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德育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德育环境的多变、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表现出道德文明素质下降、人格修养欠缺,这些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不足。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大学生为主体,改革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开展网络德育,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以德治网     
王德侠  刘洋 《科技信息》2007,(10):19-19,21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之一的高校德育,要适应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拓展原有的德育内容,实施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职德育问题形成的社会因素和高职德育自身的因素,明确了解决高职德育问题的对策在于从德育观、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方法及德育制度等方面开展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4.
针对21世纪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和德育本身发展的要求,很有必要给德育重新定位,21世纪的德育应该定位于生活,回归生活,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也要尽可能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5.
德育一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方法等三个方面,浅谈德育创新。提出当前中小学德育,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注意德育目标的发展性,不断优化德育内容以及加强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社会、政治飞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者应该以发展的观念来指导自己。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信息化社会的普及,德育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德育的目标及方式也随之改变,加强德育中的学生参与程度,从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使德育具有针对性、客观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杨玉凤 《科技信息》2010,(24):I0078-I0079
毛泽东的德育观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德育首位论、德育目标论、德育原则论、德育内容论、德育方法论。梳理和学习毛泽东的德育观对于高校抓紧抓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德育目标“虚化”,层次性不足;德育内容“僵化”,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德育方法“简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德育要加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回归生活,必须做到:德育目标融入生活,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德育方法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模式教育改革探讨——浅析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津  胡丽明 《科技信息》2010,(28):I0060-I0060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的多元化向高校大学生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型的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的产生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多元化的德育方式、贴近生活的德育目标、公允的评价等内容入手,对这一比较科学的德育模式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德育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德育创新的整体模式,认为应从创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改进大学德育,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才能同时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高校德育适应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前提。高校德育通过增强主体性、耗散性、预示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高校德育优化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条件。通过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优化家庭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大众传媒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大学生作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经历这场价值体系的波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现了一些缺失。社会意识是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但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阵地,高校在某些方面却存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相协调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高校构建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必须更新德育观念、调适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过程、完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培育人的美好心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和德育有着共同的使命。美育能够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德育实效,为德育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传统高校德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为了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拥有专业特长,尤其是具备良好德性的合格人才,注重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德育实效性低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与德育功能赖以实现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又与德育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弊端有关。通过对构层级式的德育目标体系、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关切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高校德育走出困境、提高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根据自己多年的德育实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困惑,提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认为应该创新高校德育内容,创新高校德育观念,创新高校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美国在高校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实效性、科学化和可操作的高校德育体系。虽然美国在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和我们不同,但是高校德育的理念、内容和途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探讨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可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恒 《科技资讯》2006,(26):248-249
本文试图从分析德育主体性内涵入手,在研究了高校德育现状——德育主体性缺失及其原因后,重点探讨了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德育原则方法的主体性等诸方面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孙云龙  木艳 《科技信息》2010,(1):200-200
为提高学院德育实效性,学院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毒明了我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结合教育理念和教学经历,本文从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现状谈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