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应用不同PID参数对各种控制对象进行在碍实验,观察分析其结果,总结出用波形法进行PID参数自整定的专家系统。系统具有预整定、自整定和自动起动功能,使过程在起动、设定值改变以及过程扰动情况下,根据性能指标要求在线整定PID参数,控制性能保持在较优状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次性整定的控制参数很难确保伺服控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探讨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模糊优化及其参数自整定.分析了参数调整的模糊性,研究了控制参数的整定原则及其自整定机理,基于动态特征提出了评价函数,讨论了奖惩函数与奖惩自学习算法,设计了参数自整定的伺服控制系统结构.系统仿真实验与实际工程运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可将系统精度稳定地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可满足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的工况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温度系统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温度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构造生化分析仪,首先必须要建立温度系统模型。然后通过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方法对温度系统进行控制,最后给出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峰 《科技信息》2012,(17):26-27
将神经网络和PID参数的整定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的PID参数整定方法,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权值调整寻找最优的PID参数。该方法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RTD A控制器的参数调节难度,增强其实用性,分析了RTD A控制器中需要整定的4个参数,即系统鲁棒性θR、设定值跟踪θT、干扰抑制θD和全局收敛性θA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θT和θA在一定范围内取定值时,对系统控制结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θR和θD的整定则能够改善系统模型失配和未知扰动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器参数θR和θD的在线自整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控制器参数的模糊控制规则,然后,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实现了参数θR和θD的在线模糊自整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手工设定参数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参数在线模糊自整定方法能够简化参数的整定步骤,提高RTD A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抗扰控制器参数较多、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控制系统性能评价的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通过闭环系统的扰动-输出传函求解基准函数,对决定自抗扰控制器性能的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整定方法简单易行,在满足系统性能最优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ADRC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过程中的二阶时滞系统,依据衰减频率特性法,得出了PID参数的整定公式,为实现自整定PID控制器打下了理论基础和成功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自整定 PID控制器控制低压加热器的水位 .利用 ZN法确定 PID参数的初始值 ,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对 PID参数进行在线自整定 ,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鉴于叶片检测系统对运动控制系统高精度的要求,分析叶片检测系统的运动控制方式。基于IMAC400控制卡研究其PID参数调整原理,设计fuzzy logic的PID自整定算法,比较传统PID与模糊自整定PID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抛物线响应中,常规PID控制的最大跟随误差为-8.602 9,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最大跟随误差为-8.492 2。模糊自整定PID技术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均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及控制算法。针对控制对象的不确定性,采用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控制速度快、稳定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混合驱动可控机构速度特性的参数进行了分类:结构参数、可调参数、可控参数;得到了不同参数对机构速度输出特性的影响趋势,找出了其中的敏感参数。利用这些结论对混合驱动可控机构进行综合时,可大大减少优化设计的盲目性;提高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温度敏感元件提出一种优化设计计算方法,建立了硅温敏二级管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复合形法对硅温二级管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结构参数、材料参数的变化对其主要电学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杰  张慧  李爱纯  高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463-15469
变截面悬臂空心柱是一类在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特殊结构。为了研究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通过准静态极限分析与冲击动力学理论,对其在等厚度与变厚度两种情形下的冲击响应展开研究。定义了荷载位置参数与塑性铰位置参数,并根据荷载位置参数给出了塑性铰位置的判定条件。利用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推导了悬臂端加速度的表达式以及塑性铰位置参数的控制方程。根据分布惯性力与剪力的微分关系以及剪力与弯矩的微分关系分别推导了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分析了荷载位置参数对塑性铰位置参数与悬臂端加速度的影响,以及塑性铰位置参数对悬臂端加速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悬臂端加速度与塑性铰位置参数的本文解与数值解吻合良好;塑性铰位置参数随荷载位置参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二者关系几乎呈线性;悬臂端加速度随荷载位置参数、塑性铰位置参数的增大而减小。可见当冲击荷载明显超过固定端的静态极限荷载,且荷载位置参数小于临界荷载位置参数时,变截面悬壁空心柱将在柱中产生塑性铰。因此,出于结构可靠性考虑,工程中应对此类问题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赵利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2):2691-2696
针对裁剪叶片曲面参数和实际边界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映射方法。通过对叶片曲面进行重新参数化,使一个规范化参数域与裁剪叶片实际边界相匹配,并在规范化参数域上规划刀具轨迹。同时利用规范化参数域生成等参数线,并按照弦公差方法在等参数线上规划测量点。最后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物,返回实际测量点与理论点进行比对,得出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参数表以及模块化编程在中药发药机PLC控制程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基于S7-200 PLC编程控制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发药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参数表以及模块化编程在中药发药机PLC控制程序中的应用.参数表是指将大量参数以表的方式存储到PLC的变量存储器中,在PLC功能模块中通过指针引用来实现对参数表的访问.只读参数表也称为静态参数表,可以通过程序修改参数值的称为动态参数表.经实验证明,参数表以及模块化编程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参数初始化过程,并使得PLC控制程序逻辑结构清晰,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6.
初始对准技术是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系统技术之一,而系泊状态下船用惯导系统由于受到外部干扰会导致初始对准精度降低.该文以设计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初始对准网络参数为目标,分析了惯导对准回路网络参数的设计方法,进而开发了能自动完成初始对准网络参数设计及验证的系统软件,并通过实例设计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软件能根据对准参数的设计要求,能自动完成对准网络参数的设计及验证.  相似文献   

17.
四维L.C振子的超混沌系统的参数辩识与同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系统参数不匹配下的两个超混沌系统间的同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参数辩识方法和参数补偿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参数辩识方法并结合参数补偿,可以实现参数不匹配下两个L.C振子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相似文献   

18.
在特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械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特征的参数化模型及参数化思想.介绍了参数化的特征建模技术,并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对基于特征的机械参数化设计进行了数据结构分析,建立了特征类的理论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双边定时截尾样本下,用极大似然法求Pareto分布中形状参数的估计,由于似然方程较复杂,无法得到参数的显式表达式,但是可以证明极大似然估计是唯一存在的. 由于EM算法是处理缺损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利用该算法来求参数的估计问题.用EM算法得到了形状参数估计的迭代式,借助Louis遗失信息原则得到了估计的渐近方差,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得到了形状参数的近似置信区间.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形状参数的EM估计收敛到其极大似然估计.实例给出了不同样本下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20.
约束UKF初始参数对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约束UKF初始参数对模型参数识别的影响规律,针对Bouc-Wen模型给出基于约束UKF在线参数识别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初始状态估计均值与协方差、过程噪声协方差、观测噪声协方差等滤波器初始参数对模型参数识别精度与收敛速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在无模型误差的情况下,约束UKF对初始参数的设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适当地增大初始状态估计协方差,减小过程噪声,采用真实系统观测噪声协方差以及减小初始参数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可以有效提高参数识别收敛速度和精度.该研究为基于约束UKF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在线参数识别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