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绘画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技法到达了顶峰时期。现代主义绘画和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现代主义在表现手法和思想上都学习和借鉴了传统绘画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给予创新。后现代主义艺术也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它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使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对社会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朱剑辉 《科技资讯》2015,13(2):219-220
该文通过欣赏,评述、体验"二十四孝"故事石雕艺术,学生不仅丰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本民族艺术审美习惯的感知,而且在与现代化、西方化的艺术手段语言交汇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所涵盖的中华民族本土艺术样式的原创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5.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仪式、游戏、艺术的集合体的方式,重构了南宁以壮族文化为灵魂的、视野开阔的、既古老又时尚的现代民族城市文化。民歌节不只是帮南宁找回歌唱的传统,更准确地说,民歌节是帮南宁找回了艺术的传统,并由此恢复和证明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在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人的文化感知深刻地规定着人对自身的体验和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表现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都不可能被充分地理解和阐释。同样是对自然的描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在各自文化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不同的视觉表现体系以及艺术背后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8.
西方抽象艺术对当代艺术影响巨大,抽象艺术家强调在创作中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作用和价值,以人的存在方式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逐步淡化艺术的写实性而加强精神性的探求。同时,抽象艺术家还特别强调画家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即精神方面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在他苦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懂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杨丽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16-J0216,J0225
观念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强调艺术观念的重要性。主要是以文字、实物和行为等为表达方式。中国的观念艺术是从西方传来的,它既有西方观念艺术具有的特点,也要中国本土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观念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叙述,论述了观念艺术的特征和创作特点,最后是如何正确的评价观念艺术。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在他著名的思想转向后深入到了艺术哲学的探讨中,其中艺术的真理问题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艺术的价值就是揭示真理,艺术作品开出世界,揭示了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推出大地,使自然的本质得以显现,真理便是诞生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所产生的裂缝中。海德格尔的真理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有着显著的区别,并由此返回到真理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的诗歌代表作《吉檀迦利》继承了印度民族的优良传统,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东方文化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养料,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文学体裁上,均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这部蜚声全球的伟大作品是“东方思想”与“西洋文学体裁”二者的巧妙结合,是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3.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4.
王志信以家传户诵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传说为音乐题材,充分借鉴传统的曲艺、原生态民歌音调和戏曲唱腔的艺术营养,有效汲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并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作品的调式、调性、速度、节拍和节奏灵活多变,改变原民歌结构单一、无法包容丰富内容的不足,走出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与世界先进文化有效地结合,是高校美术教育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重视民族美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高校民族美术教学应从过去的单一专业化转变为全面和多能的教学,并将民族传统造型、传统色彩等民族艺术融汇于各种艺术专业教学中,形成一个广泛而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民族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推动当代文化的多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舞蹈艺术的广阔天地里,被西方人引为骄傲的芭蕾艺术数百年来在不断发展,东方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用智囊和心血浇灌的民族舞苑也处处芳菲。正如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的:“过去人们的眼睛都是看着西方,看不起我们自已。我们东方的许多民族,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艺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就拿舞蹈艺术来说,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的历史悠久、琳琅满目已为人们熟知,本文不拟赘述,而对东方其它各民族的舞苑胜景,笔者却想就所知的片鳞数羽,与读者去寻芳掇英。抗暴反霸的诗篇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尽管发展的经历各不相同,形象、性格、风  相似文献   

18.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2):I0262-I0262
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的融会贯通,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唱法的碰撞和交融,探讨如何让西方美声唱法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更好地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吐故纳新,以期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获得更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孙旭 《科技信息》2008,(2):280-281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染织历史,各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纤维艺术。纤维艺术在传统织物基础上注入了新思潮、新材质、新手段,构架了现代纤维艺术。  相似文献   

20.
设计艺术在当今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进入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阶段,在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把握时代脉搏,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培养,才能使设计艺术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