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HBsAg和e抗原的消长规律,作者使用ELISA技术,对187名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乙肝患者在HBsAg消除后HBeAg尚可长期持续存在,且e抗原出现与HBsAg无关。1观察对象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肝炎门诊病人187名。要求:乙肝三系三项阳性患者(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其中HBsAg阳性、滴度在1:64以上且携带该抗原半年以上,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2岁,平均2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2.
AcNPV增强子hr5增强HBsAg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形成包涵体(OO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多角体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强子hr5部分序列同时插入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两株高效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涵体的重组病毒TnNPV-shr35-OCC+和TnNPV-shr26-OCC+.对重组病毒的酶切鉴定、DNA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及其相应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已正确插入病毒基因组中.插入顺序中,hr5增强子是插入HBsAg基因下游,多角体基因与HBsAg基因方向相反.125Ⅰ-固相放射免疫检测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BsAg基因在昆虫离体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保留了抗原活性.TnNPV-shr26-OCC+和TnNPV-shr35-OCC+表达的HBsA吕蛋白与没有插入增强子序列的重组病毒TnNPV—HBs85-OCC+的比较,分别提高了40%和46%.  相似文献   

3.
改进了复杂反应系统代数结构中的表现矩阵,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并计算出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体系中的独立反应,得到了一组新的结果。3CH2(COOH)2+ 2H+ + 2BrO-2 2BrCH(COOH)2+ 4H2O+ 3CO2 8Br2CHCOOH+ 4H2O3Br2CHCOOH+ 6CH2(COOH)2+ 2H++ 2BrO-3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并与西药(肌苷、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甘利欣等)治疗的20例及常规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法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三组治疗前后ALT、AST、ALB、HBeAg、HBV-DNA等指标.结果中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证候和肝功能等指标,总有效率为90.0%,与西药对照组(85.0%)总体疗效一致(p>0.05),无显著性差异;与中药对照组(70.0%)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并与西药(肌苷、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甘利欣等)治疗的20例及常规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法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三组治疗前后ALT、AST、ALB、HBeAg、HBV-DNA等指标.结果中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证候和肝功能等指标,总有效率为90.0%,与西药对照组(85.0%)总体疗效一致(p>0.05),无显著性差异;与中药对照组(70.0%)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未明确列出抗HEV-ⅠgM、抗HEV-ⅠgG等的临床诊断价值。1998年10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仍未对此进行修订或明确。为探讨血清学检测在成型肝炎诊断上的价值,对1996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住院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一系列检测,其中57例诊断为急性成型肝炎,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996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住院的急性成型肝炎病人57例,其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5…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复方虫草珍珠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进行了临床分析。我们通过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苦味叶下珠能灭活血清HBsAg和清除人工感染的鸭肝动物模型DHBsAg。据此我们以苦味叶下珠为主要成分,研制成了治疗肝炎的药物-复方虫草珍珠胶囊。自1991年以来,共治疗乙型肝炎205例,丙型肝炎15例,其结果为:(一)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食欲增加,肝功改善,肝斑消失,面色好转,临床  相似文献   

8.
对31例老年人(>60岁)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治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及强的松)方案。将病人分为二组,A组:CHOP方案普通药物剂量组;B组:CHOP方案根据病人年龄及体质状态药物剂量减至A组的1/2~2/3。结果发现B组与A组完全缓解率基本一致,但是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化疗相关残废率低于A组,化疗药物副作用亦低于A组。提示对老年人非何杰淋巴瘤适当减低化疗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疗效,保证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氨基酸的衍生物与丙酮作混合底物的BZ类振荡反应[KBrO3-(CH3O)3CCH(NH2)COOH-CH3COCH3-MnSO4-H2SO4]体系的振荡反应.给出了典型振荡波形及振荡浓度范围,分析了对振荡反应影响的因素、温度效应.解释了两种有机底物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NaAc-NaBr-H2O三元体系中NaAc·3H2O-NaBr·2H2O多温截面图,为研究NaAc·3H2O-NaBr·2H2O相变贮热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由NaAc·3H2O和NaBr·2H2O可制得38~53℃的混合相变贮热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Li2B4O7-Na2B4O7-H2O三元体系25℃相关系及溶液的物化性质。其25℃相图由二条溶解度曲线构成,分别对应于Li2B4O7·3H2O、Na2B4O7·10H2O相区,属简单共饱和型。简要讨论了该体系硼酸盐在水中的溶解行为,并用经验公式描述了物化性质随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醇盐化合物Bi(OR)3(R∶CH2CH2OCH3,CMe2Et)作前驱体,Sol-Gel法合成Bi2O3多晶粉末的过程,探讨了Bi(OR)3性质及合成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并考察了Bi2O3微粉的颗粒性质.结果表明,Bi(OR)3的水解、聚合速度越快或在富氧气氛下煅烧干凝胶利于β-Bi2O3的生成,而乏氧气氛煅烧干凝胶或较小的升温速度则利于α-Bi2O3的生成,最后得到的Bi2O3微粉颗粒近似为球形,粒度范围为60~120nm.  相似文献   

14.
以纯化的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O-Ag14融合,应用ELISA筛选出5B8和8G11 2株抗体分泌滴度较高的杂交瘤细胞,二者所分泌的单抗仅与DHBsAg发生反应,而与其它9种禽类常见的病毒均不发生反应,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M和IgG2a。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鸭血清中粗提的病毒悬液进行5B8株单抗介导的SPA胶体金  相似文献   

15.
新疆普氏野马鼻肺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送检的野马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全面鉴定.该病毒株在BHK-21细胞上连传6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适应BHK-21细胞的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乳豚鼠肾原代细胞、豚鼠睾丸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马鼻肺炎病毒粒子(疱疹病毒样颗粒).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氯仿、乙醚等敏感.在pH3下失活,56℃30min灭活.病毒能被马鼻肺炎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病毒接种乳豚鼠出现典型致死性肝炎.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马鼻肺炎病毒,并将该毒株定名为PH93-1株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杨醛、氨基乙酸、乙酸改性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PODB)配合Ni(Ⅱ),形成PODBd-Ni(Ⅱ),PODBh-Ni(Ⅱ),PODBe-Ni(Ⅱ),PODBa-Ni(Ⅱ)电极。红外光谱显示,Ni(Ⅱ)是由于改性物质和PODB以酰胺的形式结合,从而引入更多的含孤对电子的元素,配合到PODB膜中去的。在HCl溶液中(pH=3),PODBa-Ni(Ⅱ)的配合稳定性最好。掺杂Ni的PODB对O2和抗坏血酸(H2A)有电催化还原和氧化的作用。对H2A的催化氧化属于平行催化机理,电极反应受H2A向电极表面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剂极性、温度和pH对甲苯胺蓝O(TBO)颜色和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溶剂极性,染料的聚集作用,不同pH条件产生的染料分子子化或OH加合物可造成染料颜色和λmax变化,实验也证明TBO在性条件下不产生脱甲基产物,所产生的不稳定OH加合物对苯萃取TBO的过程有催化作用,而在此过程中OH加合物发生离解,使用微扰分子轨道理论及Dewar规律讨论了溶剂极性和OH加合作用对染料分子π  相似文献   

18.
Bi(OR)3作前驱体合成Bi2O3微粉(R:CH2CH2OCH3.CMe2Et)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醇盐化合物Bi(OR)3(R:CH2CH2OCH3,CMe2Et)作前驱体,SolGel法合成Bi2O3多晶粉末的过程,探讨了Bi(OR)3性质及合成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并考察了Bi2O3微粉的颗粒性质,结果表明,Bi(OR)3的水解,聚合速度越快或在富氧气氛下煅烧干凝胶利于β-Bi2O3的生成,而乏氧气氛煅烧干凝胶或较小的升温温度则利于α-Bi2O3的生成,最后得到的Bi2O3微粉颗粒近  相似文献   

19.
利用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面活性剂混合不溶膜的结构。结果表明C18H37SO3Na-C8F17COOH混合凝聚膜发生机分离,C18H37SO3Na形成六方微畴分布在连续的C8F17COOH相中;C12H23SO4Na-C18H37N(CH3)3Br形成了相当 均匀完整的混合膜;C18H37N(CH3)3Br-C8F17COOH所成膜呈微不均匀状态。结果说明混合不溶膜表面状况由极性头相互作用与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株人癌细胞和两株对照细胞对细小病毒H-1杀伤作用敏感性的分子机制.表明了在感染复数moi(multipicityofinfection)为5pfu(plaqueformingunit)/细胞的情况下,作为H—1病毒复制受纳细胞的人肝癌细胞株OGY-7703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能够支持病毒DNA扩增和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表达,这和作为阳性对照的由SV40转化的新生儿肾细胞株NB—K一样,但对H—1病毒感染有抗性的人肾癌细胞株OUR—10和它的对照人胎肾细胞株HuK—1,并不支持病毒DNA扩增和NS—1蛋白的表达.本文结果指出,细小病毒H—1的杀伤作用与细胞中的病毒DNA扩增及NS—1基因表达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