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2004年ASTER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GPS野外调研和G IS软件支持下,对贵州省瓮安县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ASTER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影像相比能为对地观测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源,能较好地满足1∶5万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撒拉溪示范区和花江示范区2016年的12个月份的SAR数据后向散射系数,构建时间序列,进行石漠化信息的提取,同时利用雷达遥感影像和光学遥感影像融合的方法进行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等级的确定,并选取野外实地验证的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光学遥感提取方法,在石漠化地物界定和石漠化强度定级上更加准确和有效.在喀斯特高原山地轻—中度石漠化区,其精度分别提高7.69%和5.99%;在喀斯特高原山地中—强度石漠化区,其精度分别提高9.41%和5.39%.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岩溶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因素。石漠化造成土地资源丧失、生态系统退化。近年来对于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取得明显的效用。但是对于石漠化治理区域的监测目前大多处于人工调查的阶段,不能快速的做出评价、管理及决策,急需改用监测方式,提高效率。本文以普安县地泗河流域为研究样区,应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进行监测。应用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及人机交互解译提取研究区域的工程建设信息。并结合GPS现场验证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进行监测,有较大的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Landsat-7 SLC-OFF遥感影像为石漠化指数提取的源数据,研究条带缺失区、云覆盖区、阴影区等数据"缺失"区的修复,分析2015年恩施市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分布,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决策参考.获取数据"缺失"区的位置和范围,以4、5波段为数据源提取石漠化指数,将石漠化指数分为训练和验证两部分;由训练数据对"缺失"区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构建石漠化指数分布全图,并将石漠化指数转变为基岩裸露率,完成石漠化等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遥感影像中数据"缺失"区面积为1503.8290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860 8%;半变异函数为指数模型,变程36 km,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74.844 7%,石漠化指数呈中等空间自相关,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850. 531 5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27.2673 km~2,重度石漠化面积0.2232km~2,石漠化的总面积为878.0220km~2,占国土面积的22.1053%;若不对云覆盖区、阴影覆盖区的数据进行修复,对石漠化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为此得出结论:在恩施市石漠化的影响因素中,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并存,石漠化以轻度为主,若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石漠化,对数据"缺失"区的修复是必要的,地统计学中的克里格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研究的基础。利用遥感(RS)技术可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以沿河县为分析样区,沿河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县,常年多云多雾,给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带来较大难度。研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工作平台,利用近年ASTER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层提取特征波段的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沿河县土地利用进行了遥感分类解译。分类结果表明,多云背景下的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取土地信息,达到较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最佳波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的提取为目的,选定武汉市江夏区的TM遥感影像为试验数据,在对其信息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最佳指数因子(OJF)并综合试验区地物光谱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行TM 影像最佳波段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TM543波段组合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中TM 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其合成的假彩色影像具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镇宁县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措施研究,对该地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演化特征与人地矛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石漠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演化特征和石漠化发生环境的人地矛盾 ,认为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自然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 ,是区域人地关系严重恶化的结果。为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SPOT PAN和Landsat ETM+卫星影像为空间信息源,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精确配准、不同分辨率的融合、多波段组合分类等处理工作,以平潭岛防护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防护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在ERDAS IMAGINE和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得出基于防护林资源的平潭岛遥感分类体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平潭岛防护林资源的现状、特征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光谱特征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不同的地物特征具有不同的光谱值,不同的石漠化强度级别由于影响因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利用遥感光谱分析方法,对各种石漠化强度样区进行光谱采样,分析其在各波段的谱值关系,建立石漠化的提取模型,提取出石漠化的空间格局和强度信息图,作为研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重建的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的石漠化信息提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植被信息提取中的遥感影像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植被信息提取为例,对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内容、工作平台、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概况、遥感影像实验样区的选择和切割提取和多光谱信息的统计分析及波段选取等进行论述并作分析总结,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最佳波段的选取方法进行改进,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治措施已落实到小流域等较小空间单元内,迫切需要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度等数据支撑相关研究。由于技术和预算的限制,单一传感器难以获取同时满足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目前解决遥感数据缺失和"时空矛盾"的重要方法之一。以Landsat8 OLI数据与MODIS数据为数据源,以喀斯特高原20 km×20 km区域为实验区,采用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c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c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模型(flexible spatiotemporal data fusion,FSDAF)模型三种模型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分析三种模型在喀斯特高原区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STARFM、ESTARFM、FSDAF三种模型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的R均高于0.6,ESTARFM模型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的相关性最高,空间细节最为清晰,层次性更明显;ESTARFM模型在地表破碎,异质性较高的喀斯特高原区具有较好的适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多源异构、涉及面广,石漠化成因问题复杂。为更好地揭示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解决石漠化治理中的科技难点,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喀斯特石漠化领域。厘清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定义,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要求,从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技术平台、应用服务平台、运维平台5方面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大数据平台,旨在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监测预警、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地表环境的宏观动态监测研究中,受卫星回归周期及天气的影响,单颗卫星难以获取长期、连续的光学遥感数据,因此,定量分析多平台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两组同日过境的无云卫星影像(GF-1与Landsat-8和Sentinel-2A),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进行了不同传感器影像间对应波段的光谱信息对比,并通过统计回归分析获得了两组卫星对应波段(蓝、绿、红和近红外)的反射率转换方程.研究结果显示,GF-1与Landsat-8和GF-1与Sentinel-2A对应波段的反射率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得到的转换方程能够对上述三种卫星数据间对应波段的光谱信息实现高精度的转换.本研究能够实现同日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转换及协同应用,并为区域资源环境的长期定量遥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杨保平  薛婷婷 《科技信息》2009,(32):I0359-I036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针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我国部分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2004年9月28日获取的陕西省富平县的SPOT5卫星影像为例,详细介绍了SPOT5卫星影像的纠正等具体处理过程,最后融合全色波段数据和多光谱波段数据,并通过波段分析合成假彩色影像的技术和处理方法,并结合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了经过处理后的SPOT5影像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TM遥感影像为试验数据,采用最佳指数因子方法(OIF)并结合试验区地物光谱特征进行TM影像最佳波段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TM125波段组合为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TM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三个波段包含了较大的数据量,波段与波段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其合成的彩色影像易于目视解译,为保护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以植被覆盖状况作为石漠化评价指标,采用框式分类方法对广西1988时相、2002时相、2007时相、2015时相4个时相石漠化状况进行等级制图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结果】2002时相广西石漠化面积最大,1988时相次之,2015时相最小。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即1988—2002年呈增加趋势,2002—2015年呈逐渐减少趋势,石漠化程度得到控制。其中,1988时相,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中部石漠化比较严重;2002时相,中部石漠化得到改善,西部加重;2007时相,西部石漠化得到改善,中东部加重;2015时相,全区石漠化得到全面的改善,呈现重度转中度、中度转轻度、轻度转潜在石漠化的良好态势。【结论】植被覆盖是衡量石漠化程度的有效标志,TM和HJ数据可较好的监测大范围石漠化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