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齐彦槐及其制作的天文仪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清代天文学家齐彦槐的生平及其制作的面东西日晷、中星仪和天球仪等天文仪器 ,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天文仪器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齐彦槐的几件天文仪器基本上都吸收了西方天文学的内容 ,而且也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是汇通中西的再创造 .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国少数民族主政时期天文台、历法和天文仪器的历史概况 ,初步分析了其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以充分的事实说明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阐述蒙古民族在元王朝主政时期设立天文台、改进天文仪器和历法的功绩,初步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及原因,以充分事实说明蒙古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今中国“天眼”--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目标--脉冲星的关系。针对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客星与FAST正在进行的脉冲星观测,详述了宋代客星记录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贡献;介绍了脉冲星发现历史与基本天体物理特征,以及脉冲星作为FAST科学目标的意义。以客星到脉冲星的千年追寻为线索,探索和尝试回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长期探索结晶,中国在科学早期的发育过程中播撒了创新火种,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不断完善了科学体系,其中东西方科技的交流与传播得益于蒙古帝国在丝绸之路的远征与开拓。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对北宋天文学家韩显符 (94 0~ 10 13)及其制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研究 .韩显符首先制造了至道浑仪 ,他大胆简化 ,取消了白道环 ;在地平圈上首次设置“地盘平准轮” ,加强了仪器工作部分的水平调节 ;在“游规”中设计“二直矩”以夹窥管 ,使其运转平稳 ;他明确提到定天极高度的问题 ,为后世定天极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做了铺垫 .他的第二件天文仪器在授业与观测天象方面的功用 ,证明韩显符的天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另外 ,还对其天文仪器的发展和承继性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阐述中国少数民族主政时期天文台、历法和天文仪器的历史概况,初步分析了其发展的条件及原因,以充分的事实说明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古天文仪器史》中的研究为例,讨论在天文学史研究中可能引入的一种思路,即以天文仪器为研究对象与主要线索,通过天文仪器变迁考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通过该书中出现的个案,分析引入这种研究思路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实践方法,以及该思路的特点与局限。在此基础上,同时认为,在对仪器具有依赖性的学科的专门史研究中,这一研究思路是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进展、美欧俄中等国家和地区组织最新空间科学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新发射的空间科学任务平台和新选定的未来任务。盘点了“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飞越日冕,“洞察号”揭示火星内部结构,阿联酋、中国、美国探测器齐聚火星,美国绘制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发展路线图,欧洲确定2035-2050年大型空间科学任务科学主题,中俄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中国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美欧批准新的金星探测任务等重大成果和事件。  相似文献   

11.
阐述蒙古民族在元王朗主政时期设立天文台、改进天文仪器和历法的历史功绩,初步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及原因,以充分事实说明蒙古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4月21日,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一项“石头剪刀布”游戏作为研究模型的研究论文“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社会循环和条件反射”发表在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org)中。论文中称所发现的“赢家留,输家变”的策略,可以带来更多人类决策模式的研究。科学网、果壳网、人民网以及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均报道了此项研究。随后不少网友暗讽其为“无用”科研:“这项研究没有任何价值”、“科研人员不应做如此‘无厘头’的研究”,更有网友提出这是在“浪费国家科研经费,涉嫌学术腐败”等。但科学界对此项研究的价值却持肯定态度,并指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一项看似“简单而有趣”研究,由此引起不小争议。  相似文献   

13.
耿美 《安徽科技》2022,(10):28-30
大型科学(科研)仪器(以下简称大型仪器)是重要的科技资源,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科技部随即编制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将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与合理流动作为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分析长三角地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奖补政策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区域大型仪器共享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以公共财政的支持为主要手段,动员和调配全国科研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科技领域或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科技举国体制”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对中国创新体系评价的报告指出:中国擅长调动各种资源,推动科技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科技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而对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与局限性少有关注,这将会影响科技政策制定乃至科技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一直是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我校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平台,促进大型仪器开放,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的举措及做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户开展用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实地走访,获得目前国际用户在日常科研和业务中应用风云气象卫星的现状。结合国际用户的内在需求和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身动力,提出进一步扩展卫星全球监测能力、提高“一带一路”国家获取卫星数据的能力、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遥感应用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和人员往来4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藉由“自白书”,我并不是想“唱”科研的高调,只是借此真实反映我的科研生活,希望大家通过我的感悟与思考,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热点竞相涌现。聚焦非载人航天,按空间天文、日球层物理、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梳理了各国空间科学任务的年度重要代表性成果,并对多个空间天文、日球层和行星(含月球)深空探测任务的工程成就和科学回报进行了归纳,包括但不限于人类航天器首次进入太阳大气层、太空台风可能影响地球空间天气、20亿年前玄武岩样品完善月球演化历史、火星地震探测揭秘其内部结构、星际空间发现等离子体波发射、深空望远镜再绘银河系结构图等。面向未来,欧洲空间科学“远航2050”规划、美国科学院2020年代天文学10年调查等给出的战略研判令人关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空间科学持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悟空”科学数据正式公开,“慧眼号”“嫦娥五号”等科学任务助力空间科学家再度产出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20.
 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登·帕塔普蒂安因发现TRPV1、TRPM8离子蛋白通道和PIEZO基因,“揭开了人类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神秘面纱’”,荣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回顾2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及在人类感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痛感”对人体的利弊,分析了新科学仪器的应用与基础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