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图形生成算法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都是以理论文稿附以静态图片的形式讲授.文章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生成算法可视化的方法,在VC 6.0环境下,通过对计算机执行程序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了算法显示和图形生成的同步可视化演示,开发了一套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教学演示系统CAI,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1.实验室介绍可视媒体智能处理实验室现有IBM图形图像工作站、DeHasphere场景三维扫描仪、双通道三维投影系统、数据手套、力反馈系统、数字化校园漫游系统、Virtools虚拟现实三维开发平台、多触点桌面交互系统等设备,以及各种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实验仿真平台。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科研团队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及本科生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绘制技术》、《信息与编码》、《数字图像处理》、《人机交互》、《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工程》、《数字视频处  相似文献   

3.
工程图学新书《现代图形技术》由中国工程图学会组织编写,唐荣锡主编。《现代图形技术》共有7章:第1章,绪论,介绍基本概念,特别强调图形技术重新置身于技术发展的前沿。第2章,从手工到自动化—现代图形技术的兴起,特别介绍了现代图形技术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第3章,今天的蓝图—工程图样和图纸的处理技术,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集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有着不同的概念,它们属于不同的学科。图形学以及图形处理技术既独立又统一,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特殊联系。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们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清晰。该文从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入手分析,对二者的概念以及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并且对这两种学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对于数据的组织形式,以及对于数据的储存方式被称为数据结构。将计算机的字符处理系统升级为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系统是计算机图形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需要将数字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并且能够将图形信息恰当地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面展示出来的一种科学技术。计算机图形的产生、处理技巧以及图形的输出等技术都是其中的难点。计算机需要处理的图形信息是相互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关系的数据元素的一个集合,通过将图形的数据结构建立起来,让计算机在生成、处理以及输出方面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得到较好的保障。该文主要以计算机图形学作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数据结构在其中的一些重要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维虚拟技术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三维技术、计算机平面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编程、视音频处理、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的新兴技术,将三维虚拟技术运用于科普教育,是有限条件下对教育资源的极大补充。由于三维数据的有效信息量明显高于二维,使得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制作的教学模型更能加深观众的记忆。基于三维虚拟技术运用案例—纪录片《认识交响乐队》的制作是虚拟技术在艺术、科普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对普及青少年交响乐知识、文化大繁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方式关注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科地位;从对图形/图像产生机理的梳理入手,认识计算机图形学的本质特征,明确计算机图形学的根本任务;从表现的视角理解图形/图像只是基本图元不同组合的显示方式;从构造的角度阐述"模型"的"几何品质",认识几何计算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根本性;从几何奇异是造成几何造型系统不稳定性的本源入手,把握几何计算的关键.从"计算机图形学和造型依赖于点和向量的数学运算"的观点出发,研究以向量几何为理论,以"方向性"概念为基础的几何计算基本理论的思想方法、几何结构以及几何算法与复杂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工程与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处理画法几何部分的讲授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继承画法几何的合理内核,以适应制造业中二、三维图形表达将长期并存的现实要求;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工程制图教学的第一时间,就应该运用计算机表达和建模方法,以增强直观性,提高精度和效率,便于同后续课程衔接.基于计算机图形学构建的计算机画法几何求解系统,可以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势,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指出了当前该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实践教学、重视过程考核等方面对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加深课程理解、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谷伟 《科技资讯》2014,(14):152-152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有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方法依然守旧,由于计算思维的理念愈加成熟,因此,把计算思维应用到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教学中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11.
陈超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101-101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得到迅速普及和深入,目前,计算机图形学已进入三维时代。当前在微机上鳊写三维图形应用一般使用OpenGL或DjrectX.三维图形鳊程工具中最为突出的是SGI公司的OpenGL(Open Graphics Languagr,开放式的图形语言),它已经成为一个工业标准的计算机三维图形软件开发接口。本文以三维图形为研究对象,对多边形创建三维图形进行研究.并用OpenGL创建箱单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教学效果更好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软件,分析了算法可视化的实质,基于VC 6.0的开发环境,提出了一种将图形生成过程与实现图形的具体算法程序同步可视化演示的新思路.该系统通过建立虚拟栅格和模拟计算机的"象素点",运用了交互控制技术,动态演示的可视化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教学演示系统.实验表明,直观的动态演示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习者真正掌握了图形的生成原理,有效地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谷伟 《科技资讯》2014,(12):20-20
随着早期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形成了集二维和三维一体的计算机图形学,经过这么多年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科学研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勘测设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图形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门学科,以数据库、图形可视化技术为手段,实现信息处理的任务。本文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勘测设计单位计算机集成应用、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工程地质数据的计算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算法多,文字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制定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CAI课件,实现了课程演示、算法动画、习题测试三大基本功能.图形算法动画演示做到了"形态可视化"、"过程可视化",摆脱了传统讲授过程中的"只懂其理,不见其形"的缺点,同时通过习题测试,增强了课件与学生的互动性,满足了学生的自我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峰 《科技信息》2008,(16):68-68
计算机图形学是利用计算机研究图形的表示、生成、处理,显示的科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中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将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应用和图形学前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计算机科学系邹北骥讲师承担的中科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三维自由曲面体造型技术研究》,经两年多的深入研究,于最近通过技术鉴定.该鉴定意见认为:《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应用》一书是计机算图形学方面的一本专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重视实际应用,是一本较优秀的教材;论文总结了三维图形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性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应用领域涉及计算机图形学等许多方面。计算机图形学是该项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带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图形学的各个研究方向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Matlab在图形表示、图形绘制方面的功能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际情况,将Matlab引入到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中,通过在计算机图形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学生实验设计等环节中引入Matlab,学生更易理解并掌握图形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学生实验设计成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于虚拟现实中的船体可视化建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把物理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模型,通过观察显示设备的仿真图形来测试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合理性.以船体为对象,研究在虚拟现实中的船体可视化建模技术,并运用3DMAX、AUTOCAD等软件建模,JAVA语言和VRML语言实现可视化的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