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好坏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成岩相及其展布规律,能有效地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和深埋藏溶蚀 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在蜀南地区的中部(川中—川南过渡带)有形成成岩圈闭的条件,因而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应不局限于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是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是中国叠合盆地最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之一;中伊朗盆地第三系库姆组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四川盆地震旦系较古老,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复杂;而中伊朗盆地库姆组则时代较新,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相对简单.通过对四川盆地丁山1井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中伊朗盆地Arn 1井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的比较性研究,发现两者在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就储层而言,共性表现在均为裂缝孔隙型,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基质孔隙度较低,非均质性较强;特殊性表现在使灯影组早期储层空间保留至今和使早已致密的碳酸盐岩再次变为优质储层的作用和机理.就油气成藏而言,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均需要基本的油气地质条件,同时也均较复杂;不同的是,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的成藏过程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变迁和耦合.在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应充分引用国外碳酸盐岩的有关成果,研究碳酸盐岩的共有特征;同时,还应重视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油气藏形成演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安达曼海陆续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因此安达曼海成为东南亚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丹老盆地属于安达曼海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指导丹老盆地油气勘探,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出发,系统研究了该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并与北苏门答腊盆地进行比较,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前裂谷期、断陷期、裂陷期和弧后走滑拉分期4个时期;丹老盆地主要烃源岩为也拉组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拉廊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可能的成藏模式包括下生-上储-背斜式、下生-上储-断块式和下生-上储-生物礁滩体;盆地南部的中深层层系以及碳酸盐岩建隆是丹老盆地未来寻找油气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南美Llanos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构造沉积演化、生-储-盖条件、圈闭特征、油气田分布等分析,总结了Llanos盆地油气运聚特征及富集规律,指出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Llanos盆地是中生代弧后裂谷与新生代前陆作用共同形成的叠合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Gacheta组页岩,储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多套砂岩,已证实有油气的储盖组合有7套;该盆地油气运聚具有远距运移混源充注、断砂立体持续输导、近远灶阶梯式捕集成藏的特点,近灶优先捕集形成中深层、大中型构造油气田,远灶接替捕集形成浅层、小型复合型油气田。盆地西部发育逆掩推覆构造圈闭,数量少、规模大,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是构造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中部和东部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水动力圈闭,圈闭类型和数量多但规模小,可形成浅层小型油气田,是地层-构造、水动力-构造等复合圈闭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勘探思路、地质认识与勘探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普光气田的发现。通过对宣汉达县地区勘探历程的解剖,分析了普光地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思路的形成过程,阐述了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式等主要地质新认识,及复杂碳酸盐岩综合储层预测的技术思路。普光气田的发现,带动了川东北地区元坝、河坝及四川盆地深层勘探的发展,为“川气东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7.
有关油气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国内外石油勘探学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分类方案,并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以孔隙型油气通道为前提并已达成共识的是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侧变式、封闭式等组合类型。但对以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四川盆地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来说,这种生储盖组合分类方案是有所不及的。针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现状,应实施以储层为中心的、动态实用的生储盖分类方案,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目前油气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构造带的两个含油气区.全盆地最大的油气田--明布拉克油气田的发现,使盆地油气潜力评价价值更高,可为整个中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川东南地区深层油气地质条件,探讨该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结合静态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动态油气成藏研究,结果表明:从烃源角度,川东南地区具备了形成大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储层方面,灯影组顶部均有岩溶储层发育,且储层内可见沥青充填,说明早期确有成藏;封盖条件方面,川南至川东一带中上寒武统膏盐岩十分发育,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研究区形成的圈闭受后期构造变动发生变化,自身封存条件改变,闭合面积减小;并且该地区靠近盆地边缘,隆升幅度大,油气的再次运移和侧向逸散情况严重。在盆地内侧,灯影组在寒武系膏盐层下的构造变化较小,圈闭形成早且持续存在,古构造保持较完整,可以有效并长期聚集油气,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川东南下组合虽然勘探难度大,但毗邻拉张槽的赤水地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11.
川东地区海相地层沉积早(Z—T2),断褶构造发生晚(N—Q)。断褶构造发育程度低及隐伏构造内致密储层后生孔洞缝发育区控制气藏分布。梁平向斜内及两翼变陡部位发育众多的隐伏构造,向斜是气源区。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出隐伏断层及构造,优选了3个构造,定出4口井位供钻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关于中国古生代油气资源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分地(C—P)及中国南方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取得了共识。但对中国东北、华北、西部等地区古生界资源仍有分歧,乃至认为不具生烃性。针对上述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以烃源岩为主),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和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复合型的含油气区。新生代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性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喜马拉雅期强烈断褶上升活动,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含油气盆地形成机制及油气藏类型有很大的特殊性。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向东迁移的控制,发育了一系列北北东向的张扭性裂谷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受特提斯洋封闭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压扭性断陷盆地。前者,基岩潜山、滚动背斜、被覆背斜、底辟构造和岩性圈闭油气藏很发育;后者,隐伏的逆冲断层及其有关的背斜及地层圈闭油气藏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金华油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其产层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介壳灰岩为滨湖高能生物介壳滩相沉积。介壳灰岩层薄、致密、非均质性强,属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洞、裂缝及微孔隙和微裂缝,其多期叠加即形成了独特的被致密岩体所遮挡的具有一定体积和连通范围的相对独立的储渗体圈闭,即孔隙—裂缝系统圈闭。储集空间演化分为同生—早成岩、中成岩、晚成岩和后生四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是形成油气藏的主要阶段。储集空间发育主要受成岩后生作用、构造作用等多重因素的控制。位于生油中心上倾方向早期形成的古隆起,由于来自生油岩的压释水和烃类化合物优先选择其储集空间发育的部位,并且阻碍了孔、洞、缝中次生矿物的沉淀,使储集空间得以保存,有利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_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优质烃源岩,其成熟度相对较低(R_o=0.7%~3%),在川西南-川南地区具有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排烃效率高, 为大规模油气藏提供了烃源;多存在晚期快速隆升调整过程, 为吸附气的解吸创造了条件.页岩气藏经历了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中期深埋地腹、原油裂解气快速成藏,晚期快速隆升、脱溶气和解吸气调整成藏等过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样性特征, 发育了从非连续型到连续型完整序列的油气藏类型.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主要是指构造圈闭(以及部分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其圈闭相对独立,非连续分布, 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为主.震旦系威远气田、川东石炭系气田群及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群等具有相对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特征.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气藏介于连续型气藏与非连续型气藏之间,呈分散状或连续状分布, 圈闭类型多以复合圈闭为主,可发育有裂缝圈闭(川东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及岩性圈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型或次生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四川盆地连续型气藏应以页岩气藏为主, 但现今未有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藏的实例.四川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沉积演化、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区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天然气的活动性,及油气成藏经历了生物气、吸附气、裂解气、脱溶气和解吸气演替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应形成常规与非常规、连续型与非连续型、原生与次生油气藏的立体勘探和研究局面, 尤其应加强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油气藏特征、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二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是四川盆地的重要产气层之一。作者对33条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工作,在取得丰富牙形石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二叠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二叠系至三叠系底部的Neogondolella和Anchignathodus属的演化系列,沉积相与牙形石的关系,和根据上二叠统牙形石色变判断上三叠统油气成熟度指标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后续高效井的部署难题,在精细构造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圈闭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海量钻井资料统计分析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落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圈闭类型可分为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及与走滑断裂相关的断裂圈闭共3大类6小类;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油、气、水的分布宏观上和微观上符合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构造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高效井集中分布区,油气藏富集模式可分为圈闭内富集型、斜坡全充注型、斜坡半充注型和斜坡全漏失型四种,其中斜坡全充注型和圈闭内富集型是钻探获高效井最有利的地质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下三叠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在大部分地区却很低.在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基础上,对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类型、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的性质和分布,尤其是对中下三叠统经过多次重大构造变动后所形成的油气保存单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了5个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即绵阳—广元、南充—达县、泸州—重庆、宜昌—沙市、安庆—芜湖地区,以及9个有利的勘探地区和10个较有利的勘探地区,为我国南方油气勘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