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码头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的专题研究中,应用日本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仿真模型;根据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特性,给出了超大型船舶靠离泊操纵中所需拖轮数量、配备要求和具体的助操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3×105 t级超大型油轮靠离泊操纵中拖轮的应用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为超大型船舶在靠离泊过程中拖轮的协调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船舶自动靠离泊系统方案及其混合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靠离泊操纵是船舶航行过程中最精细最困难但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船舶大型化和船员数量的越来越少,使得船舶靠离泊的操作比以往更加困难和复杂,因此船舶自动靠离泊已成为船舶运动控制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水面船舶又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不完全驱动的非线性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策略不能满足要求.基于RTK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给出了船舶自动靠离泊智能系统方案,同时指出了当前船舶运动非线性控制研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种基于逻辑的混合控制策略在船舶自动靠离泊控制设计中的应用.所得结果对船舶自动靠离泊系统的进一步研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港口通航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港口水域的特点,将船舶在港口的航行过程划分为航道航行和靠离泊两个阶段;提出了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港口通航安全评估的一般步骤:确定评估要求,制作电子海图,模拟外界环境,选择及检验船型,实施模拟方案,分析试验结果;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简要概述了操纵模拟器在通航安全评估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长能否自行安全操纵船舶靠离码头问题,通过研究有关船舶靠离泊操纵安全资料,分析影响靠离泊安全的各种因素,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判模型,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合理性,用于指导船长对船舶安全靠离泊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侧推器协助船舶靠离泊操纵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一种港内运用侧推器协助靠离泊操纵的数学模型.模型吸取日本MMG分离建模的思想,以船、桨、舵单独性能为基础,并考虑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考虑到靠离泊的船舶运动为低速、大漂角的特点,对作用于船体上流体力及桨、舵力都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将侧推器数学模型应用到该模型中,并运用MATLAB语言以某集装箱船为例进行了模拟仿真.经有关船长验证,仿真计算结果基本满足工程要求,可为完善船舶操纵模拟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船舶能否安全地靠离码头,是大多船员所关心的问题。船舶能否顺利地完成靠离泊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本航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一个转折点。在靠离泊过程中,船长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就船长在靠离泊前需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及靠离泊中使用的相关操作技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船舶模块化建造是一种降本增效,缩短建造周期的现代船舶建造方法,备受国内外造船界关注。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模块化建造形势,分析了目前国内模块化造船中舾装模块化程度低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以40 000吨级散货船为载体,进行模块化设计建造,对建造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低速域船体流体动力的实用估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芳村给出的低速域船体流体动力的简单计算模型,在收集了10多艘船舶斜航水动力系数试验数据的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由船型参数求 速域船 流体动力的实用估算方法,为研制开发造离泊船舶操纵模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船舶操纵模拟器中船舶碰岸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船舶操纵数学模型上,给出船舶坐标系,码头坐标系,及世界坐标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着重论述操纵模拟 中所采用的碰岸检测模型,该模型在模拟船舶靠离码头时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翼助航船舶,考虑到风翼侧推力会增加船舶阻力,结合风翼作用力和船舶空气阻力,对能够为风翼助航船舶提供最大助推作用的风翼攻角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采用分离型数学建模(MMG)方法建立某6万t散货船的风翼助航船舶运动模型,并采用变参数PID自动舵对船舶航向进行控制;结合风翼空气动力特性和裸船体空气阻力特性,进一步对二者合作用力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不同风况下二者合力对船舶稳态航速变化的影响,得到最佳风翼攻角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