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庆气田多年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钻探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井的钻井技术,气井机械钻速已达到6米/小时,但是钻具失效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机械钻速提高的幅度越来越小。近三年来在77口天然气井施工中试验和应用了复合钻井技术提高了机械钻速、减少钻具失效、缩短钻井周期,复合钻井技术成为长庆气田钻井技术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研,对延长油田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施工设备、钻井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对钻井方式、钻具组合、钻井参数等进行优选,采用复合钻井技术,以期提高延长油田的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益。并通过对钻头钻具结构、影响因素等参数分析,提出适合延长油田的最优参数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浅谈复合钻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明 《科技资讯》2011,(24):112-112
复合钻井技术是采用滑动导向钻具组合进行钻井,可适时变更定向和开动转盘两种工况,连续完成定向造斜、绕障、增斜、稳斜、降斜及扭方位操作,而不用起钻变更钻具组合,就能快速钻出高质量的井眼轨迹,从而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和精度。本论文从复合钻井技术特点出发,结合复合钻井技术在我国安塞油田和长庆油气田的应用现状,认为:(1)复合钻井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明显提高了机械钻井速度,采用复合钻井技术,可以使得轨迹控制简化,保证井眼轨迹圆滑,保障井身质量;(2)复合钻井技术能有效控制井斜,并提高井眼控制精度,实现连续控制井眼轨迹。  相似文献   

4.
复合钻井技术在油气田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复合钻井技术的含义,接着针对我国多个油气田的复合钻井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塔木察格区块地质结构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易斜地层为大漠拐河组合南屯组。运用有限元法对底部钻具组合进行了屈曲分析和优化。实践表明在易斜地层实施复合钻井技术,防斜、打快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欠平衡水平井技术开发松南深层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长深井区长深平1井为例介绍了松南长岭1号气田地质简况、钻井完井施工难点、欠平衡水平井钻井剖面优化设计、钻头优选、抗高温欠平衡钻井完井液、欠平衡水平井压力控制技术和完井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袁赞兵 《科技信息》2012,(27):500-501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全球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使得石油钻井在技术、成本及环保等各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技术难题,需要仔细的规划、研究并予以解决。旋转钻井自从20世纪初开始应用至今,它仍是油气工业一种最主要的钻井方法。纵观旋转钻井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和装备上取得了明显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了PDC钻头,这是钻井领域一个明显的进步标志;进入80年代,相继出现了随钻测量仪器、可控井下马达以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等;展望未来,由于石油工业上对效益目标的追求以及人类对"健康、安全、环境"更高目标的追求,目前,PDC+螺杆钻具的复合钻井模式在钻井技术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生军  刘伟  李丽  潘登雷  王超 《科技信息》2013,(10):425-426
复合钻井技术是转盘和井下动力钻具同时驱动钻头钻进的一种工作方式,是川东北地区海相地层提速的关键技术,现已形成较完善的钻井工艺配套体系。本文针对BY海相地层中复合钻井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针对不能实施良好提速手段的井段,根据所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和可钻性情况,开展复合钻井技术试验和参数优化,现场施工效果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钻速。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井钻具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喜 《甘肃科技》2009,25(7):64-65
天然气井的钻具失效已逐渐成为制约钻井速度的突出矛盾,为彻底搞清楚钻具失效问题,对天然气井钻具失效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结构的钻具组合试验,相应有了一定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对钻具失效的分析和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套管开窗侧钻井是调整老油田开发层系、挖掘开发死油区和事故井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探索PDC钻头应用于侧钻井,对于解决单牙轮钻头机械钻速低、井眼缩小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侧钻井的机械钻速,意义十分重大。通过现场十口井的钻井实践,在PDC应用条件优选、复合钻进、定向、安全保障措施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套管钻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钻井技术,它能在一个钻进过程中同时完成钻井、下套管与固井作业。利用套管给钻头传递机械能和液压能。,这项技术是利用顶驱实现套管的旋转,并且仍然利用常规钻井中使用的钻头,随钻测井录井等工具和一些套管钻井专用的工具实现钻井,并能使用电缆起下钻具。介绍一些套管钻井中使用到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它和常规钻井相比较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胜利油田废弃钻井泥浆浸出液COD值高的特点,以水泥、粉煤灰、添加剂A、添加剂B组成的复合固化剂,对废弃泥浆进行固化处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几种固化剂在处理废弃钻井泥浆中的最佳配比,其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泥10%、粉煤灰20%、添加剂A 3%、添加剂B 0.5%。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固化剂使用后可将泥浆浸出液的COD值从896.84 mg/L降低至72.35 mg/L。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存在陆相地层可钻性差、高陡构造井斜严重,地层岩性变化大、压力系统复杂、易塌、易漏,“高压、高产、高含硫”勘探风险大等世界级钻井技术难题,造成的钻井复杂情况多、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围绕“钻井提速”这一主线,以开发与应用新工艺、新工具提高南方复杂深井钻井速度为目的,从气体钻井和垂直钻井设备引进配套和研发入手,结合已有的欠平衡钻井技术、控压降密度钻井与复合钻井技术,综合应用多种钻井技术全面提高川东北复杂深井钻井速度及井身质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单项技术试验和综合技术集成,形成了适应川东北地区地层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各油田钻井技术,取得可喜成绩,为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及开发新的活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地震钻井关键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钻井的参数进行了合理选择,阐述了地震钻井方法,对工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导向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在胜利油田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推广的300余口井初步统计节约成本上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施工中,导向钻井系统在斜井段和水平段的施工中均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对导向钻井技术研究和指导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水平井段导向钻井进行了探索,应用加权残值法编制了导向钻具受力分析软件并着重对复合钻进增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单弯单稳型导向钻具导向钻进水平段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化学弱极化测试原理开发出一种天然气井腐蚀监测系统,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符合电化学测试要求,测试精度高,可靠性和数据重现性好,能有效监测腐蚀变化的动态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油气钻井技术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油气钻井的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及多学科的交叉特点进行了阐述,指明了旋转钻井的发展趋势与内在动力,并对21世纪油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高压高温钻井、深井超深井钻井、特殊工艺钻井及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钻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地层具有埋藏深、岩石抗压强度高、可钻性差等特点,导致复杂情况多、钻井周期长,单井平均钻井周期335 d,深部地层平均机械钻速在2 m/h以下,提高机械钻速是南缘深部地层钻井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挑战。针对南缘深部地层复杂条件,建立井口载荷与钻头载荷之间的关系,分析螺杆钻具输出特性,推导复合钻井机械比能模型。以HT1井五开ϕ190.5 mm井段实钻数据为基础,针对不同地层分析南缘深部地层机械比能与机械钻速之间的关系,优选钻井方式,确定合理的钻井参数范围。机械比能分析表明,连木沁组对转速不敏感,推荐采用常规钻井方式并适当增加钻压;胜金口组和呼图壁河组推荐采用复合钻井,适当提高钻压;清水河组和喀拉扎组扭冲提速效果不明显,建议尝试新型提速工具,考虑尝试高钻压、适当转速的参数组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南缘深部地层提高钻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志成 《科技信息》2009,(27):26-27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描述天然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常微分方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井筒温度分布的解析解,显示井筒温度分布服从指数函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井筒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天然气流量,反映了井筒内流动和传热特征。应用本模型可得到不同天然气流量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白豹油田的开发,钻井步伐逐年加快,但是由于该油田地层可钻性差,富县含有高研磨性石英砂岩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速度。自2006年钻井提速以来,经过技术探索,逐步完善、成熟白豹钻井特色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配套、扩大应用,使得油田钻井速度连续4年大幅度提高。找到了制约钻井提速的技术瓶颈。本文着重总结近4年的技术实践,全面介绍具有白豹特色的快速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