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重庆北碚地区上二迭——下三迭统牙形刺的组合,牙形动物的古生态分析,及其牙形刺颜色的变化,从而阐述了生油指标及对油气生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滇黔桂三省21条剖面和82个地质点中采获了牙形刺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以及其它古生物带来的大量信息,讨论了牙形刺的古生态。认为南盘江地区二迭纪牙形刺的属种组合和产出频度与沉积相的关系非常密切,并划分了三个牙形刺群落生境和一个无牙形刺的区域。为本区二迭纪沉积相的划分提供了一项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普定县境内中下三迭系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岩溶十分发育。本文采用福克的结构分类对普定县三迭系碳酸盐岩进行分类,并根据碳酸盐岩的结构特点解释其沉积环境,以及根据该地区岩溶发育的特点和不同岩溶层位地下水的化学特征,阐明岩溶的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尤其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着密切关系。该地区三迭系碳酸盐岩体中的一系列较太型峰林、峰丛、溶洞及地下河等的发育均与生物异化颗粒亮晶鲒构、生物异化颗粒结构及异化颗粒生物泥晶结构等类型的碳酸盐岩有关;溶蚀孔隙、裂缝孔隙和白云石化孔隙等岩石构造。亦促进岩溶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秦岭礼县上石炭统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该区牙形刺序列,以便进行区域划分和对比。方法依据下加岭组牙形刺化石的产出特征建立牙形刺序列。结果下加岭组的牙形刺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Idiognathoidessinuatus组合带;Idiognathodus delicates-Neognathodus bassleri-Neogondolella clarki组合带;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S.parvus-S.gracilis组合带。结论该区牙形刺序列可与中国华南的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威宁阶)对比,属于晚石炭世早期。该区牙形刺序列的建立对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讨论了牙形刺化石在油气勘探上的用途。主要内容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研究牙形动物的古生态从而反映沉积环境;以牙形刺颜色变化作为碳酸盐岩有机质变质作用的新指标。利用上述资料可以指导油气田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南盘江地区二、三迭纪碳酸盐角砾岩分布广泛。据角砾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与围岩地层的组合关系,该角砾岩主要属岩屑流和浊流沉积的深水碳酸盐岩。东吴运动形成了本区多方向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台地和断槽区的岩相和地貌分异十分明显,为碳酸盐重力流发育创造了地质条件。碳酸盐角砾岩的沉积模式是当时古构造地貌环境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预制与现浇迭合形成的钢筋砼超静定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便利施工,综合经济效益好等突出优点,是一种合理的结构形式,日益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工民用建筑上。迭合式梁板的受力性能,国外已研究多年,但大都在一阶段受力情况下进行的,未能反映该结构在工程中的受力特点。近年来国内对二阶段迭合简支梁进行了系统研究,除1981年同济大学对二阶段受力迭合式框架的式验研究外,尚未见国内外有研究二阶段受力超静定结构的文献。本文研究的迭合超静定结构形式是:预制钢筋砼简支梁承受第一阶段荷载(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断裂伴生小构造和区域节理资料的系统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方法,适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了该区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期间的四期构造应力场,并得出迭加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所得看法还可用最优剪切角原理的理论计算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重庆天府一带二迭、三迭系的分界,前人认为古生物混生,属整合接触关系。笔者认为,此区二迭、三迭系表现为假整合接触关系,局部地方呈微角度不整合。假整合面七、下地层、岩性、古生物门类明显不同,未见混生现象。因此,其界线应放在长兴阶最上部一个沉积间断处。  相似文献   

10.
态迭加原理     
本文研究量子态及其描述,阐明态的概念,对微观体系可能态给予剖析,论述态迭加原理的实质性内容,並对“任何一个波函数ψ(r,t)都可以看作是各种不同动量的平面波的迭加”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临清坳陷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清坳陷东部勘探程度低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综合构造、沉积、测井等理论资料对本区的地震相、沉积相及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地震地层学的划分原则,确立了下第三系超层序及其间的三个层序六个亚层序,并对其特征作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沉积理论,把双断式盆地的沉积背景划成了五个地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数十种地震相单元。参考了古地理环境,引用了速度、岩性的解释方法研究了沉积相解释,运用测井曲线对沉积相进行了验证;用构造沉积理论分析了沙三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沙四、沙三和沙二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将二叠纪古台地沉积相分为台地中心相、台地边缘相、斜坡-槽盆相。早三叠世分为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岩槽盆相。它论述了各相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平果古台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各相带的展布,并对构造控制、沉积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台地相与槽盆相的差别及各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平果台地沉积体系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蜂期,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多参数综合方法判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和测井曲线模式 ,在取心井的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 ,建立各微相的样本库 ;然后根据取心井的测井资料 ,运用统计学结合计算机编程 ,统计各个样本井段上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建立不同微相上各参数分布模式 ;最后根据各微相上参数分布模式建立判别方程 ,利用其判别其他测井井段的沉积微相类型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将已知沉积微相的认识模式化去认识未知目标沉积微相 .在大港枣南油田研究中 ,综合运用泥质含量、单砂体厚度、砂体含泥量等参数 ,快速而准确地判别了 32 1口井 13个小层沉积微相 .实践证明 ,多参数综合方法融合了传统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识别沉积微相的优点 ,用于油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7.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滨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两大类。通过分析建立了碎屑滨岸至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内部两种沉积模式。碎屑滨岸和混积滨岸相区主要分布于塔北地区,蒸发台地相区分布于塔中4井以东地区和曲苦恰克地区,并且是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地区,其它地区则属于局限台地和半局限台地相区。最后论述了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演化。  相似文献   

19.
湘中拗陷海相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拗陷是一个以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为基底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沉积拗陷区,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的海相页岩层系,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以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湘中拗陷区域构造背景,分析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页岩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确定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发育层段。湘中拗陷的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下石炭统及中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分布在海侵体系域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下部,平面上多与凹槽台地相的发育和分布有关。最有利于泥页岩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是台地海盆相和滨海(海湾)沼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