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该区上二迭—下、中三迭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相和牙形刺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牙形刺的属种和组合,在野外及室内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各组、段的碳酸盐岩相进行了初步划分,从而阐述了牙形动物受沉积环境和岩性控制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该区牙形刺颜色变化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秦岭礼县上石炭统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该区牙形刺序列,以便进行区域划分和对比。方法依据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产出特征建立牙形刺序列。结果下加岭组的牙形刺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Idiognathoidessinuatus组合带;Idiognathodus delicates-Neognathodus bassleri-Neogondolella clarki组合带;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S.parvus-S.gracilis组合带。结论该区牙形刺序列可与中国华南的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威宁阶)对比,属于晚石炭世早期。该区牙形刺序列的建立对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北部上寒武统凤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寒武统含牙形刺地层广泛分布于中国许多省份,安徽省是其中之一,根据三叶虫和牙形刺化石组合,作者修改了前人对上寒武统地层的划分方案,建立了三个牙形刺组合带,并可与三个三叶虫化石带进行对比.(见表Ⅱ、Ⅲ) 本文描述了三个新属:原端牙形刺属(Prodistacodus gen.nov),原始齿牙形刺属(prodentatudus gen,nov.),三角形牙形刺属(Triangtdatudus gen.nov.);十个新种:四方黑尔兹牙形刺(Hertzina quadrata sp.nov.),风山箭牙形刺(Oistodus fengshanensis sp.nov.),环纹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anulatus sp.nov.),长形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longiformis sp.nov.),有齿原始齿牙形刺(prodentatudus dentatus sp.nov.),翼状原奥尼昂塔牙形刺(Prooncotodus alatus sp.nov.),钩状原奥尼昂塔牙形刺(Prooneotodus hamatus sp.nov.),舌状原镞牙形刺prosagittodontus lingulatus sp.nov.),安徽三角形牙形刺(Triangulatudus anhuiensis sp nov.),浅沟韦斯特牙形刺(Westeryaardodina incilis sp.nov.);及一新亚种:锯齿诺契匹克原牙形刺(pr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 serratus subsp.nov).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滇黔桂三省21条剖面和82个地质点中采获了牙形刺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以及其它古生物带来的大量信息,讨论了牙形刺的古生态。认为南盘江地区二迭纪牙形刺的属种组合和产出频度与沉积相的关系非常密切,并划分了三个牙形刺群落生境和一个无牙形刺的区域。为本区二迭纪沉积相的划分提供了一项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渭北地区石炭纪地层中采集的牙形刺进行了研究。经鉴定,共获得牙形刺6个属,8个种和6个未定种。其中中石炭统本溪组以Streptognathodus cf.parvus和?Idiognathodus corrugatus为代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以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为代表;中部以S.oppletus,S.elegantulus和Idiognathodus delicatus为代表;上部经与其它地区同时期的牙形刺相比,缺失了以S.elongatus和S.wabaunsensis为代表的矛形刺动物群。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南地区西藏、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志留纪海相沉积很发育,分布广泛,为研究这个时期的牙形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然而,在这些省区开展志留系牙形刺研究仅仅是最近4—5年的事。先后有王成源(1980、1981),周希云、瞿志强,鲜思远,(1981),谭雪春、董致中、秦厚德(1982),林宝玉、邱洪荣(1983)等作了志留系牙形刺报导。最近,笔者对西南地区志留系牙形刺作了进一步研究,自下而上共确定了9个牙形刺组合带及1个间隔带:(1)Panderodus gracilis-P.simplex组合带,(2)Paraspathognathodus obesus组合带,(3)A间隔带,(4)Spathogathodus paranassi-S.guizhouensis组合带,(5)Spathognathodus celloni组合带,(6)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组合带,(7)Spathognathodus sagitta组合带, (8)Polygnathnathoides siluricas组合带,(9)Spathognathous crispus组合带及(10)Spathognathous eosteinhornensis组合带,其中1—5带发育于上扬子区,5—10带发育于西藏一滇西区。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系牙形刺序列与欧美等地区的对比见表3。由于早志留世早中期有不同地方性的牙形刺动物群,因此进行大区域精确对比是困难的。从早志留世晚期至晚志留世,牙形刺动物群的地方性已减少,因此世界各地具有较相似的牙形刺序列。本文还讨论了区内牙形刺与笔石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重庆北碚地区上二迭——下三迭统牙形刺的组合,牙形动物的古生态分析,及其牙形刺颜色的变化,从而阐述了生油指标及对油气生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叠纪含牙形刺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来,中国三叠纪牙形刺地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三叠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尤其在昆仑-秦岭一线以南,此地层发育程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例如:西部珠峰地区分布在整个三叠系地层中,向东到下扬子地区,主要分布在下三叠统中。2.中国三叠纪牙形刺很丰富,已发现39属,230种,可划分成24个带。3.在奥伦尼阶,我国牙形刺根据生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盆地型(珠峰类型),(2)台地型(湖北利川类型)。  相似文献   

9.
鄂西地区的长阳组长期划归下石炭统底部,所含Siphonodella levis带被认为是杜内期最底部的牙形刺化石带之一。根据新发现的牙形刺Icroides sp.,Polygnathus brevis,腕足类Cyrtospirifer sp.Schchertella gelaohoensis,和双壳类Buchiola sp.等化石现将该组改划为上泥盆统法门阶,与湖南中部的邵东组、孟公坳组、贵州者王组、革老河组等对比。牙形刺化石Sipho-nodella levis是法门晚期—杜内早期均有分布的种。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上高七宝山龙潭组中近年发现了一些牙形刺,为确定该组中产出的蜒Gallowayinella的地质年代提供了补充依据:按照牙形刺、菊石等动物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垂直分布,笔者认为七宝山龙潭组中的Gallowayinella的时代为龙潭期。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上高七宝山龙潭组中近年发现了一些牙形刺,为确定该组中产出的Gallowayinela的地质年代提供了补充依据.按照牙形刺、菊石等动物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垂直分布,笔者认为七宝山龙潭组中的Galowayinela的时代为龙潭期  相似文献   

12.
宁镇地区奥陶系牙形刺序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宁镇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至汤山组牙形刺的组合特征及其序列。共计31属,66个种。建立了九个化石带及二个组合带。自上而下为:11.Hamarodus europaeus 带10.Amorphognathus superbus 带9.Prioniodus variabilis 带8.Pygodus anseriuns-Eoplacognathus ramosus 带7.Pygodus serrus 带6.Eoplacognathus suecicus 带5.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带4.Pariotodus originalis 带3.Oistodus multicorrugnathus-Periodon flabellum 带2.Oepikodus evae 带1.Serratognathus tangshanensis 带牙形刺性质属北大西洋生物地理区。这些化石带基本上可与我国峡区以及西欧奥陶系牙形刺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山东滕县许楼地区的晚石炭世地层,为一套华北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其中,在太原组中发育有12层石灰岩层,且都含有丰富的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通过野外地质剖面的测制,系统采集了这12层灰岩的样品,并对这些灰岩中的牙形刺动物化石,室内做了初步的分离和鉴定。其结果表明:所出现的牙形刺分子,与国内外相应层位中的面貌颇为相似,可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在渝东南地区中石炭统黄龙组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牙形刺化石,因此黄龙组必须解体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将志留系的地层新建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水江组;它是一套灰白~灰黄色细~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时见重结晶现象和角砾状;与上覆石炭系黄龙组或二叠系梁山组假整合接触,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贵州二r系及三叠系牙形刺的颜色变化。根据牙形刺颜色变化指标序列可以区分出CAI=1.5至CA I = 5等若干个等级。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CAI等值线的分布呈“X”形(参见图1—2),可以分成四个不同的CAI流区:黔东北一黔东南和黔西CAI低值区(CAI=1.5-2),黔北CAI中欣区(CAI=2,5-3.5)及黔南一黔西南CAI高值区(CAI=3.5-5)。这些区分别与镜质体反射率低涟或高值区相对应(参见图3)。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中奥陶世早期(大田坝组)两个牙形刺的演化连续体:Pygodusserrus-Pygodus anserinus和Eoplacognathus foliaceus-Eoplacognathus jian-yeensis. 根据这两个连续体,我们提出了中奥陶统的底界应置于Pygodus serrus带的底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圈闭预探决策提供科学、直观、数字化结果,以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方法地质风险分析方法、经济评价方法。结果油气勘探开发是一动态的过程,以决策为目的的评价工作也应该是动态的,应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角度来进行;以商业勘探行为决策为目的的评价应包括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两方面;根据圈闭预探阶段的特点建立了圈闭预探阶段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评价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结论地质评价是整个油气勘探评价工作的基础,而经济评价得到的反映勘探目标价值或勘探项目未来收益能力的经济评价指标对勘探决策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源于1953年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硕士学科点,1985年建立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学科点,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地质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基地。经过6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现代寻找石油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重力勘探、磁发勘探等手段找到油源,然后通过钻井等手段发现并开采石油。近几年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不断地创新与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勘探技术多样化;软、硬件设备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湘中棋梓桥组是一套以浅海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富含铅、锌、铁、锑、汞、砷等多种矿产,是湖南泥盆系的一个重要层段。其层位相当于中泥盆统吉微阶的上段,北美、西欧的牙形刺Polygnathus varcus带(俞昌民等,1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