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动态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动态模型与定量模型的分析,提出了经过修正的高新区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动态模型。就动态模型的构成要素,即:专业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当地资本市场、体制与机制创新、技术的多样化、整合和再整合。这些新的要素组合将对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生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持续竞争优势:制度观,资源观与创新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观研究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得和使用资源和能力上的异质性,异质性的存在导致了超正常利润回报的可能;制度观认为企业在社会标准、价值、公认适合的或可接受的经济行为的期望假设约束下生存和成长,它强稠企业的持续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是依从惯例,为民认同;创新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的持续技术创新,其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和提高。不同观点在分析竞争优势时,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将主要依靠知识和人才。企业发展的动力,已经开始从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依靠人力资本。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力资源中精华的部分,是推动企业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论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还是非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鉴于此,企业要获得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加紧构筑其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企业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关的研究存在着企业经济学分析、企业能力研究和企业战略管理三个理论分析传统 ,它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源”、“内在逻辑”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文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不同流派的发展及其重要观点进行了回顾 ,指出了各个研究流派在理论研究上的贡献及其相对不足 ,以及不同流派之间所存在的相互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创新促进效应假说以及"创新陷阱"理论均不足以解释技术创新与竞争能力的动态影响。本文立足于非线性视角,在分析双元性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双元性创新与长期竞争优势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波形变动关系。具体而言,探索式创新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以及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呈现出交替出现的局面。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波形变动规律将有限的创新资源在两类创新活动中合理配置,以实现创新耦合效应,继而促进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崛起之策、成功之道、必由之路,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显示:产业集群现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与发展趋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快速成长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此,文章深入揭示了产业集群的本质,中国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各类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式在中国成功发展的背景和因素。  相似文献   

7.
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大部署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探索研究协同创新、集群创新系统、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发展视角,综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多元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而重塑网络创新范式。基于协同创新并围绕双维度框架模型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和构建,将创新主体要素优势嵌入并整合到集群中,重点分析其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在战略新兴领域及其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实践模式和主导效用,为攻关战略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变革创新,促进战略技术产业的发展并达成几何级数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8.
智慧专业化“成长云”的载体是经过筛选的区域优势领域,这些领域须同当地现有发展能力相结合,具有同质的比较优势,以及具备优良的特定产业相关性。经过这三个条件检验的优势领域,才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种子,即“成长云”的云核。云核成云的过程是一个三维立体发展的过程。第一维是优势领域纵向的价值链延伸;第二维是横向的相关产业集群;第三维是整个专业化集群的产值持续增值。三维结构综合发展,相互促进,构成“成长云”的初级形态。“成长云”成型之后,具有结构稳定、成长性良好以及战略支撑坚实等特点,并朝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9.
为迅速、精确地实现对创新集群的识别和持续监测,提高创新集群策动水平,本研究设计了以归纳性空间统计分析、产业与创新态势分析、产业创新链条分析、企业创新网络图谱分析以及产学研合作网络图谱分析为核心的,基于融合视角的创新集群识别方法体系;提出了涵盖集群演化分析工具与集群发展指标体系两个层面、对创新集群发展进行定量跟踪与综合分析的监测方法。本研究成果在上海市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等多个案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跨国公司的优势日益从传统的规模和资本优势转变为网络、知识转移与创新优势。本文从网络和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四种基本创新模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创新主体之间关系的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优势构建和转移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与经济社会活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采集我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描绘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曲线,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动力与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得出各个解释变量均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人才变量驱动能力最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揭示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驱动机制,对成长动力各个维度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中的驱动强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文化嵌入与集群发展的共演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影响集群发展的重要"软环境",文化嵌入通过影响集群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而影响集群的竞争优势。从动态视角看,这些关系之间存在着共演,共演可能出现耦合或锁定两种不同结果,共演耦合一般出现在集群发展初期;而共演锁定则更可能在集群发展的后期出现,即最初导致集群发展的文化因素也往往是集群衰亡的原因。共演锁定表明了文化过度嵌入,从内在根源分析,文化的过度嵌入来自于文化功能和性质形成的路径依赖导致的锁定。因此,为了保持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文化的适度嵌入。  相似文献   

13.
在伦敦金融城与时尚不羁的肖尔迪奇区和霍克斯顿区之间,是一处年轻而新潮的地方。这里被英国政府的部长们树立为成功城市创新集群的典范,它们是由600多家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的自发成长起来大本营——伦敦老街的“硅盘”。  相似文献   

14.
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依附的空间,对企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加入WTO意味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在此背景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构建了民营科技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框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其发展战略作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科技发展战略从模仿向创新改变的动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进化的重要力量。技术系统通过企业价值链体系形成技术联动关系,并通过技术交流和学习,推动知识进化。品牌系统在市场导向下配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品牌知识和能力资源,促进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形成品牌竞争能力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知识的进化促进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共生耦合关系。基于回族老字号企业的案例研究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过程,提出构建技术创新与品牌进化共生耦合机制和促进老字号改造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将传统集群低创新性简单归结为其空间特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缺乏足够说服力。借助"技术创新获利理论"(简称PFTI理论),从主导设计范式、互补资产和独占性制度三个维度及相互关系出发,探究传统集群整体低创新性及集群企业创新成果低占有性的"双低规律"。研究显示:随着主导设计范式的形成将导致集群企业创新弱化,集群内企业互补资产的结构失衡和相似性将导致集群整体的低创新性和企业创新成果的低占有性。而在低可占有性制度下,会进一步强化上述两个机理,最终又强化了"双低性"。  相似文献   

18.
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创新竞争中的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面对今天和未来全球竞争必须应对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列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这绝非易事,存在大量理论上和实践方面的难题有待研究解决,而且在今后的创新实践中还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需要研究求解。在众多备受关注的问题中,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否健康发展尤为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为什么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为创建高效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必须弄清楚企业创新的类型。文中提出了4种主要创新形式;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创建企业内生研发机构和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中必须善于处理好参与各方的利益,产学研结合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益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9.
区域集群创新:一个基于生成式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群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上创新主体限于单个机构或个人,创新过程以单一线性为主的模式,有着更为复杂的实现机制。本文依创新本身的生成逻辑,构建了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区域集群主体基于丰富的地理、社会和行业接近性所生成的互动网络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它纾解了主体间知识转移的障碍,使集群整体层面呈现出协同进化特征,而个体关系层面的竞争和合作催生了创新的“涨落”效应,由此推动了创新的不断生成演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遗传学者李汝祺与胚胎学者朱洗相继独立将所观察到的马蛔虫类群鉴定为三价新亚种,并就三价马蛔虫发现的优先权展开争夺。文章在梳理这一竞争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双方如何籍由各自的专业认知框架来理解自身发现所承载的学科价值,认为双方参与竞争的动力机制是个体通过对首创性发现意义的揭示来实现对自身学术能力的内在认同;后将竞争行为置于“胚胎学与遗传学认知对立”的学术情境下,考察了双方的学术理念受各自学科研究纲领的支配程度,认为对学科纲领兼容性的理解差异决定了竞争关系形成的必然性;文章依据不同维度的评判标准对优先发现权的归属做出了探讨,认为以现实的社会认同标准,发现的优先权彼时归朱洗所有,而以库恩对发现过程的理解,李汝祺是唯一的马蛔虫新亚种发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