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中的隐喻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分析发现隐喻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解释心理表征;2.传递程序信息;3.制约话语理解;4.引导明示交际;5.弱化隐喻效果。隐喻标记语的使用,为听话人提供了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路标,是明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隐喻与关联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交际的推理特性、最佳关联、语言的描述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阐述隐喻作为语言的描述性使用、本体和喻体相似性作为关联标识以及如何处理隐喻基于语境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隐喻语用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交际.  相似文献   

3.
关于间接言语的语用推理,不同的语用理论提出了不同的阐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指导听话人对间接话语进行语用推理。Panther和Thom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转喻理论认为言语行为脚本结构中的转喻关系构成了交际的自然推理图式。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隐喻问题出发,论证隐喻性语言的产生是隐喻这种人类共有的认知模式和人们普遍遵守的语用经济原则使然,而非填补语言表达空白的需要使然,也非源于人们思维的不发达;在对隐喻的理解机制的语用学研究中,关联理论的阐释优于以合作原则为基础的语用学阐释。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探讨隐喻的阐释问题,在对隐喻的语义特征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的关联性。认为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根据其本体与喻体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性话语是人们表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述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分类,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认知对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对隐喻性话语进行隐喻的思维认知以及在语用上进行关联与推理,可以有效地确定其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释了Lakoff&Johnson和Searle的隐喻理论,彰显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同时揭示了两者之间有暗合之处。Lakoff实际上部分继承了Searle的隐喻理论并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推断,同时Lakoff的隐喻的认知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问题,而且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是人类思维推理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隐喻研究已超越了语言学范围,研究者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建立了不同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和阐释问题。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因语用研究而生,现今却越来越多涉及翻译领域。其示意——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阐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举例验证关联理论在评析文学作品翻译上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从语用模糊3种类型出发,运用关联理论对关联原则一一加以阐释,从而证明其适用性。认为只要交际双方合理地运用语用模糊,遵循关联原则进行恰当的语用推理,就可以取得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语用模糊是指交际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模糊的或不明确的话语向对方传达言外之意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成功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策略。关联理论可以从意图关联、语境关联和关联推理等三个方面对于语用模糊进行阐释,对于语用模糊交际策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利用关联理论来对语用模糊交际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语用模糊这种语言现象,同时对于模糊性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礼茜 《科技信息》2013,(18):199-200
本文在会话含意和关联理论框架下初步探讨了隐喻的语用理解机制。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隐喻,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对隐喻的理解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关联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4.
会话含意理论对于隐喻解释有局限性,应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利用关联理论来分析隐喻。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语言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听话人通过处理一系列语境假设来找出话语最佳相关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用角度,运用语境理论及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互补性,提出玩笑话语的产出及其理解机制模型。文学作品中玩笑话语的产出及其理解都受制于语境,其中关联是前提,语境是制约因素,空间冲突和空间转接是桥梁,推理贯穿了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临时性词汇结构是多样的,而语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本文首先对临时性词汇重新进行界定并分类,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通过实例,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了临时性词汇动态意义的建构;结合词汇语用学的成果,阐释了临时性词汇的语用推理过程,探讨了临时性词汇生成和理解过程中体现的人类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郭志艳 《科技资讯》2008,(33):203-203
关联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都认为隐喻是超越字面本身的意义,都重视语境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但两种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推理机制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陈蕾 《科技信息》2011,(18):I0154-I0155
关联理论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在一起,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生转移到对话语的理解上。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阅读理解是一个作者明示,读者推理的认知过程;同时,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的逻辑推理的心理过程。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关联理论下阅读策略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含义及其原则等基本理论,接下来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策略的研究中,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希望关联理论在阅读策略中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及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广告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大多从文体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出发,把广告交际视为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并利用关联理论对广告的交际过程及其主要交际手段——隐喻进行分析,指出广告交际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广告人利用明示刺激吸引并引导受众成功实现广告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受众通过推理成功获得隐喻广告词与广告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0.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基础,建构了话语交际中语用预设的认知模式。指出话语交际过程是语用预设及其推理的过程,关联性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前提条件,交际意图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基础,认知语境是构建语用预设和识别预设的主要依据。并论述了语用预设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