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依饭节"是广西仫佬族人民最喜爱的宗教节日,是仫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本文试图通对"依饭节"及其历史渊源的考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研究,探索仫佬族饮食、宗教信仰、宗族制度、文娱、音乐等民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银姓、东门镇横岸村吴姓、四把镇新村谢姓、龙岸镇马寨村罗姓民间依饭节及大规模的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仫佬族依饭节中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仫佬族依饭节举办频率、组织机构、经费来源、活动的规模、活动内容、活动禁忌等都有变迁。研究发现:依饭节的变迁凸显了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依饭节中的重要地位,拓展了仫佬族传统体育依饭节中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了仫佬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仫佬族依饭节文化主要通过心意传播、口语传播、行为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流传至今,其文化品牌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仫佬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当地政府应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加强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快民族民俗文化教育,以培养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最终形成仫佬族群的"文化自觉"。同时,通过建设民族文化阵地、宣传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延伸依饭节民俗文化品牌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仫佬族杂居的客家人长期以来与仫佬族相互通婚,互通有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交往的深入,客家人与仫佬族在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出现文化融合的现象,这与两个族群的人口情况和族群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麽文化是指壮族及其先民自古至今传承的民间麽教信仰文化。本文以田野考察和理论探讨相结合,从壮族各地民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三个层面,对壮族麽教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变化发展趋势、学术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民族学、社会语言学视角,通过田野调查,以单语、双语、多语、母语能力和使用等指标逐步勾勒出广西罗城县仫佬族自治县民族语言使用基本面貌,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探讨上述因素和仫佬族语言特别是民族母语使用、传承特点之间的关系,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重要遗产之一的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提供具体的数据考量和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梅山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远古时期湘楚大地特有的农耕文化,近年来,其神秘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的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课题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从梅山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分析入手,就其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其旅游开发构思和对策,以达更深层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梅山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梅山武术传承因素进行剖析.在社会变迁中,梅山武术作为蚩尤精神的提炼、战乱生存的手段、社会制度的产物、尚武民风的凝聚与思想道德的塑造发挥过重要作用.结论:自然环境是地域武术形成的前提条件;宗教文化是地域武术发展的连接纽带;社会制度是地域武术延续的架构基础;精神追求是地域武术传承的关键因素;人作为载体对地域武术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仫佬族民歌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仫佬族人的情感、心理、意识和体验。从中可以窥见具有仫佬族特征的崇德尚智的民族品格、重情感恩的民族性格、质朴的自然审美观、多元的宗教信仰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梅山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最具有影响的民族宗教。它经历了原始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跨民族性宗教三个阶段。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它正式创立于唐末五代,而作为一种跨民族性宗教即完成于元末明初。梅山教是由瑶族所创立,由我国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一种独立的民族宗教,并不是道教的一个流派。瑶族老人尤其是梅山师公死后,其亡灵都要回归梅山就是梅山教作为独立的民族宗教的最主要证据。但由于两宋以后,随着族群的迁徙与文化的融合,道教凭借着政权的力量进入梅山文化地区,一部分汉族道教移民转而改信梅山教,并进而将道教的神祗和道教的教理教义植入梅山教之中,从而使梅山教具有了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桂西北地区仫佬族村落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朱丽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3):118-120
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教信仰错综复杂,了解其不同的宗教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梅山文化是一古老祖源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内涵,是灿烂的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植被”之一。在梅山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已进行了十余年的今天,应该讲究研究方法,对它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发挥其特有功能的效用,对梅山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开拓,对梅山文化的精华的保护和发扬将起重要作用。梅山地区的民间文学、民俗蕴藏丰富,既有一般民间文学、民俗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无论进行跨国跨民族的比较研究,或者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都有丰富的可比性,比较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术是以蚩尤文化为内涵的传统武术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在现代时空条件下,已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和传承该体育文化项目有重要意义.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抓手"",是系统保护梅山武术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的核心观是人与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仫佬族作家潘琦的散文就致力于体现这种生态思想观。仫佬族人民居住的青山绿水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聚焦充满着祥和、温馨、美丽的仫佬山村,从描绘大自然的天然美出发,展示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呈现了多民族和谐生存的理想画面,流露出浓郁的绿色人文关怀之情,寄托着作者渴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0.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