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具有极高的综合研究价值,而杨庄组在该剖面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杨庄组在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中厚度不大,但其岩石类型多样且成因特殊。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沉积凝灰岩、硅质岩和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以内碎屑白云岩、燧石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为主。沉积凝灰岩主要为中远源的火山灰与碳酸盐灰泥混合而成,含石英团块,显斑点构造。硅质岩包括燧石和沉积石英岩,呈薄层状产出,沉积石英岩具鲕状、砾状结构。石英砂岩呈薄层出现在杨庄组上部,具双众数结构。上述岩石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的杨庄期为浅海 潮坪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中远源火山物质和风携碎屑的强烈影响。杨庄期火山活动可能提供华北地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和构造 沉积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南江地区灯影组三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北缘,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杨坝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粉-微晶、泥微晶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局部可见角砾状泥微晶白云岩;上部以硅化细-粉晶白云岩、硅化叠层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角砾状粉微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岩层中主要发育纹层状、条带状、藻叠层及缝合线构造;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泻湖、浅水碳酸盐砂滩、潮坪三种亚相的沉积。总体上为一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3.
 贵州桐梓松坎二叠系剖面是华南二叠系的一条代表性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可以分为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和长兴组,总厚度为484.02m.野外实测和室内研究表明:剖面岩石类型较为单调,主要为石灰岩和页岩,以及少量的白云岩和硅岩.石灰岩进一步可以分为生屑石灰岩、生屑质石灰岩、含生屑石灰岩、泥(粉)晶石灰岩和眼球状石灰岩.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与上升流关系密切.白云岩主要为呈斑块状分布的石灰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和茅口组,其可能为石灰岩经埋藏白云化作用而形成.硅岩可分为结核状、团块状、条带状硅岩和层状硅岩两种类型;二者皆为交代成因.通过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化学等相标志的分析,划分出了滨岸和碳酸盐岩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环境,其中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内局部出现浅滩环境.沉积演化表明,该地区二叠纪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始于中二叠世栖霞初期,结束于茅口末期;第二次海侵始于晚二叠世龙潭初期,直至长兴期末结束.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中、下寒武统与泥质共生的硅质层是成岩期呈分散状的硅质沉积物溶解、聚集、交代成因的。在硅质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对SiO2胶体质点起着吸附和提供部分氧化硅的作用。张夏组顶部硅质层是经过白云岩化作用之后交代成因的。  相似文献   

5.
都匀撒朗重晶石矿床位于王司背斜南部,矿体产于桐梓组破碎白云岩中,受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囊状等。围岩蚀变微弱,为方解石化和硅化。矿石成分简单,主要为重晶石和少量方解石、石英和白云石。矿石构造以脉状构造为主,结构主要为束状结构和不等粒结构。本文通过野外踏勘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5储层白云岩的成因争议较大,通过对该区马五5白云岩沉积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详细研究后,认为该区马五5段白云岩是以潮间潮下带沉积为主的沉积产物,主要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类型,白云石化流体是高盐度海水与粒间孔隙内海水二者并存的海源流体,形成了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模式。准同生白云岩以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有少部分粉晶白云岩,具有水平纹层、膏模孔和鸟眼构造,常与石膏晶体共生,晶粒以自形为主,有序度较差,微量元素Sr和Na含量高,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浅、高盐度及气候干燥的强蒸发环境,属于准同生白云岩成因;埋藏白云岩为粉细晶及中晶白云岩,晶粒总体较大,晶形以半自形为主,晶间孔较发育,有序度较高,与黄铁矿共生,呈团块状或不均匀状分布,微量元素Fe和Mn含量较高,δ18OPDB值偏负,反映出埋藏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属于埋藏白云岩成因。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5种。结合阴极发光特征、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实验,揭示了研究区白云岩化作用的2种成因环境: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通常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经过深部热液流体的改造,进而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多见于裂缝发育区。研究区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对这些白云岩形成类型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下一步预测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5种。结合阴极发光特征、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实验,揭示了研究区白云岩化作用的2种成因环境: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通常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岩经过深部热液流体的改造,进而发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多见于裂缝发育区。研究区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对这些白云岩形成类型和形成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下一步预测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燧石岩是主要或全部由隐晶或微晶石英组成的,化学成分接近纯二氧化硅,它在距今6.3亿年以前的前寒武系沉积岩系中有着广泛的分布。 近年来,不断在亚、非、澳、美各洲的前寒武系层状燧石岩中,发现有生命遗迹的报导,如类似菌类和藻类的球状体、丝状体、杯状体等。同时还有各种有机质、氨基酸及油气显示。因此,长期争论的层状燧石岩的成因问题,已有较多的证据偏重于有机成因的结论。这一认识也为在前寒武系沉积岩系中寻找能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展布规律及作为优质储层的条件。基于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白云岩古盐度和古温度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鸭儿峡志留系白云岩分布受到构造应力、断层发育、裂缝发育带、深部热液等因素影响,符合构造控制白云岩的特点。白云岩化作用、裂缝发育、溶蚀孔洞发育等是鸭儿峡志留系白云岩作为优质储层的先决条件。鸭儿峡白云岩δ~(13)C介于-0.59‰~-0.90‰之间;δ~(18)O值介于-14.2‰~-7.00‰;成岩温度和δ~(18)O平衡温度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69.23℃和69.13℃,显示鸭儿峡白云岩具有热液成因特征;Z值范围在108.30~121.17之间,表明白云岩为海陆交互相,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δ~(18)O值较低,白云岩形成可能受到后期淡水淋滤的影响。因此,可以推断鸭西白云岩为构造热液控制白云岩成因模式白云岩。鸭南地区地质构造和鸭西地区相似,鸭南地区潜山高部位可能发育构造热液白云岩,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鸭儿峡白云岩的成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类似地区白云岩成因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中区马家沟组五4段白云岩类型多样,文章重点研究了泥微晶白云岩类和粉细晶白云岩类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白云岩的成因,认为泥微晶白云岩为准同生期超咸水白云化成因,粉细晶白云岩为成岩早期混合水白云化成因。并根据白云岩中储集空间类型的分布讨论了各类白云岩的储集性。  相似文献   

12.
建德铜矿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建德铜矿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常量元素,向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热水沉积硅质岩。由于热水沉积硅质岩与层状矿体密切共生,故本区水沉积硅质岩的发现对解决建德铜矿成因和在本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的贵州铜仁坝黄剖面留茶坡组层状硅质岩和湖南张家界柑子坪剖面留茶坡组穹隆状硅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Ge/Si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两种硅质岩的成因。层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96.06%~99.61%, 穹窿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98.62%~99.56%, 平均值为99.13%; 其他元素含量很低, 两者均为纯硅质岩。坝黄层状硅质岩的ΣREE为20.14~248.56 μg/g (平均100.62 μg/g), Eu/Eu*值为0.90~1.10 (平均1.06), 无明显异常, Ge/Si值为0.13~0.98 μmol/mol (平均0.50 μmol/mol), Al2O3与ΣREE明显正相关, 表明硅质岩成分明显受陆源输入的控制。柑子坪穹隆状硅质岩的ΣREE值低, 为3.75~7.24 μg/g (平均5.73 μg/g), Ce/Ce*值为0.46~0.66 (平均0.57), 具负异常, Eu/Eu*值为2.28~11.07 (平均4.60), 具明显正异常, Ge/Si值为1.09~1.43 μmol/mol (平均1.25 μmol/mol), Al2O3与ΣREE的相关性较差, 表明硅质岩为海底热液成因。Al2O3与Ge/Si的相关性强弱也可以反映硅质岩的来源。结合古地理环境, 推断层状硅质岩可能形成于盆地内部, 而穹隆状硅质岩可能发育在台缘同生断裂处, 因海底热液喷流而形成。以1 μmol/mol 作为Ge/Si的临界值可以为示踪硅质岩的物质来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详细的岩芯描述及镜下薄片观察,对塔东地区近年钻遇的震旦系至寒武系白云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该区白云岩主要由结晶白云岩(粗晶、中晶、细晶、粉晶白云岩和粉-泥晶或泥  相似文献   

15.
硅质岩由于受后期风化作用及成岩作用影响较弱,其地球化学特征常被用来讨论硅质岩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本文分析了硅质岩的成因以及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下硅质岩的主元素、痕量元素、稀土元素、Si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在总结硅质岩成因与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和进展的同时,指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错误理解和硅化作用过程中SiO_2稀释剂作用的影响是造成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硅质岩成因和构造背景时产生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而对硅质岩成岩机理的再认识表明:硅质岩成岩过程中,SiO_2对主元素和稀土元素起稀释剂的作用;TiO_2、Al_2O_3、MgO、K_2O作为陆源组分,受成岩作用的影响比Fe_2O_3、MnO、CaO、Na_2O、P_2O_5弱;成岩作用对页岩或泥岩主元素的影响强于硅质岩;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除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外,还受硅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阿尔伯达西部的上泥盆统凯恩组中上浅旋回沉积比较发育,每个旋回自下而上是由潮下带逐渐变为潮坪沉积而形成的。潮坪沉积为浅灰色粉晶白云岩,风化后至黄褐色,具水平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潮下带沉积包括深灰色纹理细晶白云岩、虫迹细晶白云岩和层孔虫细晶白云岩,这些旋回发育于海侵初期,是在海平面上升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沉积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上浅旋回中的潮下带沉积和潮坪沉积的厚度可用来推测古水深和潮差。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中玻璃微珠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地粉煤灰样品做显微观察、理化测试及高温动态特性研究,对粉煤灰中玻璃微珠形成条件和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炉温和煤的化学组成与粉煤灰中玻璃微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镇巴地区灯影组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镇巴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石微相有:泥-粉晶云岩、残余砂屑云岩、叠层石云岩、凝块石云岩、微生物黏结砂屑云岩、泥质粉砂岩、泥质云岩和含云质硅质岩。研究区灯影组沉积环境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灯一段-灯二段和灯三段灯四段分别为两个相对完整海侵-海退序列。相对于灯二段,灯四段海平面振荡更频繁,可能与拉张活动在灯四期更活跃有关。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灯影组的沉积古环境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整体而言,灯影期大致是一个海水盐度下降,温度上升,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铅细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肽酸铅(PT)压电细粉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对制备出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结果表明,采用本溶胶-凝胶工艺可以制备出结晶性好,粒径为纳米级的PT细粉。  相似文献   

20.
贵州岩溶地区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岩溶地区具有典型亚热带岩溶地貌和生态环境特征,发育完整的白云岩和灰岩红土剖面,依据12个剖面72件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岩溶地区经土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碳酸盐岩红土成土地球化学的三个主要过程:富硅铝脱钙镁过程,富铁锰过程和富铝脱硅过程,在碳到盐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Cu,Pb,Zn,Ni,Co,Cr,Rb,F,Cl和As等微量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和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