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概述了关于知识自由的争论,阐述了在知识自由与图书馆教育职能关系问题上的认识误区,指出保障公民知识自由是实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信息量和用户数均规模庞大的网络知识共享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理想的选择,但是仅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知识共享系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文中将对等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网络知识共享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模型.模型本着平等、协作、分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并利用对等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一种网络化学习的概念框架——知识空间.在此框架的指导下.设计开发的网络学习应用工具和系统在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有效地对学习进程进行导控,实现自由和控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接受信息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知识接受理论不仅没能形成严格的形式化体系,而且会导致悖论,阻碍人类的认知发展。为此,以开放的知识接受规则为依据,构造了一个可接受逻辑系统。可接受逻辑打破了僵化的可接受原则,提出了除逻辑矛盾之外一切皆有可能的知识接受原则,有益于人们以一种开放自由的思想状态进行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5.
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是当今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他的成功、兴起与别人完全不同;微软的产品是软盘及其中包含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广泛推用,打开了电脑应用的大门。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化产业。他的典范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篇知识创新文章中说:美国高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地创新、设计新产品,并赋予新产品以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新功能、新特性;我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新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能够保障竞争力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6.
社交性软件平台上进行隐性知识攫取,它是否影响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隐性知识转移效果,是该问题研究的关键.文章研究在社交性平台下将企业已有知识作为已标注的专业领域知识,通过它引领员工学习并给出评述性标注,形成新知识(隐性知识).新知识再次归集到企业知识库中,继续被循环标注使企业知识集不断创新和积累.研究中为了提高自由标注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效率,设计基于企业专业知识为集合划分的集合中心半聚类算法,其在每项评价函数上的数据比传统算法都优秀.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互补视角,将委托-代理分析引入到产学研合作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问题研究当中,探究影响产学研合作活动行为选择的主要激励因素,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以增强合作活动中对互补性知识提供方的激励强度与自由程度。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文艺知识与文艺实践逐渐发生场域上的分裂。文艺知识重视理论与理性,是哲学领域的话语产物;文艺实践聚焦于自由与自律,是政治领域的话语产物。从哲学―美学―政治的文艺场域演进史来看,二者之间的分裂本质上为现代性问题,即于内在逻辑层面为作为主体人的理性认识与知识结构的互相作用,于外在逻辑层面为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互相矛盾。在以现代性进程为客观历史的依据中考察这两层逻辑关系,可知文艺知识场域在生产理性知识权力的同时,为文艺实践创造了合法性条件,而文艺实践场域在反对文艺知识场域的制度化的同时,亦继承了文艺知识场域的知识结构。文艺实践场域对知识场域及其自身的反抗与超越,不仅体现了文艺界内部的审美话语逻辑,而且反映了连续与断裂相互交织的现代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是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更能在知识溢出和集群创新及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作用。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可得性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知识转化传播机制的概念性模型,并在知识所有者意愿性或非意愿性交流知识的基础上,区分了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模式,提出了人际之间、业际之间和国际之间3个层面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指出组织应该充分利用知识的可得属性实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梁灿兴先生在《可获得性论的文献及相关概念》和《可获得性论的知识自由和知识共享阐释——重新定义可获得性论》两篇文章中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给出不同的答案,认为这本身就是自我否定,“是可获得性”不能成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同时,知识单元也不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范围,因而这种预测脱离图书馆实际。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西游记》生长于独特的思想文化土壤,作品的整体文本结构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即人类审视自身本性的反思意识,个人成长历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努力寻求超越外在限制、克服自身弱点、追求无限自由的人生理想和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到十九号房间》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哈耶克认为,经济自由是目的性意义与工具性意义的统一。政府对市场结果正义的过多关注会摧毁自由市场经济本身。唯有建立有限政府、彰显个人权利、拓展个人自由才能促成善的经济的形成。诚然,哈耶克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先天的缺陷但不乏智慧的光芒,对思考中国政府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于出任大学教职与做学问的态度,以及他最后又逃离大学体制的原因,构成了有关鲁迅大学讲席经历的几个问题。概而言之,行走在人生“歧路”与“穷途”的鲁迅,是几代知识分子“走异路逃异地”的一个缩影,他在大学讲堂几进几出的经历,其实也转化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构知识库是秉承知识自由理念而设计和创造的一种开放存取的数字化知识产品,对于高校机构知识库来讲,只有在平台打造、内容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达到促进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战国纷争的形势为统一的专制政权所取代,士人在功名追求中渐渐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也就日渐失去自己作为知识群体而存在于社会的主体自由,士人由此而落入功名追求与个体人格的矛盾和困惑之中.生活在汉代的士人是最早感受到这种矛盾与困惑的士人.汉代士人对屈骚的评论,就反映了他们所面对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是一对矛盾体,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有图书馆界的专家提出此问题。美国是一个主张人权平等的国家,图书馆员将读者分等级借阅图书,严重违背了人权平等,教育平等的法则,美国图书馆员就从平衡馆藏入手,保持中立原则,让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都有读者借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生活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中,他关注土耳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民主自由问题上坚守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帕慕克重视传统文化,但又不拘泥于一味的泥古,而是主张在坚守土耳其文化灵魂的基础上积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呐喊》《彷徨》中,"鲁镇"、"未庄"、"S城"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为原型建构起来的一个充满浓郁的浙东水乡色彩的文学世界。鲁迅一方面揭示了闰土、阿Q、祥林嫂等越地底层农民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另一方面也力图去发掘他们追求解放的精神力量,从而开启与贯通了我们民族走向解放与新生的可能。由狂人、疯子、魏连殳等组成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狂人"形象谱系凸显了越地异端知识分子谱系的镜像。他们争取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冲动延续了越地异端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同时又贯通了与底层民众的精神联系。他们致力于整个民族的觉醒与解放的愿望使他们在绝望中抗战而更加坚韧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