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昌某牛场疑似牛支原体肺炎RT-PCR方法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T-PCR方法对西昌市某牛场采集的2份疑似牛支原体肺炎鼻腔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份样品均扩增出预期大小(300bp)的DNA片段。将其纯化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两份样品均与GenBank中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16S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F332754)同源性为99%;牛支原体可能是导致牛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严重危害养牛业的一类疾病,试验目的是对四川11个引种肉牛场爆发的BRDC进行病原检测.采集108份BRDC临床样本,分别对IBRV、BVDV、BCo V、BPIV3、BRSV、BAV3、M. Bovis、P. multocida、M. haemolytica和H. somni等10种常见的病原进行PCR检测,并鉴定M. haemolytica的荚膜血清型.IBRV、BVDV、BCo V、BPIV3、BAV3、M. Bovis、P. multocida、M. haemolytica、H. somni的阳性率分别为37%、16. 7%、4. 6%、5. 6%、6. 5%、24. 1%、6. 5%、46. 3%、5. 6%,BRSV未检出;不同牛场检出的病原种类有所差别,但IBRV、M. Bovis和M. haemolytica的个体阳性率和场阳性率较高,且混合感染较严重; M. haemolytica以荚膜血清6型和1型为主(38/50).试验结果表明四川省爆发BRDC的引种肉牛群中,检测出9种病原,以IBRV、M. Bovis和M. haemolytica混合感染较为普遍,为国内BRDC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野鼠携带病原体种类来改善有害动物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实验动物外源性病原污染风险。方法 取毒饵站内发现的新鲜野鼠粪便或采集被采食的毒饵站内的环境拭子,机械捕鼠器或绞杀笼中捕捉到的野鼠的毛皮拭子,进行全面的PCR检测。结果 共收集检测样品40份,检出11种细菌、3种病毒、5种寄生虫。其中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75%。结论 通过检测分析,野鼠携带病原体种类(包括人畜共患病)及检出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检测河北省滦县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采集滦县牛血液样本2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发表的梨形虫Tams1,P32表面蛋白以及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6对梨形虫特异性引物,以牛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不同梨形虫进行PCR或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在28份DNA样本中检测出双芽巴贝斯虫阳性样本7份,阳性率为25.00%;其他牛巴贝斯虫阳性样本3份,阳性率10.71%;而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均未检测到阳性样本。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根据公开发表的绵羊肺炎支原体16S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诊断方法。通过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临床分离株、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及临床病羊鼻拭子的检测。发现应用该检测方法能够对标准株、分离株和临床病羊鼻拭子扩增出特异性产物,而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则扩增小出。证实所建方法在绵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上具有特异性、相对快速、简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将酒泉市人民医院于收治的11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检测9种病原体的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本组1156例患儿中经呼吸道九联检试剂检测出病原体感染的总阳性率为37.11%,其中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22.75%;混合感染率合计为12.20%,占总阳性率32.87%,以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为7.28%。呼吸道九联检试剂检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淋茵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及其混合感染.方法对668例疑似非淋菌尿道炎(NGU)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检测.CT采用胶体金斑点法,UU等均采用培养法.结果668例中UU和CT的检出率分别为32.0%,21.4%.UU和CT总检出率53.4%,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总检出率46.1%.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非淋茵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全面检测感染细胞、疫苗等多种生物制品中的支原体.方法从多种支原体的16SrRNA核酸序列中选择了两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作为支原体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用这对种属特异性引物对已知阳性的50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阳性.应用于实践,检测了89份疫苗标本,阳性率为31.4%,而用常规培养法检测阳性率为12.3%.结论用该种属特异性引物检测支原体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鼠痘的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列步探讨,结果表明:微量免疫扩散试验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对人工感染小鼠的检出率为86%,且可检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人鼠及自然感染病例;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敏感性高的快速诊断方法;对人工感染小鼠的检出率高达91%亦可检出隐性和自然感染病例,但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血清学方法,特别适合于实验鼠群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检测两个实验动物饲养场的19份和22份小鼠血清,其中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42%及6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小鼠肝炎病毒(MHV)为例,研究两种常用小鼠感染MHV后粪便中病毒核酸检测量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设计。方法用MH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脏垫料持续饲养C57BL/6和BALB/c小鼠(n=20) 28 d,进行脏垫料接触感染。之后所有小鼠使用无菌垫料进行单笼饲养,每周收集新鲜粪便和血清样本,经Taqman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法检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BALB/c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实验第21天即有阳性检出(阳性率20%),第28天阳性检出率达到最高,为80%,第42天阳性检出率为50%,至第56天无阳性检出。血清ELISA检测发现,实验第42天才有MHV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50%)。对于C57BL/6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第28天和第42天分别从20%小鼠粪便中检出MHV。而采用ELISA法在整个实验期均未检出特异性阳性抗体。结论在隔离检疫和常规病原检测中,建议选用BALB/c小鼠作为哨兵鼠,替代C57BL/6小鼠。由于qPCR法具有早检出和更高检出率的优点,建议在隔离检疫早期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粪样核酸检测法替代ELISA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呼吸道病毒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检出情况及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600份,随机选取社区健康体检儿童咽拭子87份作为健康对照。应用多重PCR技术对新型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部分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00份咽拭子标本中,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14例(19%),其中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48例(8%),C型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group C,HRV-C)47例(7.83%),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13例(2.17%),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s,HMPV)10例(1.67%),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es,WUPyV)3例(0.5%)。87例健康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2)114份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标本中,单纯感染69例,混合感染45例(39.47%),其中HBoV 22例(45.83%),HRV-C 14例(29.78%),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4例(30.77%),HMPV 9例(90%),WUPyV 3例(100%)。结论PICU中HBoV、HMPV、HRV-C、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等新型呼吸道病毒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导致重症感染,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在蛋鸡中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对2012~2013年采至7个蛋鸡场的1735份泄殖腔拭子和57份疫苗样品进行了P27抗原检测,1512份血清进行了ALV-J亚群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1)此次调查的蛋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病毒感染,其中两个疑似发病的鸡场P27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989%和1183%;(2)不同代次蛋鸡的AL阳性率均有所差异.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P27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16%、649%、887%,ALV J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36%、463%、713%.商品代蛋鸡的感染情况比父母和祖代种鸡严重,提示存在垂直感染的情况;(3)不同日龄蛋鸡的AL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以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阳性检出率较高;(4)AL阳性率在不同品种的蛋鸡中也有差异,尼克粉蛋鸡的P27抗原阳性率最高,海兰褐蛋鸡的ALV J抗体阳性率最高;(5)57份弱毒疫苗中,有一份检出P27抗原,可能受到白血病病毒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鹅细小病毒(GPV)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鹅和雏番鸭的病原,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GPV的VP3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和探针,经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检测鹅细小病毒的恒温隔绝式荧光PCR方法(ii PCR方法),并与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出GPV,对其他常见无关病原不检出,特异性好;检测下限是38.1拷贝·μL-1,灵敏度高;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重复性好;该方法对31份临床疑似样本的检出率为93.54%,高于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出率(83.87%).本研究为鹅细小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集同一地区三家规模化蛋鸡场的饲料、肛拭子和病死鸡样品共813份,分别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普通PCR技术以及美国农业部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标准(USDA MLG 4.05)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及ERICPCR分型.结果,三种方法均检出沙门氏菌阳性16份,检出率同为1.97%.其中病死鸡、饲料和肛拭子中检出率分别为11.29%、3.03%和1.02%.16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7种血清型,其中12株沙门氏菌ERIC-PCR分型相似性均小于90%.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改进的LAMP方法与PCR方法检出率相同,与USDA MLG 4.05的符合率为100%.16株沙门氏菌血清型多样,分子分型的相似度低.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新乐市羊梨形虫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河北省新乐市羊梨形虫的感染情况,采集河北省新乐市羊血液样本31份,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梨形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以羊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梨形虫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在31份DNA样本中检测出4份吕氏泰勒虫(12.9%),而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和羊巴贝斯虫均未检测到阳性样本。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 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羊包虫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细粒棘球绦虫,对多房棘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杆菌无关病原不检出;检测下限为100个拷贝,重复性好.对55份牦牛源包囊样本和70份羊源包囊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4.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本研究建立的ii 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小时,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牛羊包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芒市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932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从932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636例,阳性率为68.2%(636/932),其中解脲脲原体单项感染447例,阳性率48.0%(447/932),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8例,阳性率0.9%(8/932),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82例,阳性率19.5%(182/932)。结论:当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且以解脲脲原体为主,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推荐使用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PCR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牛样本中BHV-1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BHV-1 g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引物,建立BHV-1 PCR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64份牛临床样本。结果建立的BHV-1 PCR检测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猪伪狂犬病毒(PR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犬疱疹病毒(CHV)、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5lg TCID50/mL,对应的DNA模板浓度为5.26×10~2拷贝/μL;BHV-1 DNA在-30℃冰箱放置12个月仍可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45份牛源组织样本,BHV-1核酸阳性率为15.2%。结论建立的BHV-1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临床牛样本BHV-1的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3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筛检(Mh),并采用10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350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阳性共211例,感染率为60.3%。其中Uu单独感染102例,感染率为29.1%;Uu和Mh混合感染78例,感染率22.3%;Mh单独感染31例,感染率为8.9%。交沙霉素敏感率最高,对Uu感染是97.06%,对Uu+Mh混合感染分别为80.8%;环丙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是6.9%和6.4%。结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交沙霉素敏感率最高,临床上可用于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小鼠微小病毒(MVM)和小鼠细小病毒(MP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比对NCBI上发表的MVM和MPV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探针,可同时检测MVM和MPV。考察MVM-MPV引物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对178份清洁级小鼠粪便D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MVM-MPV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佳线性范围为109~104拷贝/μL,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0.99,灵敏度为101拷贝/μL,特异性强。应用MVM-MPV探针对178份小鼠粪便DNA检测,结果为2份阳性样本,经MVM、MPV特异性探针鉴定,2份阳性样本均为MPV感染。阳性样本经全基因组测序后与NCBI网站上MPV(NC_001630.1)序列比对,一致率为96%。结论 建立的MVM-MPV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有效快速地同时检出小鼠细小病毒和小鼠微小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