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水中铁的几种形态对海生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研究不同形态的铁:Fe^3 ,FE^2 ,Fe^3 -EDTA,Fe^2 -EDTA以及胶体水合氧化铁在不同条件下对海生小球藻(Ch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是有机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光诱导还原态Fe^2 也很重要。它们都积极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繁殖,其中EDTA与铁离子结合的动力学过程并不明显影响藻类吸收铁。小球藻相对生长率的提高和叶绿素A(Chl.a)的增加取决于铁的总量及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的速率和藻类的有效吸收。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常量营养盐N,P与Fe的缺乏对藻类生长起着交互限制作用,其中缺P比缺N更能减小EDTA络合铁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影响藻类的存活率和生长,改变藻类的细胞形态,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刺激呼吸作用,改变藻类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含量,破坏藻类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时探讨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机制。  相似文献   

3.
黎曼近似解模型在太湖藻类浓度场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太湖常规监测点的监测资料,在黎曼近似解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太湖二维藻类生长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对二维水流水质方程组逐时段、逐单元进行求解,将每个时段各个单元ρ(TN)及ρ(TP)的模拟值传递到藻类的生长项,从而模拟出藻类的生长过程,率定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藻类的生长过程,并能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体常见污染指示藻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贵州常见藻类中对水体污染有一定指示作用的藻类,以及这些藻类在有机污染,酸性废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各类污染水域中各种不同污染带的指示种类及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铜对聚生角毛藻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14)C示踪法结合细胞计数法研究铜对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的致毒效应。分析了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藻类对铜的吸收规律及其生长过程不同形态铜相对含量的变化。由此确定促进或抑制藻类生长的铜浓度和藻类对铜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讨论了铜对藻类产生毒性作用的主要形态以及EDTA、腐殖酸和水合氧化铁等环境化学因子对致毒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藻类增长潜力测试(AGP)方法,在太湖五里湖区水体中添加四种不同溶解态磷,研究其对斜生栅裂藻(Scendesmus obliquus)生长的影响,试图阐明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溶解态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无机正磷酸盐(HPO2-4)和有机正磷酸盐(β甘油磷酸钠)对藻类有明显的促长作用;无机缩聚磷酸盐中的焦磷酸盐(P2O4-7)仅在0.01mg/L水平有显著促长作用,而六偏磷酸盐((NaPO3)6)没有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对荒漠藻类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比研究了两种规模化培养系统对荒漠藻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温度、酸碱度、生长周期以及氮、磷含量对荒漠藻类生长和多糖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两种培养系统中,藻类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藻多糖含量则呈现相同的波动性变化趋势,并且藻类生物量和多糖分泌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并不同步.此外,在两种规模化培养模式中,温度、酸碱度、营养盐以及生长周期等都对荒漠藻类的生长和多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氮、磷对陡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陡河水库取水样检测表明,水质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水质较好。通过对水样添加氮、磷进行自然光照藻类培养实验,发现氮磷对于藻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能够加快藻的生长速度、增加生长稳定期藻的光密度值。磷对藻类生长稳定期藻的光密度值影响更大,磷是陡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磷的增加对藻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TP=1.65 mg/L),并没有更好地促进藻类的生长;曝气对藻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中磷和高磷中昼间曝气可以加快藻类的生长周期,在低磷中昼间曝气对藻类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质监测中藻类植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藻类参数、藻类监测方法两个方面,对藻类在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综述,论述了藻类用于水质监测的长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对开发藻细胞生物传感器和藻类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无机氮源NH4Cl和不同有机氮源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24/pMX45核黄素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4Cl作为基础氮源对菌体生长和核黄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有机氮源进行核黄素发酵,以酵母粉为氮源时发酵单位最高,而蛋白胨为氮源时核黄素发酵单位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六种氨基酸及硝酸铵为氮源培养胞壁结合型生物破乳剂产生菌Alcaligenes sp.S-XJ-1,进而分析菌体对谷氨酸和硝酸铵的利用过程,并建立菌体的生长及氮源利用模型.结果表明:氮源种类和投量是影响菌体产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菌体对氮源的利用顺序依次为有机氮、氨态氮、硝态氮;谷氨酸为氮源时对生物破乳菌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佳,相比于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体最大比增长速率和产率系数更高,用于菌体代谢供能的氮源消耗量更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丝干重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磺胺比色法分别测定了HD19、ZT13和D1 3个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菌株在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含氮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3种氮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无机氮培养基中菌株生物量和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氮培养基; 其中菌株HD19在硝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显著高于铵态氮,而菌株ZT13和D1在铵态氮培养基中氮吸收量较高; 菌株在硝态氮培养基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说明树粉孢属杜鹃花菌根真菌不仅具有较好的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还可以吸收利用其他形态的氮源,外源硝态氮可以诱导该类真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有机碳氮源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Zarrouk溶液中添加不同的有机碳氮源,研究它们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类中,浓度为1.5 g.L-1葡萄糖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影响明显,平均生长速率增加了19.1%,平均世代时间减少了16.0%,其次为麦芽糖,平均生长速率增加了5.2%,平均世代时间减少了5.6%;有机酸钠盐对螺旋藻的生长影响不太明显,只有苹果酸盐对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氮源中,只有0.2 g.L-1尿素有微弱的促长作用。添加的有机碳氮源中,苹果酸钠对螺旋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螺旋藻单位藻体的叶绿素a含量提高了73.4%,葡萄糖则使单位藻体的叶绿素a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分析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组培苗不同生育期的植株氮、磷、钾三元素营养动态变化,总结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的施肥技术与方法及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氮、磷、钾三元素含量及比例有所不同,但均以钾素量最大,氮素为次,磷素所占比例甚少;基肥对于罗汉果组培苗早期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用猪粪等有机农家肥并掌握合理的用量,可增强植株长势;幼苗期追肥以偏重钾素的配方对植株生长的较为有利,花果期施用适量的有机农家肥和复合肥对于增加植株的结果数量、提高大中果比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球藻的筛选和异养培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北京清河筛选出了具有异养能力的一株藻类,经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在异养批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源和碳氮比对筛选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当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硝酸钾和尿素都可以分别作为惟一氮源支持小球藻快速持续生长,而氯化铵作为惟一氮源时因使培养物中的pH快速降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进一步生长.当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小球藻生长的惟一碳源和氮源时,在碳氮质量比从5到20范围内,小球藻的生长随碳氮质量比的升高而明显增加,最大OD680nm达到了73.8.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技术是目前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AM),研究接种后2~14 个月间菌根对紫穗槐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 极显著提高植物成活率7.2%~9.7%,株高极显著增加34%~62%、冠幅极显著增加39%~65%;极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16%~21%,极显著提高菌丝密度50%~70%;菌根侵染率、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接种AM 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 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接种AM能够促进采煤沉陷区紫穗槐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8.
寒温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大兴安岭地区土层较薄,且存在永冻层,对于该地区土壤结构、养分循环存在巨大影响。探讨该地区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组成和有机碳、氮的含量与分布规律,了解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存与保护作用,为深入研究我国寒温带地区土壤结构与碳氮循环提供依据。【方法】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以我国寒温带4种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山杨林、白桦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生长季林地0~5、≥5~10和≥10~20 cm土层粒径<0.053、≥0.053~0.250、≥0.250~0.500、≥0.500~1.000和>1.000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分配比例并结合有机碳、氮含量,分析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的贡献率,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①樟子松林、山杨林和白桦林0~10 cm土层和兴安落叶松林0~5 cm土层以大团聚体(粒径≥0.250 mm)为主,占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大团聚体质量分数下降,各个林型生长季中期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均高于初期和末期,且阔叶林大团聚体质量分数高于针叶林。②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4种森林类型以粒径≥0.500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较高,大致表现为随粒径的减小含量递减。阔叶林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比针叶林的高,且阔叶林的在生长季中后期含量相对较高,而兴安落叶松林的呈波动式变化趋势,樟子松林的则以生长季前期含量较高。③4种森林类型0~10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全氮以粒径≥0.500 mm团聚体贡献率较高,最高达到90%;随着土层的加深,≥0.250 mm的大团聚体的贡献率下降,≥10~20 cm土层以粒径<0.250 mm的微团聚体贡献率最高。④森林类型、土层和月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且粒径≥0.500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对应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粒径>1.000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该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森林类型、土层和月份的变化均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结合的有机碳、全氮含量产生影响,阔叶林大团聚体含量以及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氮含量均高于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以生长季中期大团聚体含量更高,阔叶林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在生长季中后期较高,针叶林则在生长季内呈波动式变化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大团聚体贡献率均逐渐降低。本研究区粒径≥0.500~1.000 m和>1.000 mm团聚体是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载体。由此可见,寒温带4种森林类型团聚体组成及其结合的有机碳、全氮特征各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寒温带主要森林类型下的土壤结构与碳氮固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氮素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西北高寒草甸生长季土壤氮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0~40 cm土层在整个生长期内,有机质含量均高于60 g.kg-1,全氮含量高于2.83 g.kg-1,养分含量丰富.浅丘山地草甸土壤氮素随季节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浅丘山地灌丛)或退化程度增加(丘前阶地草甸)使得土壤氮素随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变化,但影响主要表现在0~30 cm土层中,并且越往表层,差异越大.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C/N值偏小(<25),利于氮的矿化养分释放.由于研究样地中灌丛的出现,虽然没有引起明显的"沃岛"现象,但加大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木本植物氨同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同化作用是植物将无机氮转化成有机氮的一个重要过程。笔者对木本植物的氨同化进程、氨同化作用的关键酶、氨同化作用的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几种木本植物氨同化关键酶的定位、生化特性、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氨同化作用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对提高木本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