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盐度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种盐度条件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的结果表明:在较高盐度下,或年龄较大的叶,或叶肉失水较多部位的叶肉细胞着色较深。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表明:生长在较高盐度(19.8)下的叶肉细胞的质膜出现收缩而呈波状;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片层显著膨胀,其间的界线模糊;同时,线粒体缩小,其嵴结构不清晰。但在较低的盐度(3.5)下,未看出这些结构的变化,在两种盐度下生长的桐花树叶的叶肉细胞都很少看见脂滴。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速离析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入海口北岸生长的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大小和叶绿素含量与海水盐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为13时,桐花树单位体积叶肉组织叶绿素含量最高,细胞表面积和光合面积最大.海水盐度低于13时,随着盐度升高,叶肉细胞大小和叶绿素含量等向有利于生长方向发展;海水盐度为13~25,随着盐度的升高,细胞大小和叶绿素含量等向加强生理干旱适应性方向发展.快速离析法与流式细胞仪综合应用为研究植物器官、组织内的细胞大小及其内含有的叶绿素等物质的含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竹类叶片的内部解剖与系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7种竹类叶片解剖的研究后认为,其结构主要分为二型:(1)在前7种竹类叶肉细胞未有分化或少有分化,细胞为放射状,是为原始类型;(2)在20种其他竹种的叶肉细胞,近上表皮分化为指状臂形细胞,其余无为放射形细胞,是为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木兰科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产6属11种木兰科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通过比较叶的表皮、皮皮、叶肉及中脉等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在种之间存在差异,(2)下皮存在于木莲属、木兰属、含笑属、合果木属的部分种中,连续或不连续:(3)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细胞形态在种间存在差异:(4)中脉维组织具原始怀,维管束环状排列,具髓,外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的数目在属间  相似文献   

5.
汞和盐度对三种红树种苗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含汞海水处理桐花树、白骨壤和秋茄的种苗,10.0ppm汞对白骨壤种苗的萌芽时间没有延缓作用,但却影响了桐花树和秋茄的萌芽时间,1.0ppm汞对三种红树种苗的生长没有表现出毒害作用在含汞的盐度为8.75‰和17.5‰的稀释海水培养下,秋茄种苗的生长在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盐度为17.5‰海水延缓了白骨壤种苗的萌芽时间,抑制了桐花树的萌芽,培养100 d的白骨壤,苗高和重量在两种盐度的稀释海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桐花树的却差异显著,这表明秋茄和白骨苗种对壤盐度的适应范围较桐花树为宽.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桐花树幼苗根茎叶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根茎叶各器官在不同盐分处理下,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分的增加,叶和根的蛋白质含量均有所下降,而茎的蛋白质含量则有所升高。各器官膜脂质过氧化作用随盐度增加都有增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盐度增加则有微弱下降或基本保持稳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讨论了桐花树幼苗在盐度存在情况下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膜保护酶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观察比较了紫草科4种植物茎叶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种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相似,维管束的数量及排列的疏密成度表现出种问差异;叶的结构为表皮细胞呈单层,且上表皮细胞的体积较下表皮细胞的体积大,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叶的类型除鹤虱为等面叶外,其余三种均为背腹叶。  相似文献   

8.
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耐热感热品种超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不结球白菜的耐热品种和感热品种在自然高温胁迫下(38—39℃)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耐热品种叶肉细胞结构受高温胁迫后变化较小,细胞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感热品种受热伤害程度较为严重,细胞中的膜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特别是叶绿体结构变化较大,包括叶绿体变形,类囊体膨大,排列紊乱,被膜模糊不清,叶绿体内脂质球数目增多且体积大;核糖体呈凝集状态;细胞壁出现降解现象,壁周围出现散乱的纤维细丝;胞间连丝有断裂现象;细胞核膜膨大、断裂,核仁消失。  相似文献   

9.
研究两种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幼苗根和叶在不同盐度培养下,蛋白质、丙二醛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度对秋茄和桐花树幼根和幼叶蛋白质含量都有,总体上是低盐度稍降低其含量,高盐度稍增加其含量。秋茄幼根和幼叶在0-50盐度范围内MDA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先降后升,但是根和叶上升的折点不同(根30,叶20),而桐花树幼根MDA含量在盐度30范围内比较平稳,盐度高于30时则迅速上升,而幼叶在盐度20以内下降,高于20则上升。秋茄和桐花树的幼根在低盐情况下H2O2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幼叶都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只是上升的折点不同而已(秋茄40,桐花树20)。这些结果表明,盐度对秋茄和桐花树幼根和幼叶的H2O2含量及膜脂过氧化作用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温度和盐度对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 Hay and Mohler)释放到水体中的二甲基硫(DM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盐度为40和30时,藻细胞释放到水中的DMS的量增多(0.08ng/cell);而盐度为35时,释放量仅为0.04ng/cell.E.huxleyi在12℃、18℃和24℃培养下的DMS释放量分别为0.02、0.04和0.12ng/cell.较高的温度加快了E.huxleyi的生长速度,促进细胞裂解速度,使细胞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较多的DMSP,并最终裂解为DMS,E.huxleyi在藻细胞整个生长周期中,DMS的大量出现几乎都在指数生长后期至衰亡期,这与DMSP向DMS转变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叶肉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自然降温条件下的潢川金桂叶片为试材,用HITACHI-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自然温度下潢川金桂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下,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结构完整,中央大液泡已形成,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完整;0℃时,细胞壁和细胞核形状结构完整,液泡空间被挤压,叶绿体出现肿胀现象,线粒体和嗜锇体明显增多;-4℃时,叶绿体肿胀加剧,线粒体变化不明显;-10℃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细胞结构解体破碎.观察可知: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有一定影响且不同温度对细胞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温度低于-10℃将不适于潢川金桂生长,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生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叶绿体结构、净光合日变化、光合与生长和ATP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使叶肉细胞中的叶绿全变大,数量减少,基质片层退化;且遮荫条件明显影响体内ATP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积累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生长的3种胡枝子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一种胡枝子属植物随海拔高度上升,叶片解剖结构呈规律性变化,并趋向于旱生植物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叶片变薄、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层加厚、表皮细胞形状趋于不规则、栅栏组织厚度相对增加、叶肉细胞排列由紧密变疏松.这种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呈现的规律性变化,表明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长期生存会对环境产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PEG处理对甘薯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对叶肉细胞原生质、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重要细胞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细胞原生质、叶绿体、液泡膜、线粒体;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在相同的水分胁强下,其结构变化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弱的农大红.并对甘薯叶肉细胞中水解酶的区隔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应用热脉冲技术(Heat-pulse technique)和木材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洋槐(Robinia Pseudocacia L)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两树种树干液流速度变化和其与木材解剖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环孔材洋槐的最大液流速度出现在靠近形成层的最外层生长轮中;而散孔材垂柳在靠近形成层的几个生长轮中都有较高的液流速度。两树种的液流速度与其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另外,两树种的最大液流速度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叶片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珠芽蓼、扁蓄、车前、鹅绒委陵菜、蒲公英和藜等六种植物叶片内部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增加,植物叶片内部结构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些植物的叶片随着海高度的增加逐渐加厚,栅栏组织层数的增多;(2)有些植物的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间隙加大,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3)有的植物在叶表皮上的角质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厚,柔毛增多,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白皮松针叶元素的X射线微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白皮松(P.bungeana zucc.Ex Endl.)一至四年生针叶分别从尖端、中部和基部截取小段,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测定各段的表皮、下皮层、叶肉组织和维管组织的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ω),结果发现,针叶中不同年份,不同部位、不同微区的元素组成及其ω是有差异的:一至四年生的白皮松针叶中可测得的元素种类分别为10,8,9,11种;尖端、中部、基部的元素组成相同,但ω有差异,各段K,Ca的ω都较高;分析各个微区,在表皮,Ca,Si,P,S的ω较高,下皮层中K的ω大幅度提高,Mg的ω在叶肉组织中有明显增加;在维管组织中,除K,Ca外其他元素的ω均低于10%,但Fe,Cu的ω明显升高.这些变化与各元素的生理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白皮松针叶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满天星试管正常苗与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文中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满天星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气孔突出,叶肉组织无细胞的分化,是等面叶,且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与试管正常苗相比。玻璃苗的叶片厚。气孔突出明显。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体积膨大,有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发育不全,在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壁的形态呈现不完整的现象。玻璃苗叶片的维管组织呈现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竹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对系统分类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种竹子营养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的研究。通过对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的横切与纵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多数竹种的同一竹种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叶片的结构无明显差异,刚竹属则存在一定的变异,特别是梭形细胞的有无。但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其主脉维管束的数目有显著的差异;(2)梭形细胞与胞间隙同时存在于叶片中;(3)横切面上泡状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组的数目在种间及种内均有一定的差异;(4)横切面上叶肉细胞壁的褶皱情况不能完全代表其立体构造;(5)叶的解剖构造在属间无明显的界限。因此,单一地将竹子叶片某个部位的解剖构造的资料应用于竹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其价值不大,只有在搞清楚它们结构的变化模式后,对系统分类才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活体荧光方法研究了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其色素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氮(N)限制相对磷(P)限制对威氏海链藻生长有更大的抑制作用.HPLC的结果显示在氮限制条件下,细胞的墨角藻黄素(Fucoxanthin)/叶绿素a、叶绿素c/叶绿素a比值高于磷限制和未受营养盐限制条件(对照组);活体荧光结果则显示氮限制条件下550nm/440nm,460nm/440nm激发荧光比值低于磷限制和对照组.这两种方法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理状态以及研究其类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法在指示浮游植物生理状态及类群结构中各自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活体荧光能明显地指示威氏海链藻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比较适宜用于指示不同生理状态下威氏海链藻的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而用HPLC来研究营养限制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细胞的生长变化以及计算其类群的组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