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灾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灾害区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技术)灾害两类。指出灾害是一种随机事件,风险管理是一种适当的灾害管理手段。本文给出了风险的数学定义和社会风险水平(风险本底)的国际国内统计数据,给出了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2.
EM-DAT灾难数据库概述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急灾难数据库(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EM-DAT)是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免费灾害数据资源之一,在国际灾害管理与研究界得到广泛应用。首先介绍EM-DAT数据库的建立与特点,所涵盖数据的标准、类型与内容,数据的收录程序和方法,以及该数据库现存的一些问题。其次,对EM-DAT在国际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计划(Hotspots Indexing Project,Hotspots)与国际灾害风险指标计划(The Disaster Risk Indexing Project,DRI)中的应用做了分析。最后,基于该数据库对1976-2005年间亚洲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33年来开展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先后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综合减灾、灾害风险防范研究,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国家减灾规划编制,以及发起并组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带头人不足、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以及实验平台整合不力等挑战,亟需面向全球和国家防灾减灾、综合风险防范、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性需求,在区域致灾-成害机制与动力学模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精准评估、综合灾害(特别是碳排放)风险防范模式等领域争取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全球灾害风险科学,为建设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介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综合灾害(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立宁夏灾害防御协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蛟河市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多源数据为基础,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运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蛟河市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极端降雨条件有密切联系;泥石流灾害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蛟河市区中部及西南部的天岗、庆岭、松江三镇为泥石流高风险区,而东北部的前进乡和西北部的天北镇风险较低,南部的漂河镇具有较高潜在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为蛟河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并加强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6.
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球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中的重大洪水灾害相关资料,对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及受灾经济损失的演进特征及地区分布特征,然后探讨重大洪水灾害的有关原因,并分析洪水灾害与全球ENSO年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洪水灾害一些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减少全球洪水灾害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层社区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制图不规范、标准难统一、制图不专业等问题,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开发了一种灾害风险图快速制图工具软件。软件制图涵盖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公共安全4种灾害风险类型,旨在实现灾害风险的直观化、规范化呈现,提升基层灾害风险地图制作水平。该软件的研发可为基层社区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提供灾害风险地图制作方面的辅助工具,有效提高基层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水平和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角度进行城市灾害风险评价是对城市灾害风险研究内容的有益补充.分析了脆性风险熵在城市灾害系统风险分析中的可行性,从城市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确定了城市灾害系统中脆性因子以及脆性事件后果评价因素.鉴于小样本灾害事件统计概率的不准确性,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的脆性因子突变概率代替脆性风险熵计算中的统计概率,模糊数代替脆性事件结果价值.基于熵原理计算的脆性风险熵是脆性因子突变概率与脆性事件结果价值的综合测度,这也正是城市灾害风险的综合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现状.方法 以1990-2018年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近30年来我国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偏少,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但是作者群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网;我国灾害风险感知主要围绕"风险评估""灾害心理""灾害感知"等展开.结论 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主要灾害种类为地震地质灾害,文献数量与重大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考虑自然以及社会的作用,从洪水危险性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历史灾情数据为指标,采用快易的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内蒙古中部)进行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实现了各种指标定性与定量的组合,得出研究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靠近黄河的河套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流、经济发达,洪水灾害风险较大.在研究区北部,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洪水灾害风险较小.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以秦岭翠华山景区为例,通过游客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感知信息;构建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模型,定量评价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最后分析游客个体特征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游客减灾态度比较积极,减灾知识较缺乏,减灾行为较差。综合来看,游客对翠华山景区暴雨灾害风险感知综合能力较弱。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是否发生灾害等个体特征对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对一般泥石流原因分析(危险源辨识),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风险分级(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风险控制)。并且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监控的思路,实现泥石灾害控制的有效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救灾保险的供给情况和灾害损失的市场补偿情况,对比了国际灾害保险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灾害风险科学的视角,就我国灾害保险制度的建设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有:1)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将地震包括在企财险的附加险等少数产品中,将台风、洪水等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在大多数财产险、人身险中,但是专门的救灾保险还没有开展,且在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中,保险赔偿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通过对国际自然灾害保险典型模式的对比研究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灾害风险科学视角提出4点建议:遵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设计专门的灾害保险产品;依据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有效的损失分担机制;关注多灾种灾害链特征,规定明确的灾害保险责任;使用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厘定科学的灾害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秦岭华阳古镇景区游客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情况。方法基于多学科视角,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构建游客风险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计算游客风险感知指数基础之上,对游客风险感知进行类型与差异化评价,并用有限性理论进行验证。结果游客对灾害风险的综合感知能力较差,在诸多指标上存在个体化差异,减灾知识和减灾行为方面十分欠缺,应对灾害的能力不够。结论秦岭华阳古镇游客对于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应该在减灾知识、应灾准备、应灾措施方面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7,(10):1708-1715
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作为研究区域,从减灾知识、减灾态度和减灾行为3个方面构建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评价体系和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指数模型定量计算风险感知指数,最后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和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金丝峡景区游客减灾知识缺乏,减灾态度积极,减灾行为还有待提高,游客综合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受生活阅历、教育程度以及受灾经历的影响,面对暴雨灾害时,游客的风险感知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故障—风险—灾害”的统一评价学说,对9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灾害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作者不仅分析了城市“雷、水、风、火及新致灾源”五大灾害风险集合,还重点指出了现状城市灾害研究方法、减灾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并强调遵循以城市综合减灾为核心的“软与硬”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决策框架,从而探索了系统的减灾模型论及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19.
发展以最大程度消除灾害风险为前提的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扶贫模式,对全面实现西南山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山地灾害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山地灾害风险防控与扶贫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统筹山地灾害风险管理与扶贫开发规划、科学开展山地灾害风险评估、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构建山地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推动贫困人口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当今,全球范围内各种灾害发生频繁,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本文基于风险理论,从区域旅游资源灾害的危险性、旅游资源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子出发,建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对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