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DEA模型、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的结合、耦合模型分析了2002-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效率、旅游强度及耦合指数.结果表明:(1)2002-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逐渐趋向有效,旅游综合效率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2)2002-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强度的主体演化类型为先降后升型,旅游强度由区域非均衡阶段逐渐转向相对均衡阶段,但省市间旅游强度的差距仍然存在.(3)2010年之后,长江经济带整体上旅游综合效率与旅游强度开始步入良性协调轨道,高度、较高度耦合型省市的空间分布经历了"均衡—相对集中—分散"的演变过程,中度、低度耦合型省市在方向上历经了自西向东的梯度扩散过程,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集中—分散—均衡"的演变态势.高度耦合型省市具有较好空间集中性和年际变化稳定性,较高耦合型省市表现出对高度耦合型省市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7):1184-1192
基于DEA模型,选取河南省18地市2007—2014年旅游业发展数据,以景区、星级酒店数量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为旅游投入指标,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产出指标,经过测算分析,得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如下:1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平均水平较低,且在考察期内呈稳定态势,效率发展缓慢;2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总效率在地域分异上呈现高中低阶梯状特征,地区差异明显;3旅游业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空间差别明显,原因为技术制约、规模制约与双向制约.基于此,提出优化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模型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创新效率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006-2010年河南省创新综合效率相对偏低,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于技术效率,表明河南省创新投入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与豫中、豫东、豫北、豫西相比,豫南地区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3)2006-2015年综合效率没有变化,规模效率呈微弱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豫南地区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豫东和豫北;4)2006-2015年,技术进步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环境规制效率的指标体系,根据2004—2015年沿海1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估各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探讨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普遍较低,整体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阻碍作用.(3)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梯度分布格局,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次之,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极不平衡并且空间差异显著,环境规制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开发程度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2007、2012、2017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运用规模分析、优势分析、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强度等数理统计方法与Arc GIS可视化技术,对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时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河南省A级景区规模度整体呈上升,优越度呈现先升后降的状况.(2)10年间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不均衡现象大大缓解;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重心偏于西北方向,但是空间重心有向东、向南偏移的趋势.(3)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加强的态势;5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由集聚向均匀转变,5A级以下景区则呈现空间集聚加强的趋势,主要集聚于城市周边和旅游价值较高的地区.(4)自然因素起到基础性影响作用,社会经济、交通通达性对景区的空间分布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研究单元,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投入产出指标构建河南省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EA和Tobit模型对河南省的城镇化效率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河南省县域单元的城镇化综合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总体均相对较低,而纯技术效率水平则总体相对较高,但三者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城镇化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展,而低水平区则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分布范围则不断缩减.(2)河南省城镇化的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但是规模效率变化幅度比纯技术效率更大,且地区分异更明显.因此,纯技术效率是影响河南省城镇化综合效率水平高低的主导因素,而规模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变化幅度的重要推动因素.(3)建成区面积、城镇年末从业人员、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始终是影响城镇化综合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对城镇化综合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建成区面积、城镇年末从业人员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则对城镇化综合效率表现出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盈亏指数,从时空角度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万元GDP用水效率随时间演变情况,并对2007,2010,2015和2018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水生态足迹和用水效率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以揭示山东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农业水生态足迹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持续高于农业,且处于稳定态势.山东省总体水生态赤字较严重,大多数地区处于水生态亏损状态,济宁市水生态赤字最大.空间上,山东省水生态足迹高值区分布较为稳定,集中分布在山东省西部,且西部地区水生态赤字严重;而沿海城市用水效率较高,水生态赤字相对较低,临沂和烟台2市的水生态承载力较高.各地市万元GDP水生态足迹相差较大,呈西部高、北部低的空间格局.山东省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是推动贵州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面和准确的评价贵州省及9个市(州)文旅融合效率特征与空间格局有助于推动贵州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2015—2019年贵州省9个市(州)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进行评价,通过ArcGIS以及GeoDa软件探究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总体效率水平不高;2)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趋势,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仍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3)空间分布方面,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高热值区均分布在黔中和黔西南,黔东南地区融合效率最低;4)空间关联方面,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空间关联度不高,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仅贵阳市呈现“H-H”集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贵州省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乡村地区民宿资源开发经营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宿资源开发是农村经济转型时期乡村旅游和农村产业拓展的重要载体,研究民宿资源开发经营效率对促进乡村资源最优利用、区域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调研重庆市22个民宿资源开发案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标杆管理定量评价其开发经营效率,分析效率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效率提升建议.研究表明:1)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的民宿分别占总数的59.10%,72.73%,59.10%,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民宿占比4.55%;2)4个片区中,主城区与渝东南片区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渝西片区的技术效率较低;3)以根据超效率值选取的标杆为基准,27.27%的民宿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等问题.因此,重庆民宿资源开发经营整体效率较高,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呈西部与东北部高、主城区与东南部低的分布特征,技术效率区域分布差异不大,渝西片区略低,效率较低的民宿可通过控制资源投入,提高社会效益,突出发展特色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2008—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椭圆、重心轨迹等方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效率,刻画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利用面板VAR模型,探讨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的双向动态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演变方面,旅游效率重心轨迹大致呈“倒V”形变化,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2)2008—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环境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从空间结构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环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3)旅游效率和生态环境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生态环境对旅游效率发展具有收敛性的阻碍作用,旅游效率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发散性的促进作用,生态环境对旅游效率变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16,(11):1893-1898
基于2005—2014年河南省各市的用水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在2012—2014年3年间郑州市均为DEA有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项指标的平均值每年都有小幅度的降低.2012、2013年全省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时空差异较小,2014年变化明显.22012—2014年各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冗余较少.2013、2014年商丘、信阳、周口3市的投入要素冗余量明显减少.3在2005—2014年的10年间,全省的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平均值小于1,表明这10年间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郑州市的TFP指数最大.10年间开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步指数在全省排名最低.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城市体系初步形成,其规模结构特征为总体规模水平较低;等级结构不完善;规模分布呈位序——规模律.空间结构表现为城市密度较大、分布相对均匀及具有雏形的沿江城市带等特征.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等级体系;积极发展小城市,努力提高其素质;建立以交通干线为纽带,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开放式、网络式、不同等级城市分布比较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等评价模型方法,基于广西14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2015—2019年广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出“有升有降,年际上下波动”的态势;空间演变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先升后降,变化幅度小”的特征;时间演变表现为“整体差异明显,落差巨大,断崖式分层”的特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旅游产业的相似.“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中均为拮抗耦合状态,整体上表现为“步调大体一致,水平基本相同”的特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年际变化较为稳定,空间演变表现为中度失调类型,时间演变显示南宁与桂林属于勉强协调,其余城市分别表现为各种程度的失调状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变特征表明两者基本同步发展,时间演变表明,南宁、柳州、钦州、贵港和玉林的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桂林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先于经济发展,其余各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05和2010年一系列经济和环境指标数据,运用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0年珠三角地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珠三角整体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先有所降低后明显提升,在整个研究期内呈上升态势,即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和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得到改善;(2)各城市协调度值和协调发展度值有升有降、表现各异,但层次性分明.近一半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相对稳定,其他城市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一定的转化;(3)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核心-外围"结构,且城市间总体空间差异先有所扩大后明显缩小.三大地带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明显,东部与中部差异逐步缩小,而西部与中、东部的差异先扩大后缩小.  相似文献   

15.
采取R指数、GIS技术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30年来典型旅游区县武汉市黄陂区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黄陂区旅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83—2005年缓慢发展阶段,2006—2014年蓬勃发展阶段;2黄陂区旅游资源总体上呈均匀分布,但南北略有差异."北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密度大且景区级别较高,多为观光型景点;南部自然资源不及"北乡",景点数量较少且级别不高,但由于靠近武汉市区,客源充足,多为娱乐、体验型旅游景点.总体上看,区域自然资源特征、重要湖泊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经济与政策等各要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影响黄陂区旅游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秋月  张春梅 《河南科学》2019,37(2):314-319
以广西城市土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广西14个城市2005—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规模效率是影响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在DEA无效年份里,土地和资本均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2005—2016年,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制约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3—2020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化肥施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3—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后开始波动下降,阶段性特征明显;28年来河南省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由1∶0.44∶0.15逐步调整为2020年的1∶0.67∶0.55,氮肥比例递减,磷肥和钾肥比例稳步增长;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强度为862.36 kg/hm2,属于高度过量水平,河南省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相对较大,豫北化肥施用强度最高,豫南最低;2020年河南省总肥的环境风险指数值为0.77,属于重度风险等级,豫北的风险指数最高,豫南风险指数最小.2015年后河南省化肥施用开始下降,化肥增长趋势得到扭转,但河南省化肥风险指数仍属重度风险等级,未来仍需采取措施以实现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21,39(1):113-121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DEA模型对河南省2013—2017年18个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Arcgis10.3软件绘制2013年、2015年、2017年的分位图,分析河南省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从城市开放程度、政府资助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河南省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绿色创新效率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城市开放程度和政府资助力度对绿色创新效率值存在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2008年和2012年江苏沿江旅游区6个地级市旅游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利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MI)模型对2008年至2012年江苏沿江旅游区各城市的旅游效率变动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江旅游业的综合效率水平较高,旅游生产要素的潜力发挥较好;区内差异较大,苏南城市旅游效率要明显高于苏中城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发展旅游创意产业,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促使旅游效率提升;加强区域合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拓展旅游产业链,用技术进步和创意来提升旅游效率,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