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又叫仕进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供今人借鉴,亦可从中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三、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又叫仕进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供今人借鉴,亦可从中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三、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科举考试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从家举到科举制度产生及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考察科举考试中涵盖的素质教育因素,为科学扬弃历史、全面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科举考试的兴废论中国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推行了近1300年,它所形成的一些传统至今仍以潜在的形式存留于现实之中。当今高考出现了诸多与科举考试相类似的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应变革高考的功能,改革高考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梅尧臣一生经历坎坷,虽多次参加科考,终未中举。科考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固然给梅尧臣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无奈,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不仅推动了梅诗风格的转变,更丰富了梅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明代科举考试试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明代登科录汇编》等历史资料对明代乡、会、殿试试题的起草、格式、字数及特点和试题的种类、试题的优劣进行评价,同时对试卷批阅的人员、特点、方式和批语,字数及结构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明代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政之要,重在得人。中国古代选官的主导方式,大体上经历了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四个发展阶段。“客卿制”注重实践性,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察举”与“征辟”虽标榜“用人唯贤”,但由于搀杂了私人关系与感情色彩,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九品中正制”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是典型的“任人唯亲”;“科举制”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有利于考选人才,对于维护中央集权,促使社会构成变动,有更深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忧制度自西汉草创以来,虽历经王朝更迭,但始终绵延不绝,它几乎是一项与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的制度。然而,作为这项制度的规范对象,古代官员们对丁忧的态度却以唐末宋初为分界点,发生了了明显的转变。这种变化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举史上,经义与论是两种主要的科举文体。它们同源,但在行文的要求上又有所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南宋以后,经义与论相互影响,在形式上趋于相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最终成为后世程式化的两种文体,为八股文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以卓越的成就赢得了“明文第一”的至尊地位,但其一生科举之路坎坷,归有光以自身曲折的科举考试经历和深厚的学养,指斥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着当时人无法企及的远见卓识;然而穷其一生,却又深陷科场不能自拔,对科举取士,始终缠绵萦系,欲说还休,有着深厚的科举情结。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彰显出公平、公正、秩序等法律价值内涵,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各种腐败问题中最为民众关注、也最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形式选拔官吏的国家,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正是肇端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古代科举制的得失利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继承和发扬科举文化的"至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选官制度,它与科举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借鉴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咸丰之际捐纳的普遍开展,在为清廷提供大量饷需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铨选制度。这不仅体现在大批人员涌入仕途,使得流品日益芜杂,吏治逐渐腐化,更为重要的是,它打乱了既有铨法,使得捐纳人员与正途人员争夺员缺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捐纳人员中办事能员的得以重用,反映了时代变局下选材观念的初步变更。清廷虽采取措施以疏通正途,但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原始史料,对《黄宗鼎齿录》史料,台湾师生进士施士洁、汪春源墨迹,《江西闱墨(光绪癸卯)》科举史料以及《申报》所载有关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台湾进士的相关资讯若干史实进行考辨和补正,可供北京台湾会馆布展和解说工作之助以及相关课题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寻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的共性及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两者个性的差异,研究了两者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以求为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科举制度承袭唐制,但相比又有所发展,有自已鲜明的特点。宋代的科举制度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重文轻武等各项措施紧密相关,宋代对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及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废除前后,士绅阶层的转变,来观察科举制的废除对士绅阶层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变迁所产生的作用。通过查证史料及相关书籍,本文得出以下三种观点:(1)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废除的方法值得商榷;(2)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绅士阶层发生了大的转变;(3)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社会结构存在的士绅参与的"双轨形式"管理体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0.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朝廷举行优拔考及举贡会考为士子宽筹出路。不料于考优拔之年,四川巴县及宜宾县竟发生了原科场经费是当尽归学堂还是于考选之年例应拨归士子之冲突。本文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其他资料,细考诸生所持之理据,观察士子于停科举后之心理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