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引入专家咨询,能更好地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是建设法治政府,改善决策体制的应有之义。省级地方政府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对专家咨询制度开展了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在制度实际运行中所暴露出的共性或个性问题说明专家咨询制度的建构仍需完善。通过对省级地方政府政策文本的分析,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专家咨询的现状并对其补苴罅漏。  相似文献   

2.
咨询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我国25年科技咨询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业,不但可以提高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同时咨询机构利用其能集中大批各类专家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咨询人员利用他们长期在咨询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度逐步提高,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科学家的学术不端行为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应通过健全科研诚信机制、完善科学咨询制度、引入公众参与、重构以责任为核心的科学"理想主义"等措施,提高科学家参与政府决策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才能真正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科技政策咨询产生于二战之后现代公共决策咨询制度发展成熟的基础之上,是现代国家依赖专家获得专门知识并联系公众,从而制定科技政策的根本途径。它保证了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前瞻性,成为21世纪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用科学进行决策是现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在决策最高层设置首席科学顾问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获取独立咨询建议、从顶层协调科技智力资源的主要做法。英国是较早建立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政府首席科学顾问为核心的科学顾问网络,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高效的科学咨询,被称为"英国模式"。认识和研究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制度,可以为完善中国科学咨询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研究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并概括总结影响这一机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学主义是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到专家决策的背景认知观。同时,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及其背后的知识博弈、利益博弈和道德博弈等也要求我们必须反思现代专家系统的各种困境及其出路。一般说来,当前专家系统主要面临专家界定的模糊性、专业权威的挑战性、专家决策的风险性三大困境,并遭遇到利益、良知、责任、认同等多种价值排序和伦理拷问。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专家困境进行解读,引入道德过滤器对于专家界定的考量、道德想象力对于专家权威的分析、道德运气对专家决策的责任甄别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专家系统的现代境遇,从而实现专家困境在政府、市场、公共领域之间的结构平衡和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直接影响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和风险决策。在气候变化的治理中,公众越来越不信任专家和决策者,信任度的降低或缺失严重阻碍了政府制定决策和执行相关措施。为了探索公众信任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公众对专家的信任,运用信任、信心与合作(TCC)模型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082人进行了公众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和支持度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支持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思想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和重大决策咨询,事关国计民生,对其伦理道德要求应极其重要。科技思想库的人员组成,学者们的道德原则、道德要求、道德监测和道德教育等需要给予关注;应在思想库之下设置一些专门的道德机构,监察学术的纯洁、维护学者的权益;最后,切实的制度设立是思想库良性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思想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和重大决策咨询,事关国计民生,对其伦理道德要求应极其重要。科技思想库的人员组成,学者们的道德原则、道德要求、道德监测和道德教育等需要给予关注;应在思想库之下设置一些专门的道德机构,监察学术的纯洁、维护学者的权益;最后,切实的制度设立是思想库良性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精英主义下的民主参与强调的是由公众代表人的集体意志表达出的标准科学图景的镜像,而参与式民主的公众参与是从社会视角对争议性议题分析而表征出的常识,两者的分歧在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诸多困境。早期的代议制政府主张的精英主义限制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平等权利;科学划界在科学知识与替代性知识之间形成的界线,引起专家知识与外行视角的分歧;公众参与在实现政治合法化之后,却引起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范围界定的问题。通过分析"专家知识"与"外行视角"分歧的渊源,认为基于自由主义的认知分工,遵循"专家知识"与"外行视角"功能导向的差异性,依据"专家知识"与"外行视角"的知识规范体系的协同分析模式,建构多元利益攸关群体之间的良序的互动机制,能够增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有效性以及政治决策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集体本体论有两个核心概念:集体行动者与集体能动性。推理的进路和意向性的进路分别以随附和集体意向性为核心建构了不可还原的集体主体,形成了当下流行的集体本体论,为集体能否作为责任主体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两种进路的核心有所重合,且都存在细节解释的困境,例如语境设定问题和无穷倒推问题。集体本体论研究的未来方向在于从自下而上的进路转向规范进路和群体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从科学思想史研究实践出发,颖悟人生妙谛。认为科学的本性在于创新,而为了更好地创新,必须虚心求救。班门问斧,必有所得。  相似文献   

13.
对冠群和干群的概念沿革进行了回顾,认为应该遵从这两个术语的原始定义,对其释义的改变不利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对冠群和干群的概念沿革进行了回顾,认为应该遵从这两个术语的原始定义,对其释义的改变 不利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基础研究评估中的同行评议和专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具体基础研究项目的选择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同行评议———目前中国学术界最常用的评估方法———在现代科技大背景下的局限性;介绍了美国目前采用的专家评议方法;最后说明了专家评议中专家的组成层次和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应用于基础研究项目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现在代表第二组(生物、农林、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向大会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在听了钱三强主任、宋健主任和钱伟长教授的讲话之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名词审定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成绩,并且为今后名词审定工作指明了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特别是从各分委员会的经验交流中学习到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积极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使名词审定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朗化。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也日臻完善,有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八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1.收词原则收词原则是名词审定工作中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目前关于选词的基本原则,如收入本学科的基本词,概念清楚的、相对稳定的新词,不收已淘汰的缺乏科学涵义的名词等。一方面由于原则本身所包含的概念不清,另一方面由于收词者本身对原则理解的不同,比较容易引起争议。对于复合词,一般地说,具有特定涵义的复合词可以做为学科的基本词。如“肝炎”一词,可以派生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词,其本身也具有特定的科学涵义。而一般性的复合词,形容词或修饰名词对主词仅起到一般性说明作用,而复合词本身没有特定科学涵义的一般不收。但介于两者之间的复合词,为数不少。例如“锯齿形叶片”、“革质叶片”,“木质叶片”,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但又不能独立地构成一个科学概念,因此对于这种词的收集应采取慎重态度,要进行全面考虑。又如植物学收词5000多条,其中真菌学近3000条,但由于收的大部分为加形容词的词,如“平伏的”、“钟状的”、“蹄形的”等等,经过删改减为400多条。所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加强各学科主任的权限,对本学科进行协调统一,慎重把关,提高词条的质量,既要要求选词全面系统,又要考虑各分支收词范围一致,基本平衡。对于新词的选词工作,也有较大的争议。选词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选收概念清楚的、相对稳定的新词。但在实际工作中,新词的出现常常是概念不清楚、词义不稳定的,对于这些词是否予以选收,值得商磋。新词的产生往往随着学科的发展,同时,学科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科学迅速发展,新技术引进,新词不断涌现,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如果不加以统一,就会加剧这种混乱,不仅会造成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障碍,而且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如果只是保持一种消极的态度,静等学术界争论的结果,或者任其自然,审定工作只能被动地进行,而且相当一部分新词将不可能被收集,这样就会使审定工作难以做到最大程度地全面、系统,难以反映当代学科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审定工作的权威性。因此,一部分代表认为应大胆地收集新词,紧紧地追踪现代学科发展的主流,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新词的概念加以完善和修正。2.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问题目前有不少学科中的名词是以外国著名专家、学者人名命名的。如医学中的“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又称“何杰金病”),“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阿—斯反应(Arias-Stell reaction)”等等。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有人提出在中国以外国人名命名意义不大,不能发挥汉语中望文生义特点,不能反映名词的涵义,也不便于记忆和教学科研工作。1955年国家曾明确规定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科技名词全部取消,但实际上,不少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科技名词依然沿用,这主要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一部分同志认为科技名词应全部借用,不需翻译,也即“拿来主义”,象日本语中的外来语一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另一部分同志认为应全部采用意译,这样有利于名词的统一,便于在教学和科研中应用,也符合汉语的习惯。而对于目前部分约定俗成的用语,在订名中可注明“又称”或“俗称”,相信经过长期的规范化,这样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会逐渐变少,不但不会造成新的混乱,而且会避免音译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鉴于目前我国科技名词使用中的混乱情况和约定俗成的情况,对已广泛为社会接受的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依然沿用,对新的科技名词则以意译命名,也即所谓的“新的用新办法,老的用老办法”。3.关于科技名词的准确订名问题目前许多科技名词的定名并不十分准确,难以确切地表达其全部科学涵义。如“试管婴儿”听起来很奥妙,让人以为试管里长出婴儿,而实际上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人体的精子、卵子结合,把在试管中培养的受精卵植入母体,是体外受精,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名词加以代替,而且“试管婴儿”一词已广为社会所用,改起来有一定困难。“试管婴儿”的英文为TEST TUBE BABIES,在引进这一名词的时候,仅仅是简单的直译,而没有对该词的真实含意进行推敲,人为地造成了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所以,今后一方面要想办法,尽可能地修改或弥补这类不能准确表达概念内涵的名词;另一方面在引进外来词时,其中文译名一定要审慎从事。首先是要着眼于科学性,正确地表达原文的词意,不可望文生义,同时也要从各方面进行考虑,使之既简单、响亮,又反映科学内涵。4.关于学科交叉、协调统一问题同一科学涵义名词不同。这个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也是名词审定中的一大难点。都建议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权威性和约束力将受到影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化学中的“色谱”,生物学科中则称“层析”,但都是化学试验中的同一现象。又如生物学中的“原生质”,医学中则称之为“原浆”。主要原因其一是学科彼此独立发展,相互隔阂,自成体系;其二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同一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订名;其三是由于同一外国名词有不同的译名,也造成了一义多词的现象。为此,应逐步地采取措施。首先应建立术语数据库,以便于收集到这类词而进行协调,其次应经常开一些学科之间的协调会,相互交流情况,其三在名词发布前,对一些简单的或人为造成的混乱,应尽量加以统一。但又不能强求统一,否则会造成新的混乱。对一时不能统一的,可使用“又称”在公布中注明。5.关于对名词加定义性注释问题对名词加定义性注释无疑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定义不但要考虑其内涵,还要考虑其外延。有的同志认为对此应加以慎重地考虑,各学科审定的词条数以万计,如果全面铺开,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重复劳动,难以统一。鉴于目前经费少,人员不足的情况,还是先从小学科搞试点,然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全面开展此项工作。6.关于与港、澳、台交流的问题与使用汉语的地区和国家之间,建立比较经常的科技术语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海外学者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代表们认为应逐步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海内外的交流。首先是信件方式,以通信的形式向海外专家、学者通报目前国内科技术语的新动向,并了解目前海外科技术语的情况,但这只是小范围的、私人形式的联系,并不能起到协调统一的目的。第二是请进来的方式,以名词审定委员会名义邀请海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参加名词审定会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第三是官方形式,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官方机构的名义与海外相应的学术组织联系,建立起经常性协调关系。第四是出版海外版(繁体本),扩大宣传。7.加强宣传,注意反馈意见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项通过少数人会议、审定、订名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审定后的名词必须要被社会接受,才能实现其工作意义。大家认为名词发布后,应向全国各大出版社、学校、报刊等赠送一些书,目的是让大家使用,然后根据社会反馈的意见在5、10、15年间重新审定修改。这样才能使名词审定工作日臻完善。8.经费问题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软科学,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科学文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对此,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为此项工作服务的各学会经费尚无来源,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极大困难。如果国家科委能将名词审定作为专门课题拨给专款,再交学会承担,经费问题、人员问题就可得到解决。以上是我们组讨论会所着重讨论的八个主要问题,不一定全面、正确,希望第二组代表同志提出宝贵的补充意见。(高素婷整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代表第四组(技术科学组)向大会汇报这两天我组讨论的情况。我们组共包含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仪器仪表、石油、化工、煤炭、土木、建筑、机械、冶金、电工、水力、宇航等十多个技术学科以及从事国家标准、科技情报等方面工作的委员和代表共20余人,其中80%以上的委员和代表是本届的新委员、新代表。大家在学习了钱三强主任关于上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的报告,国家科委宋健主任、全国政协钱伟长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及有关分委员会的经验介绍,普遍很受感动,深刻认识到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是一项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四化建设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都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并对如何做好名词审定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现归纳为以下几点,汇报如下。一、诸应用技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建议全国委员会及办公室:(1)对我国整个技术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制订一个较为全面的规划,明确规定哪几个学科先行,哪几个学科后行,哪些学科可以齐头并进,应有一个统筹安排,免得审定工作出现不应有的混乱;(2)为了便于各技术学科审定工作之间的协调,可否成立一个较为稳定的协调性机构,以便及时做好协调;(3)希望全国委员会能注意协助各分委员会充分依靠各有关行政领导部委及上级学会的帮助与支持;(4)希望全国审定委员会能针对技术学科的特点,在选词范围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以减轻由于相互交叉多所带来的繁重协调工作。二、鉴于审定工作日趋繁重,一致认为钱三强主任在1990-1993年审定工作计划要点中,关于“加强办公室工作”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已开展审定工作的几个分委员会,普遍感谢近年来在各自的审定工作中办公室同志们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感到很有必要进一步充实办公室的人力、物力,不断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和促进审定工作的发展。三、关于审定工作如何加强与港、澳、台联系问题。大家认为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方针是明确的。但在今后工作计划中,依然缺乏具体措施。为此,建议可否在港、澳地区专门设置一个“审委会的分支机构”,或争取能在港澳地区(或深圳地区)召开一次有港、澳学者参加的、有关名词审定的研讨会,以促进审定工作与港、澳、台之间的联系。四、关于名词审定的权威性问题。大家认为要树立权威,最根本的一点是,要靠我们扎扎实实的审定工作,要靠我们不断克服与解决审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努力提高名词审定的质量,光靠国务院所赋予的权威性是不够的。我组同志愿与全体委员共勉。上述意见概括得不一定全面、正确,希望其它同志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代表第三组全体委员,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小组经过两次全组讨论,一致同意钱三强主任做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要点”的报告,对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开展,充满信心。我们这个组,是由地球科学、交叉性学科和译名协调等方面的代表组成,讨论与提出的问题,除与各组有共性者外,也还有其独特性问题,归纳几点做如下的汇报: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名词术语的交流华语地区,除港澳台外,还包括新加坡,使用汉字的还有日本、南朝鲜,加上海外华侨,外籍华裔,是一个众多的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区都是以汉字、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的媒介,他们对汉语、汉字的眷恋,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代表了东方古老灿烂文化,自然也标志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象征。汉字的发生、发展与演化确也经历过悠久历史过程,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具有形象、指事、会意、形声等特点;是从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化而来。最近从500多种汉字编码设计方案中,显示出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从矩阵系统来说具有两维空间。在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码中有着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但也应该说明,汉语、汉字有难认、难记、难写、难读的弱点,影响了国际上的文化、学术交流。我借这个机会还想顺便介绍一点全世界学华语的热潮,去年台湾《光华》杂志刊载了陈雅玲的文章《东风吹遍世界——全球学华语热》。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人口中,正在学中文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设有中文课程的国家共有60多个,其中巴黎第三大学的中文系共有1800名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系;联邦德国约有2000名大学生申请学习中文,日本大坂外语学院中文系的入学分数,超过了英文系;美国设有中文课的高中约有130所,大学则有486所,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是全美最大的。夏威夷伊拉尼私立中学教师赵子仪说:“能念中文是一种荣誉”,中国现代化的魅力,仍在吸引着全球学汉语热潮不断高涨。汉字现代化研究所,北京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宣布:二十一世纪将是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我们委员会首先审定和统一以汉字为主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并出版繁体字本,无疑,对这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占世界人口1/4的新中国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提出具体建议。1.希望委员会召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自然科学名词交流与统一专题讨论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具体措施;2.利用国际性学术会议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倡专家相互接触,增进了解与交流;3.拨出一定数量的各类公布的名词,主动赠送,或由各分委员会提出名单统一赠送,扩大影响。二、关于审定名词的注释问题正像钱三强主任在“报告”中所述,术语的命名与审定,首先要从概念出发,只有明确概念才能准确地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区分事物的不同属性,而概念的全部特征,才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名词术语的注释,就是用最精辟、简捷的文字表达出术语的内涵,显示出订名的科学性。我们主张凡审定过的术语,尽可能予以注释,由于许多术语概念模糊而不统一,像大陆架一词,有的从海洋地质学角度理解,有的从地貌学角度注释,也有的从国际海洋法考虑外交因素等,因此,就必须有个统一的概念。当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国际术语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都有概括性注释,苏联公布的各类名词也都附有注释,我国国标公布的术语也附有概念性注释,为此,我们认为尽可能加上注释,使公布的术语更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三、关于收入新词问题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向各自的纵深发展的同时,其特点是:从封闭向相互协作、渗透、交融;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分立走向全球,呈现出人类知识的深化、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杂交出有2600余种新兴学科,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而涌现出的新概念、新理论那就更多了。象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力学中的流变学,数学中的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生物学中的全息生物学,超循环理论,地球科学中的幔岩学,幔岩矿物学、地球表层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思想、新理论、新学科的涌现,必然就得有一批反映这些理论、概念的新词,因此说,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关键在于新词的命名与统一,使审定的词跟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脉膊,才能充分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才能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正象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所指,“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技术的命名,确定规范称谓和传播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指出:“对那些当前非常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义,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作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鉴于此,我们建议委员会对各学科新词应集中力量专门搜集,每半年,或一年公布一次;在《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上开辟专栏,进行新词的探讨与公布;或建立专门小组,负责收集各学科新词,并予以准确命名(包括译成中文)。四.关于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比较重视交叉性学科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1987年建立了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协调组,进行了七个学科术语的收词,有的已形成初稿,它们是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未来学、管理科学、人才学、思维科学等。这次大会,在钱三强主任的报告中仍把交叉性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列入今后工作要点,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和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包括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在内的新生科学群。正像钱三强教授在《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一文中指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交叉地带,一贯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钱学森教授在《交叉学科:理论和研究展望》一文所指:“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显而易见,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上来说,都是探索物质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在科学方法论上也是相似而相通的。但从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来说就有差异,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做过精辟的论证。交叉学科的概念开始于1925-1940年,进入八十年代有了飞速的发展。七十年代中末期,才引入中国学坛。通过近几年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软科学系统,在发展科学技术战略部署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发展重要决策中,显出巨大的社会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像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上的赞誉。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也推动了这些交叉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壮大,逐步构成了新兴的软科学系统,在我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6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论及软科学的科学内涵时指出:“软科学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在当代,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任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作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从而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作出科学的决策,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交叉科学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属于杂交诞生的新学科,诸如协同学(Synergetics),紊乱学(Chaos),决策论(Decision-theory),搜索论(Search),博奕论(game theory),创造学、技术美学、模糊学、人类工程学等,不胜枚举,这些反映新概念的新词都有订名的意义,也有新概念的审定的价值,这也正是委员会带实质性工作所在。从以上所述,交叉性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不仅为国家经济战略和科学技术战略的制定有现实意义,同时其本身也是一项高水平的学术性理论工作,理应得到重视与发展。五、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翻译和统一我们组来自新疆的代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首先对“报告”中专门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工作纳入委员会的工作日程,表示感谢,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他在系统介绍新疆语言文字以及科技术语翻译工作时,列举了委员会已公布的《天文学名词》,他们已转译成维文、哈萨克文等四种文字。最后他还提出两条具体建议1.希望把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最好列入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内;2.要求委员会下的各学科委员会都有一名新疆的代表,以便及时掌握每个学科术语审定的情况和进度,尽早组织力量,转译成新疆各族文字。他的发言,得到小组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我受第一组的委托将数学、物理、力学、化学、天文、原子科学等学科的委员以及大百科全书、国家技术监督、辞书等方面的委员,向大会汇报8日和9日两个单元的分组讨论要点。分组讨论的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希望和要求全国委员会制定好今后四年的计划和再往后的六年的规划;第二是注意与制定国家标准的部门的分工和协调;第三是一些建议。第一小组的委员一致认为,按照预期目标,到2000年,全部完成既定的几十个分支学科的基本名词的审定、统一和颁布,应作为全名委会在今后十年内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制定好本届委员会的切实可行计划,并勾划出后六年的规划,从组织上和条件上做好保证。对于陆续完成第一批基本名词审定和颁布的各分委员会要明确各自的第二批审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认为,第二批审定的任务,一是审定新词。新词的提出和审定由分委员会承担,全名委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交流和出版,建议《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开辟刊登新词的版面。如果无力或不能对新词作出权威性审定,可应提出推荐汉文名和与之对应的外文名。二是名词注释。我们认为作简明的定义性注释的对象只应是新词、概念易于混淆者、词意不明确者以及具有新概念的名词。化学、物理、数学、力学、原子科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的全名委会委员都表示,名词注释不是全面注释,名委会的任务,主要是审定而不是注释,颁布的是统一了的规范化名词而不是定义性辞典。此外,全面注释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也大,不易顺利进行。第二批审定的第三个任务是扩充基本名词。由于各分委员会对基本名词的收词范围不完全一致,可以适当地扩充认为有必要扩充的基本名词,其中包括一些专业性强的复合词。此外,由于各分委员会完成第一批审定的时限不同,对各自的第二批审定任务不能强求一致,对繁体字海外版也不作统一要求。第二,当前除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统一和颁布科技名词外,还有各部委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机构和单位也在建立名词和术语,并定为国家标准。这样,有两个并行的机构在规范科学名词和术语。第一小组希望全名委会注意并采取加强协调的有效措施。最后,提一些希望和建议。(一)加强宣传。宣传统一和规范化科学名词的意义和重要性。不仅要向社会宣传,也要向有关领导、宣传部门和单位,以及科学家和教师宣传。本届大会召开的前夕,钱老主持记者招待会的电视新闻报导表明,向社会宣传的职能机关和部门对科学名词的审定和规范的重要意义就认识不够。(二)建议全名委会增设港、澳、台科学家的委员席,以利交流和沟通,也利于审定和统一。(三)建议将《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改为公开发行。(四)出版已颁布的名词的简装本,以期降低售价,使各级使用者,包括大、中、小学老师、科技工作者、编辑出版人员能买得起。买得起才有利于用得上。否则,权威性也难于在社会上真正落实,规范化的目的也难于达到,更谈不上统一名词的大普及。第一小组的吴大任、张青莲和钱临照三位委员对于这条建议均作了发言,吴老还写了书面意见。(五)协助并指导有能力将已颁布的名词翻译为少数民族语种的部门和单位,作好翻译、审定和出版。(六)重视交流经验,以期新建立的分委员会充分吸取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例如,强调名词的审定是审定汉文名词,并配以对应的外文,主要是英文,而不是英译汉。又如,建立好框架,规范好基本名词的范围等等。(七)作好反馈意见的收集,将可以作到的改善纳入第二批审定中。(八)考虑建立类似于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的协调须织,研讨日益增多和无法回避的缩写字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