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许多有趣的共同点:都喜欢玩耍和使用工具。我们知道,人类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如当蹒跚学步的孩童推倒一堆积木时,他们的大脑里就形成建筑和测量物体的能力。问题是乌鸦的玩耍是否也为了同样的目?一支由认知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对此进行研究,对乌鸦的意识有了新的了解,同时又提出了更多未解的问题。瑞典隆德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梅甘·兰伯特和同事们设计了3  相似文献   

2.
从江户时代开始,东京的天空就是乌鸦喜欢光顾的地方。这几年,乌鸦数量急剧增多,市民对此怨声载道,从而引起了都政府的重视。为了减少东京地区乌鸦的数量,政府采取了有关措施。这些措施究竟能不能产生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以为人是世界上惟一会使 用工具的动物。实际上,使用工具并非人类的专利。 有些鸟也会使用工具。啄木燕是一种灰色的小 鸟,爱吃小昆虫。一旦发现树孔里的虫子,它就把 树皮啄穿,从里面啄出小虫子来充饥。有时候洞孔 太深了,啄木燕就会设法寻找工具——纤细的树枝 条。它衔着细枝条的一端,而把另一端伸进洞去,将 小虫拨弄出来,然后饱餐一顿。颇为有趣的是,遇 上得心应手的工具,啄木燕在一次用完后不会轻易 丢弃,而是经常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4.
解决亨佩尔乌鸦悖论的方案可分为四类:甲,否认或修改尼科德判据;乙,否认换质位定律;丙,否认或修改等值条件;丁,认为尼科德判据中的"验证"与等值条件中的"验证"不是同一个概念。目前学界所提出的各类解决乌鸦悖论的方案绝大多数属于甲类,其中贝叶斯型方案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类。但即使是贝叶斯型方案,也存在严重问题;否认换质位定律又违犯逻辑,丁类方案也不可取。但是,逻辑等值的命题可以不是同一个命题,所以支持等值条件的亨佩尔论证是错误的。我们还用"例证"的例子表明了等值条件不成立。因此,可以用丙类方案来解决乌鸦悖论。用命题理论来解决乌鸦悖论是一个完全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吸烟会使你的衣服和指甲总是有一种烟味。而一项新的研究还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烟草可能会使基因发生化学改变,还会影响基因的活动,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这项发现可能为研究这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评估吸烟的人患癌症的风险。DNA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基因功能的化合物可能与构成基因的物质密切相关,这些物质会使基因开启或关闭。这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3,(7):26-27
为什么身体构造善于奔跑的恐龙会拥有四只翅膀以及一条长长的覆满羽毛的尾巴?它们如何使用这些构造?古生物学家对中华龙鸟这种称为"微型迅猛龙"的体型娇小的肉食恐龙的解剖提出了一系列疑问。这种恐龙狩猎于1亿3千万年前中国的密林之中。而今,解剖学家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这种体型小得像乌鸦的奔龙是控制力大师。无论是滑翔或是上下震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们普遍认为人类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但自从1960年,简·古多尔发现了一群会用树枝伸进树洞中觅食白蚁的黑猩猩以后,这种理论显然就站不住脚了。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观察到很多动物都会使用工具,并希望能弄清各种动物是怎样掌握这种技能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还是通过相互间的模仿学会的?德国马克斯·普兰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的萨拜因·特比奇,希望能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文化并不是人类的专利。科学家发现,一些动物,尤其是我们的灵长类近亲会利用工具提高效率,例如搜寻食物。这是一种文化的标示,具体地说,应该是一种知识的传播。荷兰研究人员说,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野生的婆罗洲猩猩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也就是吱吱的亲吻声——嘴唇撅起,深吸一口气发出的声响。婆罗洲的猩猩也会制造有用的乐器。在预感到陷入威胁时,  相似文献   

9.
亨佩尔发现的确证悖论表明一只红色的鞋确证假说:"所有乌鸦都是黑的",但这违反我们的直觉.因此,亨佩尔本人提出一个消解性解悖方案.这种消解主要是通过保留等值条件和抛弃尼科德标准中的"非相干性"条件进行的.保留等值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设性,因此不能令人信服,而抛弃"非相干性"也不必定能避免悖论的产生.因此,亨佩尔方案不具备一个良好解悖方案的合法资质.  相似文献   

10.
<正>统计显示高达20%的儿童会出现焦虑和抑郁,但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以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儿童行为筛查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发现这类问题。佛蒙特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介绍,他们使用可穿戴的运动传感器收集儿童行为数据,再利用机器算法进行评估筛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7,(21):26
黑猩猩作为人类近亲,是动物界中少见的工具使用高手。它们不仅会用石制工具砸食坚果,还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蚁。而今,美国科学家发现,非洲雌性黑猩猩还懂得使用树枝制矛,捕猎洞穴中的丛猴。  相似文献   

12.
黑猩猩作为人类近亲,是动物界中少见的工具使用高手。它们不仅会用石制工具砸食坚果,还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蚁。而今,美国科学家观察发现,非洲雌性黑猩猩还懂得使用树枝制矛,捕猎洞穴中丛猴。黑猩猩捕猎丛猴的技能再次向人类展示了它们计划捕猎过程、制作并使用工具的复杂智能。只有雌性黑猩猩才制作并使用矛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家公司研究发现,最佳的数据线有可能是人的胳膊和腿!人的整个身体是电子数据的最好传输工具,这就意味着象音乐和电影这样的数据可以通过人的身体在几秒中内下载完毕。该实验室以及这一神奇系统“红外铠甲”的研发小组揭示了一个以人的躯体作为不间断数据传输路径的神奇未来。而无限网络以及装置,经常受到间接服务的限制,将会最终被这种  相似文献   

14.
胡杨 《科学大观园》2010,(10):50-51
几年前,美国和希腊的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到希腊克利特岛的一处峡谷考察,想要找到约1.1万年前在周围海域航海的人们使用过的石器。在寻找过程中,普罗维登斯学院的考古学家托马斯·斯特拉瑟和他的队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13厘米长的手斧。这个简单粗糙的工具是用当地一块石英鹅卵石制成的,类似非洲和欧洲大陆发现的约17.5万年前人类祖先使用的手斧。这种石制工具技术已流传百万年,古人用这些石制工具砸碎骨头,切割肉块。克利特岛被几个海包围了大约500万年。这一手斧的发现暗示,现代人之外的早期人类跨越地中海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提前了10万年。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化与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化问题是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科技创新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问题.它不仅反映在科学发现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技术发明创造过程中,更渗透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果科学家、发明家、技术创新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仅能够运用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能掌握和运用DMT技术,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1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优劣对于达成行动目标来说至关重要。社会的力量如何参与工具的评价过程,可以成为社会学讨论的议题。本研究将工具作为知识社会学与身体社会学的交叉点,从行动者给雕塑工具赋予意义入手,分析工具在文化知识传承和身体技能形成上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发现,通过意义解释,工具能够成为证明后继者技艺水平和正统地位的凭证,同时具有紧密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联系、强化知识产品寓意、突出知识生产者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功能。行动者借助工具赋义,达到社会认可再生产的目的。由此,为兹纳涅茨基有关知识人的相关理论和身体社会学中身体教育的研究进路增添了能动色彩,知识人不是社会规范的被动履行者,身体也不再只是教育的容器。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研究表明,在两班牙富含铁的河流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揭示了火星上矿石可能保存着过去生命体存在的迹象.这项发现将促进科学家研制装备新一代火星探测器,在探测器上装配能够发现火星过去生命体存在证据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4,(3):64-6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人比其他动物聪明,但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过于自大了。进化生物学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动物拥有比我们还要出色的大脑,它们的许多能力只是被人类误解罢了。这些科学家认为,从乌鸦到树袋熊等许多动物都表现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智力。例如,长臂猿发出各种具有不同含  相似文献   

19.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22):64-64
科学家已经找到延长男性寿命的可靠方法,但是大部分身强体壮的男性将会发现,这种方法会让人非常痛苦,因为它需要阉割。韩国研究人员发现表明雄性激素会导致男性寿命缩短,他们指出,太监(生活在几个世纪前的阉割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长寿。这是他们研究了朝鲜王朝皇家成员的宗谱记录后获得的发现。通过研究这些记录,韩国仁荷大学的闵京俊及高丽大学的同事李具哲发现,太监的寿命一般比其他  相似文献   

20.
人体一些部位,例如手和嘴唇,会比其他部位更加敏感,这种敏感成为我们辨别周围世界最复杂细微能力的重要工具.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微妙的身体机制,可能是某些皮肤区域更为敏感的原因. 这项实验报告发表在10月11日的《细胞》杂志上,研究表明,大脑对皮肤表面的超敏感反应形成于青春期较早阶段,是在脑干区域产生的.此外,与身体不太敏感部位的神经元相比,分布在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将信息传递到脑干的感觉神经元形成了更多、更强的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