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皮张收购资料的统计和访问调查,野外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了豹猫在安徽省的分布、数量及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2.
1988年-1990年的冬季,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豹猫的数量及其危害褐马鸡的严重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查明豹猫主要分布于低山带、中山带和中高山带,分别各占种群数量总数的30.7%,42.1%和27.2%,指出其种群密度每百公顷遇见数为0.031头,对褐马鸡成、幼鸡的危害季节在5-7月;褐马鸡老弱病残者遭受豹猫危害在冬季降雪后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4.
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5℃。适盐范围30~34。繁殖期6~10月,盛期8~10月,9月至翌年1月相继出现30~40mm的小虾,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建议12月至翌年2月,在小虾出现高峰期时,加强保护措施,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东海日本鳀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在东海海域每年分季度4个航次双拖作业渔业资源调查和2000~2003年鳀鱼监测调查资料。对鳀鱼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鳀鱼的2000~2002年平均双拖网渔获率为0.55kg/h,以2000年冬季最高(2.06kg/h)且分布范围较广,2000秋季最低(0.0008kg/h)且极少有分布;鳀鱼在浙江近海的产卵期为2~5月,3月开始出现补充群体,经周年生长全长可达到约100mm。 相似文献
7.
1993年到199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境内银杉种群个体高于1m的数量为184株,其中花坪林区91株,大瑶山林区93株,个体高小于1m数量350株,花坪林区为120株,大瑶山林区230株。广西银杉种群现存数量534株。对广西大瑶山银杉种群进行样地环境调查和种群分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更新良好的分布点银杉种群呈集群分布,否则趋均匀分布;银杉种群大小级个体分布表现为由集群分布趋向均匀分布或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宁夏苍鹭和夜鹭的数量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青峰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2):71-75
作者于1985~1990年在宁夏银川、卫宁平原等地用5年时间对苍鹭、夜鹭的数量和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苍鹭和夜鹭在宁夏为夏侯鸟,由于繁殖地减少、过度猎捕、环境污染而数量锐减,成为稀有鸟.苍鹭三月下旬开始营巢,产卵3~5枚,孵化期约26天,育雏期65天。夜鹭四月上旬开始营巢,产卵4~6枚,孵化期约27天,育雏期60天,苍鹭和夜鹭混合营巢,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鸟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9.
南京~湖口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湖口间421km长的江段有江豚约697头,其中以华阳至湖口一带密度最高.江豚的分布为聚集分布.此外,江豚还具有很强的趋岸性,88.8%的江豚出现在离岸500m的范围内.长江江豚的数量近年来有所下降.以本文中的平均密度粗略估计江阴至武汉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1481头,比张先锋等(1993)报道的该江段江豚的数量低171头.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在编制《安徽省1:50万土地资源图》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建立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探讨,继而提出了全省土地资源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中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资源同样存在着适度性问题,社会保障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安徽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野外采集的基础上,报道了安徽共有景天科植物6属、36种,其中包括5个地理分布新纪录种、3个存疑种,并附有种、属检索表以及生境、分布和经济用途的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访问调查、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收集了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要求,以课程开设情况为切入点,对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各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据此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尤为迫切。分析皖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了皖西红色旅游的“旅游区-旅游功能区-产品组团-重要节点-中心城镇-旅游线路”五级空间要素结构和“增长极式-组团式-板块式”空间演变发展格局,提出独立型、共生型和依托型三类A级红色景区创建模式,梳理了红色旅游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资源的保护方式和保护体系。分析认为,“分散保护+集中展示+红绿古结合”将是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的主导模式。上述结论可为中国同类红色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互为变量,区域人口与经济分布一致时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且在逐渐扩大,不仅造成了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及区域间较大的经济差异,还制约着安徽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限制了安徽省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源于安徽省尚未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能力的区域增长极,不能与沿海发达省份在人口集聚的能力上竞争.应当通过积极培育以合肥为代表的经济集聚极核,加速城镇化进程,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以缩小区域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一致性,各地区应当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与劳动力,协调各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皖西民歌在艺术形式、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其内在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皖西民歌地域特质、社会功能和发展手法上的剖析,探析出它蕴含于内的文化品格和本质精髓。此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独具韵律的皖西民歌文化属性有所裨益,还将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性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施正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64-68
新型工业化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科技水平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将来安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层次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促进安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安徽的产业层次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