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半叶法是德人Sachs(1883)根据叶片两半对称的特点首创的,用来测定光合作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许多测定光合作用的观代方法相继问世,但半叶法不需重大的仪器设备,能反映自然条件下植株的真实情况,故仍沿用至今,并有不断改进。但在实测应用上,还存在某些缺点,如叶面积的取样定量,部位选择,光合产物的外运等有待解决,才能提高测定效率和准确度。从1977年起我们在研究桑树的生长速率时采用半叶法,并根据树木的特点,作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枯水频率分析的研究进展,采用低定量取样,应用负二项和指数分布分别拟合低定量系列的年发生次数和量级构成混合分布,并与皮尔逊Ⅲ型(P-Ⅲ)分布进行比较.实测枯水流量系列的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分布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要优于采用年最小流量取样和P-Ⅲ分布的枯水频率分析;基于低定量取样的分布可利用更多枯水流量信息,具有更强的物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取样实训装置,气体取样实训装置包括:储气瓶(10),储气瓶(10)储存待取样气体;压力调节阀(20),与储气瓶(10)连接以调节储气瓶(10)输出的待取样气体的压力;第一压力检测设备(30),与压力调节阀(20)连接以检测压力调节阀(20)输出的待取样气体的压力;取样瓶,与第一压力检测设备(30)连接,取样瓶上设有第二压力检测设备以检测取样瓶中的取样气体的压力。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模拟取样的装置不方便操作者反复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免预处理测定水样中硫化氢浓度的快速简便方法.该法利用硫化氢的可气化、可透过气液分离膜的特征使之与复杂基底分离,基于亚甲基蓝比色法原理进行测定.自制PVC采样装置,内装显色剂(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与硫酸高铁铵的混合液),以聚四氟乙烯气液分离膜封口;将该装置投入水样中,水中的硫化氢透过分离膜扩散进入装置并与显色剂反应;20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利用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水中硫化氢的浓度,亦可通过目视比色法半定量快速检出,测定范围为0.05~10 mg(S2-)/L.本法简单、方便、低成本,省却了繁琐的预处理操作步骤,基底干扰小,可直接测定浑浊水样.本法有望发展成现场及原位的测定方法,用于低浓度硫化氢的定性和半定量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免预处理测定水样中硫化氢浓度的快速简便方法.该法利用硫化氢的可气化、可透过气液分离膜的特征使之与复杂基底分离,基于亚甲基蓝比色法原理进行测定.自制PVC采样装置,内装显色剂(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与硫酸高铁铵的混合液),以聚四氟乙烯气液分离膜封口;将该装置投入水样中,水中的硫化氢透过分离膜扩散进入装置并与显色剂反应;20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利用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水中硫化氢的浓度,亦可通过目视比色法半定量快速检出,测定范围为0.05~10 mg(S2-)/L.本法简单、方便、低成本,省却了繁琐的预处理操作步骤,基底干扰小,可直接测定浑浊水样.本法有望发展成现场及原位的测定方法,用于低浓度硫化氢的定性和半定量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6.
苯并[a]芘属强致癌物质,食物在烧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此类有害物质。国标GB/T5009.27《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采用荧光光度法和目测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苯并[a]芘,此方法存在取样量大,提取、净化、分离繁琐和测定结果重现性不太好的缺点,本文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烤肉中苯并[a]芘的方法,具有取样量少,提取、净化简单,且可直接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离测定及重现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黄小平 《科技资讯》2012,(7):181-181
本文调研了不同地区外墙材料的生产和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收集的资料对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进行产品取样,并对某样本的各种性能进行测定,以对产品性能进行实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丹参中痕量砷和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半胱氨酸做预还原剂,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丹参中砷、锑含量的方法.研究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L-半胱氨酸浓度等条件对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锑检出限分别为0.09μg/L和0.03μg/L;在取样量为1.000g时,砷、锑的检出限分别为1.13 ng/g和0.38ng/g.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植物药材及其制剂中痕量砷、锑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题于1977—1979年以冬小麦为测试材料,对比了作物养分速测“压汁法和浸提法”及其应用;又以不同硝酸盐含量为基础进行了冬小麦幼苗培养读验。在对比两类速测法的同时,对幼苗鲜样进行了常规分析法定NO_3—N,水溶性磷、钾;对苗干样进行了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结果表明NO_3—N养分速测法最有简便快速应用的意义。本题在评价两类速测方法的过程中,对压汁滤纸法测定NO_3—N的操作手续步骤做了反复试验并得到有的;义进意改另外对取样测试部位的代表性做了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拔节后采取茎基部和心叶下1—2节带叶鞘,上下两个部位同时测定,比原为上部取样或下部取样一个部位的测定结果,更能反应出植株氮素营养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此两点是本题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计算交叉口的行人服务水平,运用定性推理方法和基于类相关的连续属性离散化理论,探讨在具有高度混合和不确定性的交通环境下,建立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计算的半定量模型、确定服务水平分级标准的方法;并以北京市城市道路平交信号交叉口为例,运用所提出的半定量方法,说明了建立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行人服务水平评价系统的过程,并得出了混合环境下交叉口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计算的半定量模型以及分级标准.运用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半定量模型及其分级标准来评价指定交叉口的行人服务水平,具有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科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内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针袍斑病是湿地松上的重要病害,分析湿地松的9个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2年生针叶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湿地松针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很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对较弱,而且抗病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明显高于感病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多酚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0.9,0湿地松的1年生针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生都非常低,而且在抗与感病针叶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别,用病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林木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年在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林龄和立地条件不同的杉木人工林中采集针叶样品分析 N、P、K、Ca、Mg和S浓度以探寻杉木人工林的营养特性、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及不同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幼、壮、中龄林不同生育期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针叶N、P、K、Mg和S浓度均为生长初期最低或较低,幼林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林针叶全磷、全钾和全硫均在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镁则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达到最大值。速生期杉木针叶全钙较低,尤其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初期和末期较高或最高。杉木植株氮、磷代谢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硫代谢相互促进。钾、钙、镁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的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针过氧化物酶及其对松针褐斑病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用扫描电镜观察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5.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Ⅰ.症状和病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杉木炭疽病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普遍发生。病害主要在春季为害幼树的先年秋梢,使梢头针叶枯死或梢头枯死。感病较轻的或在较老枝条上,只引起针叶先端枯死。从感病针叶和嫩茎上经常分离到一种毛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炭疽菌,经室内和林间接种试验和再分离,证明它是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物。在因炭疽病而枯死的针叶上,常常出现一种多毛孢菌(Pestalotia)的子实体,试验证明它们多半是次生的或腐生的真菌。因不正常的生理原因引起的黄化针叶更容易感病。 关于杉木的病害,以前很少报道。近十多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大力营造杉木用材林,在低山丘陵地区也建立了许多以杉木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在这些杉木幼林中,普遍出现针叶及梢头黄化、枯死的现象,对幼树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从1974年起,我们在江西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研究。当时因为对这种病害缺乏认识,总的称它为杉木叶枯病。经过两年的探索以后,弄清了杉木叶枯病实际上包括3种主要的病害,即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和杉木炭疽病。前两种病害的情况已有报道。本文将叙述我们对杉木炭疽病的研究结果。试验工作主要是在江西省进贤县北岭林场进行的,同时也到江西北部地区10余个县市的近20个场圃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多梳经编机复合针的运动组成,将工艺上对梳栉的摆动要求叠加到复合针原有的运动要求上,构成了多梳经编机复合针的运动——摆动、槽针上下运动和针芯与槽针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了一般多梳经编机复合针运动机构的结构和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山松松针挥发性成分,并与马尾松松针对比,以期为黄山松松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黄山松、马尾松松针的挥发性成分,并对两者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黄山松和马尾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59种和42种化合物。两种松针中含有共有成分36种,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0.26%(黄山松)和96.09%(马尾松)。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α-蒎烯,黄山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24.08%,马尾松松针中α-蒎烯含量(质量分数)为36.25%。黄山松松针中鉴定出23种独有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伞花烃(5.67%)。【结论】两种松针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 黄山松松针含有更多种类的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杉木炭疽病与针叶中几种生化物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历年发病与不发病的杉木群体间针叶生化物质量值存在着差异。不发病的健康杉木具有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比活性、低的N、P含量及高的K和纤维素含素。炭疽病菌侵入当年新梢在发病盛期不发病,可能此时正值新梢生长盛期,寄主抗病性强之故。翌年,历年病株先年秋梢顶端表现出炭疽病症状,与还原糖含量高有利于病菌打破潜伏浸染状态,且由于该部位针叶维生素含量低也有利于病菌扩展从而导致寄主发病。随着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19.
选取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作为采样点,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松针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进行了研究,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表面清洗和不清洗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对一年生松针样本进行清洗和不进行清洗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HCB和HCH:的残留量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较小;DDTs浓度较高,各点变异较大,部分公园松针中富集的DDTs有三氯杀螨醇输人的贡献特征.北京公园松针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降低较多,但DDTs有较高的残留,HCB的残留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灯蕊绒割绒工艺,针对一般工厂割绒过程中存在的跳针、戳洞次数多,导针易折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保证了割绒质量,成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