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改革开放成绩显著,实现了G D P年均增长13.4%的巨大成就。但是,当我们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4-2005》,审视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发现我们固然有让自己值得骄傲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为49.32,排名第三,与排名第四的江苏相差不多,只能处于第二层次、第二梯队,在知识创造能力的诸多方面尚存不足。于是有专家指出,广东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重大跨越,要实现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唯有自主创新。版块二(创新型广东?)正是着眼于现实,客观分析和评价广东能否称得上是“创新型广东”?广东自…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2010年安徽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3位,较2009年下降2位。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5个分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17位、第27位、  相似文献   

3.
<正>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二。知识创造和获取能力均居全国第四,仍是广东创新的短板。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能力均居全国第三,提升空间较大。创新绩效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首位,领先优势明显。《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从实力、效率、潜力三个角度观察一个地区的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要素,给出全国除港澳台地  相似文献   

4.
广东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佳 《广东科技》2009,(15):103-108
本文以广东各地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各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地市的排名以及创新层次.最后在分析制约各市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广东各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看广东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4-2005>正式出版,广东比江苏综合分多0.8分,继续位居上海、北京之后,列全国第三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2001年开始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到现在已经4年,是一部权威性、连续性、国际性较强的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从该报告的分析中,也可以深入地看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首位。为帮助广大读者读懂报告中各评价指标的内涵、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的趋势、走向反映出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水平和不足,本刊邀请了连续20年跟踪调查区域创新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柳卸林教授课题组,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元元 《广东科技》2005,(10):68-69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开放式、研究型大学。根据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我校提出并着力强化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广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二、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能力 1.知识创造能力 (1)研究开发人员的投入水平。北京在研究开发资源的投入方面在全国遥遥领先。在每万人拥有的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上,北京以80.76排在首位,比排在第2的上海多出两倍多,天津、陕西、辽宁、江苏、广东等均排在前面。大部分西部省份排在了后面,当然陕西是例外,它拥有的科技资源相对较多,甘肃相对排名居中,这都与国家曾经的经济发展大形势有关。中部省份的辽宁和黑龙江也是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海南以1.06排在最后,西藏则比2001年前进了1名,以2.09排在倒数第2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最近发布了2004 ̄2005年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浙江省以41.19的分值跃居全国第5,比2001年上升2位,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上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地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综合值排名综合值排名综合值排名综合值排名上  相似文献   

10.
一、对创新领先区域的一些分析 在2004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中,主要是根据效用值,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整体归类。我们将全国的创新能力状况分为四个梯队,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浙江、山东、天津和辽宁属于第二梯队;福建、重庆、四川、吉林、山西、湖北、陕西、黑龙江、湖南、安徽、河北、河南属于第三梯队;新疆、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甘肃、贵州、青海、云南、宁夏及末位的西藏属于第四梯队。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9,(23):6-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省的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据科技部今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的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等分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同时,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7年以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列全国第5位,居全国前列。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的数据为基础,把浙江的主要指标数据与江苏、广东、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浙江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成为了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研究国内外原始创新的发展现状,针对广东原始创新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从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创新机制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提升广东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升广东高校创新能力的主攻方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掣广东,是广东发展战略的核心。勿庸置疑,全面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广东高校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提高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方面军.2001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556亿元,占全国GDP的11%,名列全国第一.充分发挥广东高校优势,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在整理分析200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科技贡献能力三个方面阐述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充分发挥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的重大任务。日前,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中,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21,(1):51-52
[精彩回顾] 2020年11月14日,《中 国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全国居首.广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奠定良...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排名位居第16位,较上年上升2位。《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客观性、动态地给出各省(区、市)的创新能力排名与分析,是一份综合性、连续性权威发布的年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9.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数据挖掘方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定量评价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分析广东省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结论如下:2011年广东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4,其中投入能力排名第4,产出能力排名第5,支持环境排名第1.  相似文献   

20.
一、广东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 根据《200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一)》总排序及相关报道分析,广东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内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1.广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已处于除北京、上海之外的领先地位。 根据《’1999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一)》总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