓经中之经。“学”、“教”、“孝”三字形、音、义均有其相同的形态,即均与“爻”字相关,解为上行下效之“效”。父祖行,子孙效;圣人行,贤人效。凡我华夏子孙,当以承接文化传统为孝。孔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删述《诗》《书》,殿以《孝经》,其意欲以绍述三代文明为期许,以承接神州固有文化传统为胸怀,此则孔子之“孝”也,孔子之“作”也,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音韵学家历来看法不一,六十年代初曾有一批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随后周祖漠的“读书音说”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同。根据《切韵》时代的相关记载及语音发展史实,《切韵》所反映的音系是读书音的观点是最有根据的,这个读书音音系首先是一个规定性的“纸上音系”,同时又是一个口耳相传的“纸上音系”,当时的洛阳音有成为其音系基础的可能,但是体现在实际语音中,并无真正的标准音,“南腔北调”是当时唯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从《玉篇》音系论证《切韵》音系的性质,《切韵》音是以金陵音为主、折衷金洛两地雅音而成的一个旨在审音的理论系统,是不能付诸交际的。因此不能以它作为中古隋唐音系的代表。所谓个音学,也只能是理论音韵学。  相似文献   

15.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6.
《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古典目录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朱《御枇石经》,又你《南宋太学石经》《南朱石经》。现藏杭州碑林。石经为宋高宗赵构(1107-1187)亲笔所书,部分为吴皇后代笔,时间约在绍兴五年至十三年(1135-1143)。临安知府张墩奉诏摹石,刊刻于绍兴十三年至十六年(1146),立于临安太学(今杭州庆春路西端前洋街岳飞旧宅)。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全帙,节录《礼记》五篇和《论语》《孟子》等七经,卷末皆刻秦桧跋语(后皆毁去)。淳熙四年(1177),诏临安府特建“光尧石经之阁”贮立之。宋人《中兴小纪》《四朝闻见录》《石刻铺叙》等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类以来系年要录》,是该书今存最早最善之版本。考求《要录》成书时间,判断注文语气,注意引书体例,并利用其它线索,可对该版本搀入引书情况作出甄别,初步查明搀入者有《宋史》等13种书。  相似文献   

19.
《咫闻录》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清代南方故事集,该书虽然标榜为“志怪”之作,但贴近社会现实的篇目已成为主体,许多篇目可归入民间故事之列,其中有好几个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咫闻录》在故事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写的一部重要的字典,其中收录《酉部》字共75个,内容包含了与酒有关的不同词,从该书之释不仅得知这些字的形体和本义.而且这些字里又能折射出中国博大而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酉部》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