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跟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其中一位高层是IBM当年全美的第三把手。他对我说他1984年来过中国,他接着说,“大概那个时候您还没有资格见到我。”我盯着他,对他说:“那当然,那当然,肯定是那样。”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     
《青年科学》2009,(7):35-35
在新春晚会上,领导的讲话还在继续。阿奔有些不耐烦,对坐在他身边的一位女士发牢骚:“我最讨厌他讲话华而不实,没完没了。”那位女士气得满脸通红:“小伙子,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领导的妻子。”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几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场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  相似文献   

4.
做好自己     
有位作家和他的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报贩却冷嘴冷脸,未发一言。作家忍不住对朋友说:“这家伙的态度很差。”朋友说道:“他经常都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作家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段个人家庭的灾难史.是一个小康家庭因丧失医疗保障坠入深渊的悲情故事…… 9月的一天.27岁的中学教师马铸铭带着这段灾难史走进中国青年报社。他揣着一份名单.上面有5位完全不认识的记者。他挨个询问.前4位都不在。还好.第5位在。当记者听着他的诉说不自觉地点头.他竟激动地叫了起来: “哈.你听了还会点头!说明你还有同情心。你听了能点头.我就已经非常感谢了!”当记者后来发短信告诉他决定采访时.他回复的短信是:“谢谢谢谢谢谢谢谢……”共有六七十个“谢”字。  相似文献   

6.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7.
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的“一位科学界的权威”。在捍卫和传播进化论的斗争中,他以“达尔文斗犬”自居,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赫胥黎又是他那个时代一位颇有影响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英国作家彼得森(Houston Peterson)这样写道:“作为一名科学发现者的品质在赫胥黎身上并不是居第一位的东西,他远不止是一个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他主要是一位出色的批评家——一位解释者、一位教师、一位卓有才能的宣传鼓动家。”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是位将生活艺术化的小说家。他带着美国“爵士时代”特殊色彩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小说中炫丽与忧伤相裹挟的诗意性感受,都使人相信,他的作品就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这一看法,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菲茫杰拉德小说世界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10日午后,美苏首脑华盛顿会议行将闭幕。但见一位霜鬓银发的美国代表还在和一名苏联元帅为太空武器同题而争论不休。他便是美国著名的军备控制专家和政坛元老——保罗·尼采。在美苏中导谈判获得突破后,保罗·尼采更成了一位风流人物。他曾自豪地说:“从罗斯福开始,我受过每一位总统的咨询”。  相似文献   

10.
莫里哀的喜剧有胆有识,这是人所其知的。他一生受到的攻击是数不胜数的。当他的最著名的喜剧《伪君子》在1664年首次上演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就遭禁演。莫里哀给法王路易十四的第一次陈情表上,就道出了为了这出喜剧的上演,有人把这部喜剧说成是“魔鬼的制作”,把莫里哀的脑壳说成是“魔鬼的脑壳”,甚至说“把他烧死赎罪,还嫌不够。”对于这一切攻击和诽谤,莫里哀无所畏惧,一直到1673年他演出最后一出喜剧《无病呻吟》时病倒在舞台上为止,他始终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勇士、据说有一位老军人在池座上观看他的喜剧《可笑的女才子》时,不由得大叫起来:“勇敢,勇敢,莫里哀这出喜剧真棒!”  相似文献   

11.
幽默笑话     
一位狂热的政客到处发表竞选演说,一天中午,他路过一家医院,看到许多患者在餐厅里用餐。他立刻抓住机会进去演说,讲完之后他问听众:“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众人不睬。片刻,一位听众对同伴说:“别理他,肯定是新来的。”“这是什么医院?”政客连忙问自己  相似文献   

12.
大湖如梦     
胡博士归国后走南闯北一通忙碌,终于安顿下来可以为我们写稿了。想到一位铁杆“粉丝”的来信“看来胡哥从巴西回来了,泪……”泪可止也。这次话题还延续了巴西情结,但开始转入他了如指掌的电影领域。谈论电影,对他这样的既爱学问又爱玩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刘国鹏交来的又是一篇如梦如幻的美文游记,写尽了世界的空虚灵异。也是一位忠实读者,说她因“并驾书场”而爱上了意大利,想了解关于意大利的一切,最大的愿望是游历意大利。刘国鹏,善造梦也。两位现在状态都在,“并驾书场”将重新抖擞,更有生气,更有新意,更让你心动。  相似文献   

13.
不言告别     
一个人逝去,让许多人追思。何方在长篇悼文中,追忆他为国际问题研究做的三件事:一是协助打开了对外学术交流的大门,二是创建了美国所,三是推动美国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陈乐民说“他走得越远,离去的时间越久,人们的思念将会越深,越会感到他所留给世间的是一笔独特的、无价的精神财富”。他,就是4月22日去世的李慎之先生,一位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位关心祖国命运、关心世界前途的思想者。他曾说,他在抗战前就看《世界知识》,他还希望“《世界知识》能继续带领青年前进,就像…  相似文献   

14.
跑 舌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 家时搭了一辆面包车。途中,上来一位大姐姐,她很漂亮,穿着运动衫和牛仔裤。她很讲究,连座位也要拍灰尘。刚走一段,又上来一位清洁工,他衣冠不整,有许多补丁,浑身还散发着一股怪臭。我倒觉得没什么,可那姐姐非但不让他坐,还嘀咕人家臭呀、脏的。我气不过跟她吵了起来:“你长得漂亮了不起啊。别人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你还干不来呢!一个排骨精!”她一时语塞,脸红起来,“那要你管啊。哼,不跟你一般见识!”她急匆匆下车走了!“为民伸冤”@胡靖禹  相似文献   

15.
懂得感恩     
近日拜读了作家张连文《难忘的槐花饼》一文,虽然文章篇幅不长,可读后让我颇为感慨。许多读者可能不了解张连文。他是一位常年卧床的残疾人作家。可就是这样一位身处困境的人还不忘感恩,念念不忘四十多年前老师和师娘对他的帮助,还时时记得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师娘曾经为他烙的那几张槐花饼。  相似文献   

16.
陆游号放翁(1125—1210年)是南宋一位“忘家思报国……上马能击贼”的爱国诗人。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历史上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篇尚存9136首,其中5673首是诗人70岁以后的作品,占《剑南诗稿》的62%。放翁一生“看尽江湖千万峰”,“逢水逢山到处留”,广闻博见,是他勤奋创作的源泉。84岁高龄时还说:“吾今垂九十,追逐群众中;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他对祖国文化能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年轻编辑,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一位“怪”作者来访.令我有点不知所措。 那天下午.我们同一个办公室的3位编辑正伏案工作,突然有一位老先生颤巍巍地进来,说想要投稿。对待作者自然是用“火一般的热情”,但等到他仔细说明投稿意图之后,我就有点傻眼了:他自称是一位退休十余年的中学教师.对哥白尼的日心说、  相似文献   

18.
袁苑 《今日科技》2001,(9):22-24
他是一位有着叛逆精神的科研人员,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把镁粉的尺寸缩到最小,他把财富做到极大。有人称他是“镁”加工领域里比尔·盖茨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赵萌 《世界博览》2012,(22):46-47
“奥巴马也许是个糟糕的总统。却是个很不错的竞选人;他希望做第一位让美国成为欧式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的总统。” 财政部长盖特纳警告奥巴马:“你的政治遗产是阻止第二次大萧条。”他回答道:“这对我来说或许还不够。”  相似文献   

20.
刘半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战士、诗人、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是冲锋陷阵的闯将,革命军中的马前卒;在白话新诗的开创上,他既是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