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湾型城市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建设集美生态城区,将成为厦门市“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及“海湾型生态城市”战略顺利推进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载体。该文参考国内生态市、县建设指标体系,结合集美区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评价,来衡量城区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萍乡市已列为全国第二批59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萍乡资源枯竭、城市正在转型,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萍乡又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验收,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紧紧围绕萍乡城区"一轴二核"空间发展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通过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全面构建与萍乡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协调的水生态系统,本文从萍乡概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迫切性与可行性、建设思路及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建设生态省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区是促进丰泽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实现丰泽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应当以循环经济为依托,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农业;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构建综合资源生态网,建设生态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4.
马猛 《科技咨询导报》2011,(19):229-230
通过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优化来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是推动城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城市开敞空间优化的必要性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结合辽中县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解析其各个要素组成、优化,最后努力做到辽中县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城市发展生态理论,分析了建设城市水绿生态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沈阳中心城区的水绿现状,分析其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构建沈阳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并对生态体系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生态效益作出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研究在2019年保持着持续高涨的研究热度。以自然生态为切入点,结合城乡规划建设、城乡规划学及其相关学科,盘点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在区域层次、城区层次、生态社区与住区层次、生态建筑与群组、生态景观和新技术在生态城市研究的运用等6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成果经验。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不可逆转的城市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既有的城区林业功能不足问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可能对林业发展提供优先发展的机遇,林业发展应主动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把城市近郊森林建设成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体系完善的系统;并因地制宜,突出郊区森林建设,把郊区森林纳入生态网络。让拥挤的城市有一个缓冲区,让几近爆炸的城市人口有一个调节、放松、休闲、减压的更大空间,有效提升城市的品位,重点建设郊区几个森林系统。最终把南宁市建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8.
基于苏州2006-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结果表明,苏州人均土地面积持续降低,生态亏损严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利用效率不高;耕地量质同降,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生态空间相对稳定,生态效益低;中心城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人居环境有待改善。为此提出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土地空间布局等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利是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新理念。城市的发展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为城市的增添光辉。人水和谐、保持生态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是水利工程建设为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举措,也是使城市水利建设与社会的人文、历史、自然和谐地融合。本文叙述上虞水利工程城区建设中将水利工程建设有机地融入城市防洪、人文、景观、绿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六安城区是六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在生态市的建设中应注意: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工程;景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环境质量调 控工程建设。通过这三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努力把六安城区建成生态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 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1.
杨迅周  魏艳 《河南科学》2007,25(4):675-679
城区循环经济是城市循环经济的具体承载,是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试验平台、重要实践区域,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循环经济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是在城区范围内,对各产业的不同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发展循环型三产、二产和城郊农业.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综合分析评价,其主要对策包括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城区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研究城区生态景观格局。通过对宜昌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对城市进行定位,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本着建设具有生态景观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原则,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并具体阐述了宜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形成了以突出宜昌市城区总体景观环境、建设城市景观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宜昌市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尤其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市扩大了,发展了,但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方案、设计中缺乏水域环境保护意识,未正确处理好用地紧张、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本文对城市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邢勇志 《工程与建设》2022,(1):254-255,268
合肥市中心城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南,洪涝灾害十分频繁,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为系统提高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采取补齐排洪不畅通、蓄洪不安全、堤防不达标等防洪短板,筑牢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性防洪体系,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和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生态城市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文章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产业和企业、培育第零产业与第四产业发展等方面 ,讨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国烽  窦可 《广东科技》2009,(18):105-106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梅州建设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切实提高城市品位.针对梅州城市垂直绿化品种单一,覆盖率低的现状,介绍几种适宜梅州城区绿化的藤本花卉品种及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梁作臣 《天津科技》2010,37(2):26-27
建设生态城市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强化生态意识、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住区是南宁市实现“森林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南宁市城区的六个区为评价单元,建立南宁市生态住区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然后根据分值将南宁市六个区分为生态住区建设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三个不同类型,最后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增强南宁市生态住区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