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是由频率呈线性分布的多个TMD所组成,刚度和阻尼保持常量但质量变化形成的MTMD模型能够提供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文中揭示了这种MTMD模型最优动力特性的进一步趋势,数值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总质量比,当MTMD的总数超过某一值时,其最优平均阻尼比趋近于零即导致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将使MTMD产生大的冲程,因此,MTMD的总数存在的上限,即最大允许的总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新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数值研究表明,UM—MTMD1~UM—MTMD3、US—MTMD1、US—MTMD2和UD—MTMD2不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而且最优UM—MTMD3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比较显示,最优UM-MTMD3和最优MTMD-1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基本一致.考虑这些优越性能,采用MTMD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时,宜选择最优UM—MTMD3和没有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1.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风荷载规范并利用虚拟激励法和振型降阶法,建立了设置多点细节质量阻尼器MTMD时变层建筑钢结构的动力放大系统R表达式,于是MTMD的优化目标为Min.Min.Max.R.通过最优搜寻可得到MTMD的最优参数及有效性指标,考虑结构基本周期和离地10m高的平均风速的不同取值,评价它们对MTMD最优参数及有效性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是由许多频率成线性分布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组成,可能的参数组合形成5种MTMD,即MTMD-1-MTMD-5。基于一般MTMD的传递函数,建立了MTMD-1-MTMD-5位移动力放大系数(DDMF)的统一模式,利用DDMF和数值搜寻技术进行了参数研究,参数包括频率间隔、阻尼比、调谐频率比和总数,研究表明:在工程应用中应优行选择MTMD-1。  相似文献   

5.
多重调质阻尼器制振性能及对桥梁抖振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重调质阻尼器(MTMD)是由多个具有不同频率、不同阻尼或不同质量的调质阻尼器构成的动力吸振器群,它对宽带激励下结构振动的控制效率在一定条件下要优于单调质阻尼器(STMD).针对大跨桥梁在紊流风作用下的抖振特点,以上海杨浦大桥为例分析了MTMD的制振机理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MTMD的频率带宽、阻尼比以及频率比对减振效率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发生风振响应时,由设置在结构上的双重调频质量阻尼器(MTMD)控制装置被动地产生一组控制力,来减小和抑制结构的风振响应。其中,MTMD的参数取值对MTMD的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文中对MTMD的频带宽度、调频质量阻尼器(TMD)个数和阻尼比等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RI=Min.Max.[DMF]特定的评判标准来评估MTMD的最优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MTM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给出了MTMD最优基本参数,对以后MTMD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涡激振动控制中的工作性能,提出运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理论进行TMD设计,提高振动控制的鲁棒性;开发了电涡流阻尼器取代传统油阻尼器作为TMD的阻尼发生装置,延长TMD的疲劳寿命.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MTMD的参数优化设计,与TMD的比较表明,MTMD在控制效率和鲁棒性方面具有更优越的综合性能.电涡流TMD在试验和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电涡流TMD在桥梁振动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得到了5种MTMD模型.基于结构受按振型——MTMD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设置这5种MTMD时结构的传递函数和动力放大系数统一表达式.于是5种MTMD的优化准则可统一定义为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基于MTMD的优化结果即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利用Wilson—θ法对一22层高层钢结构—MTMD系统进行了时程分析.分析中所用地震波分别为:EL—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波,天津地震波和上海地震波.进而评价了5种MTMD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和冲程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MTMD地震反应控制中宜优先考虑MTMD(Ⅰ)和MTMD(Ⅴ)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框架填充墙结构中的填充墙作为TMD系统中的质量块,通过在结构中布置多个填充墙TMD形成MTMD减震系统。为了研究该新型减震结构中TMD布置及连接参数的设计方法,基于结构受控振型及MTMD系统固有频率线性分布的假定,建立了填充墙MTMD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由积分变换给出了传递函数。通过传递函数分析,给出填充墙MTMD结构中TMD的连接参数的计算方法。针对优化设计目标,设计了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模型试件,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参数优化后,减震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行人动力学参数对大跨结构人致振动的影响,采用等效人体模型参数识别试验研究了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编程求解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方程,讨论了人体质量、人体刚度、人体阻尼及人行荷载等行人动力学参数对人行桥动力特性及人致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行荷载模型中人体质量可取中国男性居民平均质量66.2 kg.等效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分别取为5.15 Hz和35.62%.人行荷载作用下,人行桥一阶瞬时频率先减小后增大,一阶瞬时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阻尼的减小,瞬时阻尼比和频率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减小,但随着人体等效刚度的减小,两者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人行桥跨中均方根加速度响应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刚度的增大也相应增大,而人体等效阻尼对人行桥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较小.采用不同人行荷载模型计算的人行桥均方根加速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3倍.  相似文献   

11.
基于DDMF和ADMF的TMD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试图利用适用于单自由度结构的TMD最优参数来设计用于多自由度结构振动控制的TMD,研究了TMD动力特性对结构振型参与系数的敏感性.考虑结构的振型参与系数,导出了设置TMD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DDMF和ADMF)的解析表达式.于是TMD的优化准则定义为: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Min.Min.Max.DDMF和Min.Min.Max.ADMF).根据选择的优化准则,得到了不同结构振型参与系数的TMD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并给予评价.现在,设计者可以容易地设计用于多自由度结构振动控制的TMD.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双自由度体系鞭梢效应发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针对无阻尼和有阻尼两种情况,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绝对位移的振幅比作为鞭梢效应的表征量,系统研究了外激励频率与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之比、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质量比和刚度比、结构阻尼比四种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无阻尼体系,鞭梢效应仅与频率比有关,当频率比为1时,振幅比为无穷大;对于有阻尼体系,若结构两阶振型阻尼比相等,随着阻尼比的增大,鞭梢效应减弱,质量比和刚度比不明显影响结构的鞭梢效应;若结构两阶振型阻尼比不相等,当刚度比远大于质量比时,二阶振型阻尼比对鞭梢效应影响更明显;当刚度比小于或等于质量比时,一阶振型阻尼比对鞭梢效应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谐波激励法,提出一种适合大型复杂结构多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风振控制的快速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刚性模型风洞试验获取的风荷载时程数据计算结构在MTMD作用下的风致响应.以高度为439 m的深圳京基金融中心(KFT)的风振控制为例,计算了单调谐质量阻尼器(STMD)作用下的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了STMD固有频率、阻尼比及质量等参数对结构风致响应的影响,进而对不同形式MTMD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快速算法进行风振控制计算是正确有效的;安装在顶层的STMD可有效控制KFT的风振响应;在TMD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MTMD较STMD对结构的控制效果有所减弱,但MTMD方式仍可使结构顶部的峰值加速度响应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14.
在规则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2自由度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一步将以隔震模态为主的2自由度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双线性的单自由度隔震系统,考虑了隔震支座的双线性特性,并计入了隔震支座下部结构质量及墩柱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了隔震支座的剪切位移延性、硬化刚度比、隔震桥梁结构的质量比、隔震模态周期、墩柱周期及其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隔震桥梁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隔震支座设计参数的选取给出了合理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对悬索桥吊索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将阻尼器支架简化为弹簧振子模型,建立了吊索-阻尼器-支架系统的自由振动偏微分方程组.其次,对不连续的狄拉克函数进行近似处理,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数值离散求解,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对无量纲阻尼比曲线、可实现的最优阻尼比及其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等的影响,研究了阻尼器支架模态质量的影响,并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器支架刚度的减小,能实现的最优阻尼比减小,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也减小,会影响阻尼器效率;另外,各阶模态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不一致,不能采用统一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来设计阻尼器参数;阻尼器支架的模态质量对阻尼器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