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优化水凝胶的性能,改善水凝胶的药物缓释作用,设计了一种由氧化海藻酸(OSA)交联的海藻酸/明胶(SA/Ge)pH敏感型复合水凝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XRD、TG分析,测定了水凝胶的溶胀率,探讨了该复合水凝胶体系的释药行为及机制,分析了四种模型方程对药物释放行为的拟合结果.结果表明:该水凝胶体系的溶胀率可达36倍,对大分子药物牛血清白蛋白具有一定的体外缓释效果,它在模拟胃肠液的释药机制属于骨架型扩散机制释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药物-聚合物偶联物模型和Diels-Alder点击反应制备一种可注射缓释水凝胶。将葛根素与透明质酸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葛根素-透明质酸偶联物(PUE-HA),将PUE-HA和四臂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4-arm-PEG-MAL)通过Diels-Alder点击反应交联制备了可注射缓释水凝胶(PUE-HA-PEG),并考察了三种不同呋喃(Furan)与马来酰亚胺基(MI)比例对所得水凝胶的胶凝时间、形貌、溶胀度、降解度、葛根素体外释放、水凝胶力学性能以及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与1Furan/1MI和1Furan/2MI水凝胶相比,1Furan/4MI的水凝胶胶凝时间可缩短至1 min。随着MI比例的增加,水凝胶具有更低的降解速率(21 d降解率低于60%),更好的力学性能,缓释释药作用更加明显。实验结果表明,Furan/MI的比例对可注射缓释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蛋白类药物的活性和寿命,应用物理交联技术制备了壳聚糖(CS)/京尼平(GP)/明胶(G)/β-甘油磷酸钠(β-GP)共混的温敏性水凝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SEM)及降解实验对壳聚糖水凝胶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壳聚糖温敏性水凝胶的凝胶时间较短,约为50~126s;透射电镜显示4种物质相互交联为互通的多孔网络,结构致密均一;壳聚糖水凝胶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BSA释放时间长达170h,最终释放率为76%~88%,蛋白释放曲线符合药物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壳聚糖作为聚阳离子组分,海藻酸钠作为聚阴离子组分,制备了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水凝胶。探讨了改变溶液的pH值和交联剂用量等条件对两种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交联剂含量、pH对CS-SA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较大,且在酸性条件下的水凝胶的溶胀率远大于碱性条件下的溶胀率,包埋在此水凝胶中的牛血清蛋白(BSA)释放随载药介质的pH值的变化而显著不同,pH值为1.0条件下载药的水凝胶释药率大于pH值为7.4,9.18条件下的释药率。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大分子稳定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H响应性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EA)。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对其形貌与溶胀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拟药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交联剂用量、pH值及离子强度对微凝胶释放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其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微凝胶在低pH或高pH下的流体力学直径及溶胀率均比等电点处(IEP)的大;BSA的释放与交联剂用量有关,且有最佳用量值;BSA的释放率在pH=5的缓冲溶液中不到10%,而在pH=9的缓冲溶液中,释放率可达65%左右;释放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微凝胶对BSA的释放主要由微凝胶的溶胀及BSA的扩散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6.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海藻酸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和微球在水凝胶基质中的分散性,分析了复合水凝胶基质的结构、溶解分数以及水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溶胀率和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CR)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pH值为1.2时CR为32%,当pH值为6.8时CR为53%,当pH值为8.0时CR达到70%,表明该复合水凝胶的释药性能受pH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采用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相结合的工艺,即通过循环冷冻—解冻法结合京尼平交联法,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IPN)的PVA/CS复合水凝胶,研究了pH值对其溶胀率的影响;选用氯霉素为模型药物,探讨了PVA/CS水凝胶在模拟胃液(SGF)和模拟肠液(SIF)中的载药、释药性能.结果表明,PVA/CS IPN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溶胀率,而在碱性条件下,溶胀率较小;其载药量、释药量都随着复合水凝胶中PVA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SGF中的药物释放率高于SIF的释放率;在SGF中的药物释放速率随着组分中PV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海藻酸-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海藻酸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和微球在水凝胶基质中的分散性,分析了复合水凝胶基质的结构、溶解分数以及水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溶胀率和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犆R)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pH值为1.2时CR 为32%,当pH值为6.8时犆R 为53%,当pH值为8.0时CR 达到70%,表明该复合水凝胶的释药性能受pH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相引发氧化还原体系聚合方法制备比表面积大、孔容大与孔道存在交联互穿结构的温敏性水凝胶(P(NIPAAm-co-AM),PN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对制备的3种水凝胶进行了分析与结构表征,同时还系统地研究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溶胀动力学性能,以及温度变化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探索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智能水凝胶的配比,揭示了单体配比对智能水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此外,选择多肽谷胱甘肽为包载药物做了体外药物包载—释放实验,进一步明确了水凝胶结构与药物的包载和释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药物分子体内的包载与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改性精氨酸(M-Arg)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并预载入抗菌剂洗必泰,制备出新型P(M-Arg/NIPAAm)系列水凝胶敷料.通过核磁共振(1 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Arg的结构和水凝胶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溶胀率测试、药物累计释放、抗菌测试研究了水凝胶敷料的溶胀及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单体投料比合成的水凝胶敷料具有不同的温敏性;新型P(M-Arg/NIPAAm)水凝胶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和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化学引发聚合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乙烯醇/丙烯酸(PVA/P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胀动力学,探讨了pH及盐浓度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凝胶在不同pH介质中对药物异烟肼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VA/PA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和离子强度敏感性,其在pH=1.20的缓冲溶液中对异烟肼的累积释放率明显大于在pH=7.40和pH=6.86的缓冲溶液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羧甲基纤维素(CMC)与纤维素在NaOH/脲体系中共混,以环氧氯丙烷(ECH)作为交联剂进行化学交联,制备了具有高吸水性的水凝胶。凝胶的结构和表征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测定。CMC有助于增加孔道的尺寸,而纤维素在水凝胶中用作背景骨架以支撑整体结构。在蒸馏水和不同体液中的平衡溶胀率惊测定,在水中的最大溶胀率可达1000且仍保持稳定的凝胶外观。此外,该水凝胶在NaCl或CaCl2溶液中显示出智能溶胀和收缩,通过CMC含量的改变,将对牛血清蛋白(BSA)有控释行为,这种纤维素水凝胶在生物材料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改变交联剂含量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DMAEMA-co-HEMA)).纳米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通过FT-IR、1H-NMR和TEM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检测溶液在不同pH下的透光率,结果显示纳米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有明显的溶胀现象.选取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该纳米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纳米水凝胶能很好地负载药物,载药率达45.7%.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载药纳米水凝胶分别在pH 5.0和7.4的溶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该纳米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纳米水凝胶的溶胀现象使得药物释放速率比在中性环境下快.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沉淀聚合和原位共沉淀法制得四氧化三铁负载的聚(羟丙基纤维素丙烯酸酯-co-丙烯酸)(P(HPCA-co-AA)@Fe_3O_4)水凝胶.研究了羟基(—OH)与丙烯酰氯(AC)的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羟丙基纤维素(HPC)的乙酰基修饰度的影响,通过FT-IR、~1H-NM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水杨酸钠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水凝胶在不同pH环境下对药物的可控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在碱性环境下的溶胀行为使药物释放量明显大于酸性环境下.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生物降解,无毒,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医药材料。壳聚糖基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给药载体,药物的控制释放具有易控性、靶向性。以壳聚糖(CS)为基材,聚乙烯醇为第2组分,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基水凝胶,研究该水凝胶在水中的溶胀行为、溶胀动力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一系列壳聚糖基水凝胶的溶胀度均随着溶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至溶胀4.5h时,凝胶的溶胀度基本达到最大。溶胀动力学为一级动力学。随着CS/PVA凝胶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该类水凝胶溶胀速率和饱和溶胀度呈现出3个性质明显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水作为有机相添加剂对牛血清白蛋白聚己内酯微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油/水(S/O/W)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聚己内酯(PCL)微球,在BSA-PCL-CH2Cl2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水(2%~4%),以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BSA体外释放行为和稳定性为考察指标,考察水作为有机相添加剂对微球性质和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SA-PCL-CH2Cl2体系中添加一定量水后,载药量和包封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突释,同时增加了微球内BSAα-螺旋含量,即提高微球内BS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盐/淀粉半互穿网络(PAA/St semiIPN)水凝胶.研究淀粉用量、pH值和离子强度对水凝胶溶胀率和溶胀速率的影响,并采用Flory理论对水凝胶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价阳离子盐溶液中,水凝胶的溶胀度与Flory理论符合较好;对于高价阳离子溶液,Flory理论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相对于传统的水凝胶,PAA/St semiIPN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最后,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PAA/St semiIPN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8.
载有溶菌酶微球的凝胶埋植剂的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体内长期缓释,将药物制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微球,再将微球分散于甲基纤维素反向温敏凝胶骨架中,制成微球-温敏凝胶复合埋植剂.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复合体系对模型药物溶菌酶的控释效果;通过凝胶色谱和扫描电镜,考察单独的微球以及在复合体系中的微球降解过程,分析凝胶介质对微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Peppas经验式来描述释放机制.结果表明: 在微球-凝胶复合体系中,溶菌酶可平稳释放30 d以上,无突释;药物释放是由载体溶蚀和药物扩散作用共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9.
以透明质酸钠(H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利用碳二亚胺体系催化HA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发生化学交联,以及SA与Ca2+发生物理交联,并结合乳化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HA-SA复合微凝胶.通过形貌特征分析、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分析、溶胀测试等一系列表征对HA-SA复合微凝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考察,并探索了复合微凝胶的最佳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当HA和ADH的摩尔比为1∶1,HA浓度为2%、SA浓度为4%时,复合微凝胶溶胀率可达44;Ca2+浓度为2.5%,交联时间为12 h时,复合微凝胶有最优的释药性能,且对模型药物姜黄素的缓释效果要优于吲哚美辛和二甲双胍.该复合微凝胶具有明显pH敏感性且可控制药物于模拟肠液中持久释放,在药物递送和治疗肠道疾病领域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DEAEM)形成的离子复合物,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新型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ICPA),并获得ICPA水凝胶.ICPA水凝胶在电场作用下具有溶胀/溶蚀的双重响应行为,该行为受电压、电解质种类和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扫描电镜表征在溶胀阶段,凝胶网络保持完整,不发生溶蚀;而在溶蚀阶段,凝胶的网络结构解体.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的溶蚀行为与溶胀行为响应程度呈同一变化趋势,凝胶网络的紧密程度(即交联的密度和强度)是其溶胀/溶蚀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