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裂缝介质石油运移实验所采集图像的特点 ,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建立了一套石油运移实验图像处理方法 ,改善了图像的质量 ,正确地实现了图像的两值化。利用两值化图像分析了油在运移模型中的分布规律及模型中油的运移规律 ,为油气运移实验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油驱水试验,结合铸体薄片、微米CT等图像分析,对不同驱替压力条件下致密油运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驱替压力下石油在孔隙间的运移呈"跳跃式",单个跳跃性事件表现为石油突破喉道、充填孔隙和发生卡断,跳跃式事件多次重复发生使油水界面不断向前推移;在运移方向上无统一油水界面,其推进速度存在差异,石油优先选择充填连通大孔隙,发育优势运移路径,石油主要呈孤立状和多孔状分布;高驱替压力下优势运移路径发生分叉与合并,石油主要呈网络状分布;石油运移主要受局部毛细管力(与孔隙结构有关)控制,外界驱替压力为石油运移提供必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展开了不同采气速度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的 研究,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气顶油环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与室内实验等尺寸的数值实验模型,模拟不同采气速度下 气顶油环油藏的开发过程,通过模型可视窗口和数值模型饱和度场,实时观察记录油气界面运移规律以及油井生产动 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气速度增加,气顶膨胀能得到有效抑制,油气界面运移速度减慢,且内、外油气界面运移速 度逐渐趋于平衡,油气界面运移形态逐渐稳定,有效减缓油井气窜的发生,增加气顶膨胀驱油的动用范围。通过物质 平衡原理,建立气顶油环协同开采的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采油 速度越小,采气速度越大时,油气界面向油环侵入的速度越小,合适的采油速度和采气速度可以保持油气界面平衡。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为多期成藏,前期成藏的原油遭到严重破坏,后期成藏的原油得到较好的保存,因此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正常原油与生物降解原油特征的叠合,导致该区油气运移研究比较困难。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在对原油成熟度与运移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莫索湾地区特点的运聚模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大量运移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油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该区正常原油与生物降解原油的混合,严重影响了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因此地层色层效应在原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较差。w(C29-20Rαββ)/w(C29-20Rααα)和CPI两个成熟度参数明显表现出随运移距离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原油运移的方向,但其原理截然不同:CPI值反映的是原油成熟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大而增高的运聚原理,w(C29-20Rαββ)/w(C29-20Rααα)值反映的是"溶解"控制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的规律。结合油-油对比的研究,确定出该区原油混源区分布在莫5井和盆4井一带。  相似文献   

5.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与生长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N80,模拟油藏条件在人造多孔介质(岩心)上进行的微生物运移、生长和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岩石表面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平衡所需菌液量为2.2PV;并可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生长代谢,岩心出口产出液中菌浓度与注入原菌液相近,产出液pH值下降1.8,表面张力下降31.2%;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6.6%.说明该菌种适宜作驱油菌种.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为多期成藏,前期成藏的原油遭到严重破坏,后期成藏的原油得到较好的保存,因此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正常原油与生物降解原油特征的叠合,导致该区油气运移研究比较困难.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在对原油成熟度与运移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莫索湾地区特点的运聚模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大量运移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油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该区正常原油与生物降解原油的混合,严重影响了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因此地层色层效应在原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较差.w(C29-20Rαββ)/w(C29-20Rααα)和CPI两个成熟度参数明显表现出随运移距离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原油运移的方向,但其原理截然不同CPI值反映的是原油成熟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大而增高的运聚原理,w(C29-20Rαββ)/w(C29-20Rααα)值反映的是"溶解"控制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的规律.结合油-油对比的研究,确定出该区原油混源区分布在莫5井和盆4井一带.  相似文献   

7.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 ,对于亲水及亲油性不同的介质 ,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 ,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泡沫的挤压与占据作用、乳化油滴渗流、泡沫的选择性堵塞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 ,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过程中形成 3个条带 :前沿条带是混气复合体系及乳状液渗流 ;中间条带既有前沿条带中的两种渗流 ,也有泡沫渗流 ;后沿条带无油 ,以泡沫渗流为主。泡沫对驱扫盲端残余油有很大的优势 ,大泡将小泡挤入盲端 ,小泡将盲端中的油挤出。泡沫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堵塞作用 ,被驱出的油相及乳化的油滴可沿着泡沫之间的液膜绕过泡沫向前运移 ,这对于开发非均质性油藏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特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对于亲水及亲油性不同的介质,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泡沫的挤压与占据作用、乳化油滴渗流、泡沫的选择性堵塞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过程中形成3个条带;前沿条带是混气复合体系及乳状液渗流;中间条带既有前沿条带中的两种渗流,也有泡沫渗流;后沿条带无油,以泡沫渗流为主。泡沫对驱扫盲端残余油有很大的优势,大泡将小泡挤入盲端,小泡将盲端中的油挤出。泡沫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堵塞作用,被驱出的油相及乳化的油滴可沿着泡沫之间的液膜绕过泡沫向前运移,这对于开发非均质性油藏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新研制的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启动、运移的过程,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使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残余油的启动主要以拉成油滴和油丝两种形式,在运移过程中,较大的油滴又形成更容易被驱替液携带的小油滴,从而使驱油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建立了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和代谢产物生成方程。在考虑菌体、基质、产物扩散和吸附的基础上 ,用物质平衡方法建立了菌体、基质和产物的运移方程。以多孔介质的毛细管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由于微生物吸附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方程。考虑到微生物作用对流体性质的影响 ,建立了油、水粘度和油、气、水毛管力方程。根据黑油模型建立了三维、三相、多组分基质与产物的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所建模型能较好地计算出微生物生长曲线、代谢曲线、基质消耗曲线和微生物运移浓度曲线 ,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的生化特性、微生物作用对岩石、流体性质的影响以及油、气、水的渗流规律 ,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原油除砂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原油除砂用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装置流程,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旅流器底流口直径和入口流量均为最佳值,不确定最佳值会降低其分离效率.悬浮液固相浓度、悬浮液粘度与旋流器除砂效率成反比,为获得更高的固液分离效率.应尽量降低悬浮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12.
从吸收油分离2-甲基萘的新工艺由共沸蒸馏、加氢脱硫、精留和异构化等工序组成。前两个工序有效地除去物料中的氮化合物、硫化合物,异构化使1-甲基萘转化为2-甲基萘。以晶格常数为24.3~24.4的Y型沸石作催化剂,用副生物甲基萘满作添加剂,选择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精馏可有效地分离出高纯度的2-甲基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单家寺混合稠油减压渣油的焦化特性,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结果表明,焦炭和气体产率高,液体产品收率低,焦炭的硫含量低。但灰分含量高达0.8%,仅能满足3号A石油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黔产黑骨藤全株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的检索,从得到的44个化合物中鉴定了27种成分,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3.2%.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5.6%.明确了黔产黑骨藤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提高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促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生产代可可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在有机相中,固定化1,3-位置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IM催化棕榈油中熔点分提物与硬酸之间的酯交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有机溶剂、酰基供体、酶浓度、水活性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速度和产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苍子油不经分离直接与丙酮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假紫罗兰酮,研究了缩合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当用液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75.8%;当用负载于活性Al2O3上的固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17.
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提~减压蒸馏工艺,从当归中提取挥发油,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浸提温55℃,浸提时间6h,料液比1∶12,挥发油提取率可达(0.54~0.64)%  相似文献   

18.
络合法分离页岩油中的含氮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了用TiCl_4、CuCl_2,·2H_2O络合富集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套络合分离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实验方法,即依次用TiCl_4络合、CuCl_2·2H_2O络合、旋转薄层色谱将样品分成四个组成:未络合分、碱性分、非碱性分Ⅰ、非碱性分Ⅱ,并用IR法检验了非碱性分Ⅰ和非碱性分Ⅱ的组成。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化妆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众多的香精类型中,玫瑰香型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我国生产玫瑰香精油除了以玫瑰为原料外,还采用月季为原料。“墨红”是一种浓香型月季,开花勤,产花量高,抗寒力强,是提取香精油的理想品种。大约3500kg“墨红鲜花,可提取1kg香精油。月季香精油成分复杂,国内尚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