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新知     
人类首次从太空探测到深海现象最近,中美科学家借助太空卫星上的星载传感器,探测到800多米水下的超咸涡旋——“地中海涡”,从而开创了从太空探测深层海洋现象的先例。“地中海涡”是一种高温高盐的水下涡旋,出现在大西洋西班牙、葡萄牙沿岸深度超过800米的水下。这种涡旋的出现有助于推动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和发展。38欧洲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过去不为人知的大气污染源——亚硝酸气体。在阳光充足时,这种气体会使大气层底部臭氧增多,导致城市上空产生有害烟雾,刺激人类的眼睛以及呼吸道。新大气污染源科学家发现森林一直被认为是遏制全球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登陆火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纷纷启动了太空探测计划。在这场太空探测的热潮中,我国也在向太空步步逼近。作为我国太空研究的重镇,哈工大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马杰 《科学世界》2006,(2):68-68
寻找能制取氧的富矿地点,作为候选的未来周面基地 为建设未来的月球表面基地,美国宇航局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月球进行了探测。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距地球100亿光年的星系。这是为了载人航天探测首次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月球进行观测.以查明能成为氧气供给源的矿物分布情况,确定作为月面基地的候选地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国:“激光扫帚”美国太空总署准备试验一种”激光扫帚”,专门清除国际太空站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科学家表示,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对太空站和太空人构成了新的威胁,虽然太空站已有仪器应付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地面控制人员也能探测直径10厘米以上的太空物体,并及早发出警报让太空站闪避,但对于直径1~10厘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则没有对策。“激光扫帚”正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飞机尾涡的有效检测,提高机场跑道利用率,减少飞机延误,本文以尾涡物理模型为基础,分析尾涡的环量和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并结合尾涡的下沉及消散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回波的动态尾涡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即利用激光雷达回波数据提取尾涡流场的速度包络,解算出尾涡径向速度分布,并根据其反演出涡核位置及尾涡环量。采用仿真的动态尾涡流场激光雷达探测回波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太空是20世纪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至今已有50年,在这期间人类以地球探测为主,包括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在内的空间探测活动从未停止过。文章回顾了中国和国际航天50年空间探测的历史,总结了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分析了空间探测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业界当前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未来中国空间探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2019年临近空间科学技术热点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2019年临近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热点:在临近空间原位进行科学探测的高空科学气球扮演了主角;其他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平台技术研究与试验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多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已经装备部队;太空旅游商业公司维珍银河上市,商业化的太空旅游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涡动加热消雾的试验。利用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装成消雾装置,采用多点探测设备对消雾装置的温度、湿度和气流作用场进行了性能测试,首次取得了涡喷发动机消雾装置在单台、双台和多台组合情况下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单台涡喷发动机作用场分布以及与实际测试数据的对比情况和消雾效果,并给出了涡喷发动机消雾装置在单台、双台和多台组合情况下的分布曲线。最后结合一次野外消雾作业检验,给出涡喷发动机实际消雾效果及其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太空制造技术被世界各航天强国公认为是人类提升地外活动能力、开展深空探索任务的战略性关键技术之一,因而其也已成为世界主要航天强国最活跃的科学与应用前沿之一.空间站运营、月球基地建设、深空探测等任务对太空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太空特有的长时微重力、强辐照、高真空等环境特点给太空制造技术带来了新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同时,太空任务中的特殊应用场景对制造精度、制造装置的功耗和尺寸及智能化等提出的要求也面临着技术挑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太空制造的主要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基于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陶瓷、生物等材料的太空制造技术发展,讨论了未来太空制造技术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趋势,为我国太空制造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