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构建恰当的肌少症动物模型,是进行该疾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肌少症动物模型主要有高脂饮食喂养动物模型、后肢卸载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等,其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高脂...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检数据预测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探索预测肌少症的重要因素,以实现肌少症的早期诊断.基于2019年上海某医院的5641名人员的体检数据,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找出差异显著的特征,使用8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是否患有肌少症进行预测.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建立较优的肌少症预测模型,并...  相似文献   

3.
马燕  马占华  马良  何进全 《甘肃科技》2022,(19):103-106
肌少症性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孪生姐妹一样伴随出现,不得不引人深思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故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对肌少症性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行明确的定义,找出对应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通过对肌少症性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进行归纳与分析,最终得出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文献总结,希望有助于提示全体公民,未来有必要通过加强锻炼,合理搭配饮食等措施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也给未来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少肌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SO)所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因SO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以及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导致SO的流行程度以及SO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联不一致.文章对SO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SO的早期诊断、评估和干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辽源市1993年公民无偿献血队员3974人进行表面抗原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表面抗原阳性578人,阳性率14.5%,男性高于女性559人,女性19人。合并转氨酶增高可定为慢性乙型肝炎149人。矿区和偏僻的郊区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市民。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献血队员单位环境条件和各年龄段进行了分类,辽源地区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与瘦体重(lean body mass,LBM)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及易感基因,在1 000个不相关的白人中采用Affymetix 500K芯片扫描了500 000个SNPs,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显著结果在1 625个中国人样本和2 283个欧洲白人样本中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与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发现SNPsrs7905603,rs9416083,rs4409772,rs2894310与LBM关联,其中rs7905603位于基因ANXA8,其他3个SNPs位于基因C10orf11。荟萃分析得到的合并p值分别为2.08×10-5,7.44×10~(-6),6.73×10~(-6),6.76×10~(-6)。ANXA8和C10orf11基因是影响LBM变异的候选基因,这对肌少症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同一家族中患萎缩性肌强直症2例。调查资料表明该家族三代具有本病患者共11人,男9人,女2人。临床表现为肌萎缩,肌强直,并伴代谢障碍。病程发展缓慢,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中对本病的遗传特征,预防和治疗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生流行性肢痛症爆发流行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提供预防办法。方法采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总罹患率为9.71%(154/1586),男生和女生罹患率分别为5.03%和14.18%(x2:37.83,P〈0.01);寄宿生和走读生罹患率分别为12.97%和3.21%(x2=38.39,P〈0.01);周学时小于50、50。印和大于60h的罹患率分别为8.44%、11.11%和9.16%(x2=1.73,P〉0.05);每天运动时间大于60min、30~60min和小于30min的学生罹患率分别为8.05%、7.40%和11.32%(x2=6.36,P〈0.05)。结论本次流行性肢痛症爆发与气湍急剧变化有关,适当运动和保暖有助于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我国PEDV流行情况,在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共收集160个场区、908份临床腹泻样品,采用qPCR方法进行PEDV抗原检测,并选取部分病料进行了S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分离获得了两株GⅡ群流行毒株,并对其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EDV病料阳性率为50.7%(460/908),猪场阳性率为68.8%(110/160)。可见,在临床出现腹泻症状的猪中,有很大部分是由PEDV引起的;对S基因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流行的PEDV主要为GⅡ群,占比为90.3%(65/72),而GⅠ群呈现零星发病,占比为9.7%(7/72);成功分离获得两株GⅡ群流行毒株,两者均对3~4月龄的育肥猪有致病力,口服后,33%~67%猪可出现腹泻,实验猪100%感染并持续排毒,最长排毒时间可达攻毒后13 d。对PEDV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和致病力进行的研究为疫病防控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