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恐龙“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这种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2.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1月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奇云 《科学之友》2005,(3):30-31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群“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在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6,(2):5-5
科学家以往认为,在恐龙统治时代,恐龙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而那时的哺乳动物体型矮小,在恐龙面前不堪一击。然而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在 6500万年前,有些哺乳动物的体型已相当大,其中有些甚至还能捕食恐龙的幼体。  相似文献   

7.
2.5亿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毁灭了三叶虫等物种,开辟了恐龙时代;6500万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则将恐龙家族送入历史,为哺乳动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科学家利用寻找到的化石证据和地质证据诠释生命进化的重大意义,并帮助找出科学大厦中的那些不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筱薇 《科学》2007,59(1):42-42
[本刊讯]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报道了一件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该化石证明.至少在1、25亿年前.继翼龙和鸟类之后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这是已知最早的会飞的哺乳动物.也是迄今唯一与恐龙同时代的飞行哺乳动物。这一发现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此前最早的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  相似文献   

9.
10年前,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发掘出一只巨蛙的75块化石碎片。如今,他们终于复原了这只巨蛙的原貌,并测定它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科学家说,这很可能是迄今已知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的蛙,其身高达41厘米,体重达4500克。这种蛙之所以被戏称为“地狱魔蛙”,除了因为其体型庞大之外,还因为其性情凶猛,敢吃恐龙仔。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称发现恐龙的DNA美国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发现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恐龙遣传物质一DNA,是从美国西部犹他州深煤矿中发现的骨块中提取出来的。科学家以前曾经试图从恐龙骨骼中提取DNA,但是这种古代骨骼已变成化石而DNA已经消失。但是犹他州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1.
透视恐龙蛋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生代的一类爬行动物,其多姿多彩的生命在地球上共延续了长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恐龙家族蒙难,从此它们便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推测有许多,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既合乎情理又不违背科学道理的解释成为破译恐龙灭绝这一世界之谜的神奇密码。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声称要从发现的恐龙蛋里进行若干项科学信息的提取。那么,作为恐龙遗物化石的恐龙蛋,其中神秘莫测的世界里究竟能向世人展示出什么魅力?下面,从人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尤卡坦半岛陨星撞击事件早于恐龙灭绝30万年前就发生了,根本不能构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自从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相信它就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并相信这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3.
与恐龙同行     
在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博尔特所著《灭绝》一书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大灭绝真的会来吗? 2.5亿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毁灭了三叶虫等物种,开辟了恐龙时代;6500年前的又一次大灭绝则把恐龙家族送入了历史,为哺乳动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时至今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身上发生的变化,与在恐龙身上发生的事件有着相似之处,而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加速了现存物种的灭绝“第六次大灭绝的到来”将不再是危言耸听的预测,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大灭绝的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  相似文献   

14.
青云 《科学之友》2005,(9):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暴龙化石的难题2003年下半年,由美国蒙大拿州洛矶山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尼尔带领,在一处大约为7000万年前古地质沙…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找到了新证据,证明2.5亿年前恐龙的诞生与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有关。  相似文献   

16.
, 《大自然探索》2012,(12):7-7
通过检测化石,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生活在2亿年前,有着吸血鬼式的尖牙和直立刚毛的小型奔跑型恐龙。它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小恐龙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所在地,这次事件在恐龙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19.
这幅艺术效果冈描绘了一种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巨型素食性恐龙(图中左一及左二)。最近,科学家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发掘出了这种身高相当于四层楼房的庞然大物的骨架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鱼、鳄鱼形爬行动物、翼龙、镰刀龙(一种爪子像镰刀一样锋利的肉食性恐龙)及大量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20.
曾经称霸于地球的恐龙留给现代人诸多迷幻,引发人们各种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看到科学家出土的恐龙化石骨架时会很震撼.如果再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复原像.就会增加视觉感受,立体地了解认识恐龙。在中国古动物馆里有原巴克龙、许氏禄丰龙和苏氏巧龙等十余件新近完成的生态复原恐龙,陈列在化石骨架的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