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众参与是保证新农村顺利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目前新农村建设特点,提出新农村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为新农村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严重滞后于时代,组织创新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实璁和保护自身利益和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必需在改造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既有传统组织资源的同时,培育与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新当前的农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各级政策也更加关注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范畴,特别是村庄规划,它直接影响广大农村长远发展的方向,决定农村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改变现状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监测系统,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监督政策执行过程和正确评估政策执行效果至关重要。在述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介绍具体监测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列示出监测标准的理论及现实依据,体现标准设置的时间动态性、空间可比性特征。最后以安徽省为例,监测该省2005年~2008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指标及总体实现程度,验证监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对实现我省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对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部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环境、人文基础的特殊性。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平武、北川地区为例,以微观模式入手,论述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提出了“企业+集体(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模式,同时将政府的作用引入模式之中。最后本文指出了实现这一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清徐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县平川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西南边疆农民政治参与存在以下特点:参与程度低,参与形式主要是选举和投票;参与的类型以自动参与和动员参与相结合,以合法的、自发的参与为主;参与的实际效果一般不明显,参与动机具有趋利化。这些特点与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参与意识薄弱,民主制度不完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县平川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西南边疆农民政治参与存在以下特点:参与程度低,参与形式主要是选举和投票;参与的类型以自动参与和动员参与相结合,以合法的、自发的参与为主;参与的实际效果一般不明显,参与动机具有趋利化。这些特点与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参与意识薄弱,民主制度不完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农民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关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成败。通过对黑龙江省周边五县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主体参与相关理论,寻求解决提升农村居民主体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民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关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成败。通过对黑龙江省周边五县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主体参与相关理论,寻求解决提升农村居民主体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宜昌新农村建设必须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而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问题。因为分散的农民显然无法行使乡村治理主体的权利。重构农民互助组织是农民对接市场与社会的现实要求。美国发达的的农业互助组织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着力构建农民互助组织在政策配套、信息化的扶持、金融支持以及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樊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并对村庄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治、经济保障。找准用力点、确保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乔祯惠 《甘肃科技》2007,23(6):16-18,63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给予政策的支持。莲花山旅游服务区足古川村也抓住这次机遇,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行列之中,并且响应党的号召从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胡爱祥 《科技资讯》2011,(36):249-249
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立国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而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将此要求与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一半规律,也是现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兰七荣 《科技信息》2010,(28):74-74
文章首先对江西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分析,接着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再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供给不足、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农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