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GPIIb/IIIa).结果初治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v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对25例ITD患者、32例其他血小板减少症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TPO浓度进行圈定。结果表明,IT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O含量无明显增高(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白血病化疗后(L组)急者TP0显著升高(P<0.01);而肝硬化患者TP0水平则下降(P<0.05)。TP0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在从组及L组中呈负相关(P<0.05),而ITP患者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01-201101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CDP)所致血小板减少22例,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CP 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52例,产后出血8例,经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产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输注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1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防性输注的1 921次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并依据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无效组及有效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起病时的血象、脾脏大小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疾病类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无效组患者死亡率(45.2%)高于有效组患者(25.8%),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无效组中位生存期(10.4月)远低于有效组(17.2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无效组及有效组中位生存期均未到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病时伴有贫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60 g/L)、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20×10~9/L)、白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50×10~9/L)等血象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的疾病预后差于输注有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的状态,评价其T细胞潜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检测15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每1 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3.76±3.42),ITP患者TRECs水平变化较大[每1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2.60±2.99)],4例病人未能检测到TRECs,病人平均TRECs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女性病人TRECs水平略高于男性(P=0.499),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ITP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水平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杜桂贤 《甘肃科技》2023,(2):132-134
探讨艾曲波帕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医院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艾曲波帕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艾曲波帕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1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记录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并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且研究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9.
殷平玲 《甘肃科技》2009,25(15):159-160
观察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由疗效;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地塞米松每日1.5mg/kg,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0.2g/kg,连用5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剂量静脉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升高血小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有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的出血,月经过多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将重点讨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ITP 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现将我院所见48例 ITP 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养活性紫癜(ITP)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ITP病人的治疗。结果 56例治愈,治愈率56/64,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2a。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术是治疗IT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法及刚性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步运动的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作竖弯或扭转谐振动的平板绕流场.通过计算一个运动周期内作用在平板上的总功,分析了理论平板的颤振机理.研究表明仅有竖弯自由度或扭转自由度的平板不可能发生单自由度颤振.计算了中央开槽20%平板的颤振导数.通过对一设想的大跨度桥梁进行二自由度颤振分析,显示平板中央开槽能显著提高其颤振稳定性.最后从气动机理上解释了平板开槽能提高颤振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羟乙酯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缩合生成丙烯酸基单异氰酸酯,及其随后加入蓖麻油扩链,生成丙烯酸基蓖麻油氨基甲酸酯齐聚物(VTPU)的合成反应均为二级反应。由求得的反应速率常数(K_P)和表观活化能(E_a)数据表明:利用2,4-TDI中两个异氰酸基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活性差别,采用分步法,有利于合成分子结构规整性好的VTPU产物。该产物与丙烯酸酯稀释和光敏剂组成的紫外光固化无溶剂涂料,能满足光纤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属于中医“血证”等范畴。我们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约70%的RITP患者具备“气阴两虚、血瘀内阻”证候,故确立“益气养阴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并以“益髓颗粒剂”为治疗药物,治疗41例RITP患者,显效2例,占4.88%;良效13例,占31.71%;进步22例,占53.66%;无效4例,占9.7%;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6.59%与90.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达那唑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19例慢性难治性11P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显效,4例良效,1例进步,2例无效。随访3~38个月,均存活。结论达那唑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两个常用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ing,BCI)竞赛运动想象任务脑电数据集——2003Ⅲ和2005Ⅲa,分类识别率差异较大的问题,结合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生理基础,从信号噪声、受试者反应程度和C3、C4通道信号能量差异三个方面对两个数据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2005Ⅲa数据集相比,2003Ⅲ数据集信噪比较高,受试者对运动想象任务的反应更明显,并且C3C4通道的信号能量差异趋势更标准,解释了对2003Ⅲ数据集的识别率普遍高于2005Ⅲa数据集这一现象,说明这三个因素是影响识别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为运动想象脑电数据有效性分析以及提高基于脑电的运动想象识别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6例C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T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都呈正相关(P〈0.05)。C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及TGF-β1含量的降低可能与C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血康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生血康(蒙药制剂)3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强的松1mg/(ks.d),每日1次顿服(或每日分3次口服).两组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6周后强的松逐减量.并观察骨髓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原、幼巨核和颗粒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血康具有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使原、幼巨核和颗粒型巨核细胞减少,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致使升高血小板之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于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不断推出各种新疗法。笔者就各种疗法治疗ITP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关联规则挖掘结合简化粒子群优化的哈希回溯追踪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源路径隔离引擎(source path isolation engine,SPIE)不能回溯追踪早期经过路由器的攻击数据包问题,提出了一种IP回溯追踪协议(IP trace-back protocol,ITP),该协议根据压缩哈希表、Sinkhole路由算法和基于网络取证的数据挖掘技术抵抗网络攻击.其中包含简化粒子群优化(simpl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PSO)关联算法的分析管理器(attack analysis manager,AAM)通过分析来自Sinkhole路由器和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IDS)的攻击包的关联性生成攻击模式和攻击包规则,并将该结果通知系统管理器,Sinkhole路由器和IDS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攻击包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比较SPIE,概率包标记(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PPM)和iTrace的性能可以看出,ITP不仅能实时追踪后向攻击,而且能定期使用压缩哈希表(compressed hash table,CHT)完成追踪任务.因此,在抵抗DoS攻击方面,ITP性能优于SPIE,PPM和iTrace,此外,在回溯执行时间方面,相同跳跃数下,ITP比iTrace低2-3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