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港常见管水母,钵水母的刺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描述了厦门港2种管水母和4种钵水母的刺胞。其中,灯水母的基刺等丝刺胞,霞水母的中刺等丝刺胞是钵水母刺胞的新记录。文中还比较了各类管水母的刺胞,并建议对钵水母的刺胞采用与其它腔肠动物一样的分类原则和术语。  相似文献   

2.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报道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球形侧腕水母染色体数目2n =20,可配成15对同源染色体:8对为中部着丝点(m),4对为亚中部着丝点(sm),1对为亚端部着丝点(st),2对为端部着丝点(t),其核型公式为2n=30=16m 9sm 2st 4t,NF=54,第2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4.
光对中华哲水蚤昼夜垂直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水平光梯度和垂直光梯度下,中华哲水蚤产生最大趋光反应的适宜照度区随着波长从440nm向687nm的增加而由0.01-0.11ux向10-1001ux区移动,但在水平光梯度下的最大趋光反应却比垂直光梯度下强烈;光谱敏感性也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对长波光的敏感性不如对短波光;最大敏感性随光强度的增加逐渐移向长波段。垂直移动过程中运动速度和方向依光强和波长的不同而变化。本文还对昼夜垂直移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厦门蛾水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福建沿海地处亚热带,暖水性的海洋生物经常随暖流漂来,种类繁多,其中有一小类群——櫛水母类,过去报导较少,櫛水母类的兜水母目只有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Rang)曾经记载。实际上,除蝶水母以外,还有一种蛾水母,其体型比蝶水母为大,在福建沿海出现的时间仅限于夏季(4—8月),出现时间与数量一般比蝶水母为少。在夏季,此种櫛水母有时漂浮于厦门港轮渡附近海面,善于观察的船工经常看到,他们称之为“荷包(虫宅)”。过去,某些学者也曾注意,但由于完整标本采到不多,固定保存及观察皆有困难,所以对于此种櫛水母迄无详细报导。作者先后于1951年8月、1956年7月在厦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产卵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厦门港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雌性成体的产卵量。结果如下:哲水蚤产卵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雌体平均产卵量和产卵个体百分数有三次高峰,分别出现在12—1月,3—4月和5月中旬;环境中铒料数量多寡、温度高低对哲水蚤的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哲水蚤产卵的适宜铒料密度范围为2—8×10~4细胞/毫升(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密度混合饵料);适宜水温范围应为10—20℃。  相似文献   

7.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生活周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根据1979年11月—1980年6月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年龄组成,雌雄成体两性比率和雌性成体头胸部长度的逐周变化,推断这种桡足种在厦门港一年有三次主要繁殖期:12月底—2月中旬,3月底—4月中旬和5月中旬。第一世代的持续时间约2—3个月,第二世代的约1—1.5个月,第三世代幼体于6月初消失。水温是影响厦门港哲水蚤世代周期长短和雌性成体个体大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洱海藻华预警和微囊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每2个月在洱海定点进行微囊藻昼夜垂直迁移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微囊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1月,达(1.10±0.52)×10~7L~(-1);最低值出现在3月,为(2.06±1.05)×10~5L~(-1).水华爆发(高密度)期,所有月份微囊藻群体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迁移行为.受光照的影响,微囊藻群体白天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晚和凌晨迁移至上层水区.其中7月群体细胞分布与温度呈弱相关关系(r2=0.367),7月和9月微囊藻与p H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和0.712.低密度期(除了5月)微囊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昼夜迁移现象,其中1月的迁移模式和水华(高密度)期相似,3月可能是由于Daphnia的捕食,微囊藻表现出了与其他月份相反的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9.
粤东—闽南近海的浮游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钵水母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广东东部和福建南部近海的水文状况复杂,有着丰实的水产资源,是目前中上层鱼类的良好渔场。而进一步开展本海域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必将给阐明水产资源和水文状况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水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50余种,种数虽然不多,但数量却很大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成组之一。例如,我国中,西沙群岛海区管水母类的数量,为该海区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的第三位,又如双生管水母(Dlphyes chamjssonis)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在浙江沿海,不仅在所有水母类的数量上居首位,而且在整个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它电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材料是1961—1962年在福建南部沿海采集的.共鉴定水母58种,其中有17种为我国新纪录,此外,通过本海区与邻近海区水母分布的比较,对福建南部沿海水母类区系面貌有了初步了解.它与我国南海和日本南部水域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和黄、渤海较为疏远.本文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我国台湾海峡水母类区系和调查海洋水产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材料系1979年8月至次年8月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本调查区的水母类总个体数周年有二个高峰;种类数季节变化全年有一个高峰;主要种类有印度八拟杯水母、帽铃水母、五角水母、双生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按照水母类的生殖方式、数量分布以及海况水文条件的关系,可将本调查区的水母分成五个生态类群:河口暖水性、河口暖温性、沿岸暖水性、沿岸暖温性和大洋广暖水性等。它们的季节演替与外海水、沿岩水和淡水水系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厦门港浮游硅藻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每月在满潮时用GG25号筛绢制的浮游生物拖网采集,采到硅藻51个属162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1种,新变种1种和在我国首次记录的3种(另文整理)。每个样品鉴定500个细胞(如果优势种的细胞个数超过50%,则鉴定1000个细胞),计算各种所占的%,20%以上的作为优势种,5~20%的为丰富种(Tab),种群结构分析采用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度指数J。  相似文献   

14.
厦门蝇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厦门市的蝇类计4科26属44种。其中,13种是本地新记录;其次,简述了10种重要蝇的活动场所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的昼夜垂直变化及其迁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浅水富营养湖泊中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主要是微囊藻)的昼夜垂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理化因子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昼夜变化.受到光照的影响,在夜间,微囊藻由于呼吸作用消耗细胞内的多糖等物质,其细胞密度下降,微囊藻呈现出向水表层迁移的趋势,而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细胞密度上升,导致微囊藻群体向水下层迁移.本实验还发现小群体的微囊藻在水下层停留的时间更长.同微囊藻所不同的是,其它的藻类并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我国沿海具有渔业价值的五种大型食用水母类。除了对两种新记录的种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绘图之外,余者仅记录种类名称、分布、附有关资料。此外,本文对各学者以往报导记述的种类在分类上有错误及中译名有不妥之处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管水母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现已知全世界有160多种管水母。其分布广,数量也较大,特别是外海域和大洋,如果以容积法计其数量,它们常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体长大于1毫米)的优势类群之一。管水母类的所有种类都终生营浮游生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动器官,在水体中只能随流漂游,加上它们的个体较大,所以有些种类可以作为海流或水团的指示生物。有些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沿海水母类调查工作已有不少报道,其中主要是水螅水母的研究,钵水母和栉水母则较少。山东半岛沿海和水媳水母调查有高哲生(1958)、周太玄等(1958)、和振武(1964、1980,1983)、和振武、许人和(1982)、张金标等(1984),江浙沿海有林绍文(1937)、魏崇德(1959)、高哲生等(1962)、张金标(1977);福建沿海有徐锡藩(1928)、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64,1974,1978)、张金标等(1975,1981)许振祖等  相似文献   

19.
材料采自厦门港,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厚伞拟杯水母的胚胎发育、浮浪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附着、变态过程、变态水螅的形态以及各发育阶段的刺胞等。该种受精卵进行辐射卵裂,以内移为主形成原肠,浮浪幼虫对附着基有一定的选择,经过复杂的变态发育成拟钟螅型(campanulina)的水螅?,水母体、浮浪幼虫与小水螅均具有无刺等丝刺胞、基刺等丝刺胞和(或)具刺短柄丝刺胞。  相似文献   

20.
厦门海洋浮游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厦门是我国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中心。远在20多年前,伍献文和徐锡藩已在厦门发现二个新种水母。后来,王家楫和倪逹书曾作过厦门海产原生动物的调查,描述了1种有孔虫,2种放射虫,18种双鞭毛虫和13种沙殻织毛虫。金德祥研究厦门海洋浮游矽藻多年,曾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以厦门的的海产浮游矽藻为最重要。在这本专著里他描述了181种,为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