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创作思想、取材角度、艺术风格等三方面,对鲁迅与茅盾的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风格各异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茅盾、鲁迅三十年代杂文的比较,探讨他们的杂文在思想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敏锐地反映现实,是茅盾和鲁迅的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第一个共同特征。三十年代是民族危难深重的时代,侵略与反侵略,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尖锐激烈。茅盾和鲁迅一样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抨击日本侵略者。他的许多杂文控诉了日寇的血腥罪行,喊出了人民的愤怒吼声,如《血战后一周年》,《紧抓住现在》,《惊人发展》等。他的《把握住几  相似文献   

3.
茅盾早年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不少工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他与“救国会”曾发生过一段关系,这却就很少为人所知了。一九四○年五月初,茅盾借机逃出新疆军阀盛世才统治下的迪化(即今乌鲁木齐)经兰州、西安到达抗日民主圣地延安,在那里讲学并参观访问近半年,于当年年底去国  相似文献   

4.
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如张明亮的《茅盾创作与左拉》,徐学的《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等;在一些茅盾研究专著中,也多涉及到这一问题,如杨建民的《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朱德发等人合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等,他们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本文只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些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六年底,茅盾由上海到当时革命中心的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育,后来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宣传工作,主编《汉口民国日报》。当时“文学研究会”的另一会员孙伏园也到了武汉,编辑《中央日报》的副刊。他们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介绍和评论一些专门性的问题,乃联合其他友人,发起组织“上游社”。“上游社”的社员除茅盾和孙伏园外,还有郭绍虞、吴文祺、陈石孚、顾仲起等共十人,其中一部分是原“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一部分是原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职员,也有个别人是当时北伐军中的青年政治工作人员。茅盾说,我们都是从下游(指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0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比起他的中、长篇来,数量不算太多。茅盾自己曾经说过:“至于短篇小说,我写得不多。因为我觉得写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许比写长篇还难些”。他从1928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起,到1948年写完最后一个短篇《春天》止,20年间只写了5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虽不乏一些脍灸人口的佳作,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查阅现代文学期刊和报纸文艺副刊时,先后读到茅盾三封书简。这些书简,茅盾生前从未将它们编入过任何集子,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茅盾书简》亦未编入。然而这些书简对于我们研究茅盾的生平和思想无疑是珍贵的,爰特依写作年代辑录如下,并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0.
白水纪子女士在《茅盾研究会会报》1988年第7期上撰文,将茅盾发表于1925年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与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加以对照,意在说明茅盾的文章是根据波格丹诺夫的文章译作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写作背景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茅盾1925年前后的文艺思想与波格丹诺夫有某种联系。本文无意对上述具体文章作微观的校勘,只想从总体上论述茅盾在“五卅”前后的文艺思想和波格丹诺夫的文学观是相去甚远的。  相似文献   

11.
1927年11月20日,鲁迅在给江绍原的一封信中写道:“……英美的作品我少看,也不大喜欢。”鲁迅一生共翻译了10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近300万字,可他却从未翻译过一部(篇)英国文学作品。只有一次,他参与过英国文学的翻译。那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周作人翻译...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在他光辉的几十年战斗生涯中,始终对儿童文学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密切的注视。他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实践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创作和译著。重温鲁迅有关儿童文学的珍贵遗言,我们深深体会到,尽管是处在风雨如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岁月里,鲁迅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指出了宽阔的道路和光明的方向。尽管时间相隔已有四十余年,但鲁迅对儿童文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精辟见解,至今仍具有十分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征与鲁迅     
胡征是我国革命文艺运动中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挚着地学习鲁迅作品,进而研究鲁迅诗歌,无论创作还是思想,都受到鲁迅深刻的影响。学习、研究与追随鲁迅,是胡征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论述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关系。叙述了鲁迅从二、三十年代译介和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到鲁迅早期创作受契诃诃夫影响的情况;比较了两位作家在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中相类似的东西,指出鲁迅早期的创作虽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师承关系,但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战斗性远远超出了契诃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浙江吴兴南浔镇,有一处著名的藏书楼,称为“嘉业堂”,它的历史不算很长,据创办“嘉业堂”的刘承干(翰怡)(1881——1963)自述其藏书经过:“宣统庚戊(一九一○年)南洋劝业会开会于金陵,瑰货骈集,人争趋之,余独步状元境各书肆,遍览群书,兼两载归,越日,书贾携书来售者踵至,自时即有志聚书”。(见《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刘承干是吴兴  相似文献   

16.
17.
鲁迅与梅花     
鲁迅先生一生热爱花木,尤其喜爱迎风斗雪独步早春的梅花.梅是属于蔷薇科的一种落叶的小乔木,我国植梅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里已有"终南有何?有条有梅","山有佳卉,候粟候梅"的诗句.梅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勇敢使者,还在"悬崖百丈冰"的时节,它就向人们"把春来报"了,由于梅花具有浓而不艳,冷而不淡的独特清幽,几千年来,一直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宋代诗人陈亮吟咏道:"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绝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唐诗作出过很高的评价,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利用了唐诗资源.受唐诗的影响,鲁迅写了很多无题诗,用唐诗作典故丰富了自己旧体诗的语言,并继承了唐诗中杜甫诗的史诗性.大量唐诗的引用和化用还增强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自幼喜欢自然科学。他的有关科学的论著,始终燃烧着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并为他后来的思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王任叔的交往是极少的,然而鲁迅给王任叔的影响却是深广的。王任叔不象浙江籍其他作家,如茅盾、郁达夫、许钦文、王鲁彦、柔石那样与鲁迅有过长期而频繁的交往,这并不是王任叔没有机会接近鲁迅,在大革命广州时,30年代左联时,王任叔与鲁迅均有机会相见,而且30年代王任叔在上海居住时离鲁迅的住家极近;这也并不是王任叔对鲁迅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